浙江省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二篇归纳提升专题三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讲义.doc
《浙江省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二篇归纳提升专题三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9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二篇归纳提升专题三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讲义.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归纳提升三 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一、基础1.经济是文化的基础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3.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根本、基本、重要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3.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4.文化自信是一个
2、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三、途径、方式、形式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
3、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四、本质、实质、性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五、标志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3.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4.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5.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六、特征、特点、属性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
4、流长、博大精深七、保证、保障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八、最、首先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是口语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九、核心、中心、关键1.中华民
5、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十、原则、准则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十一、体现、表现1.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3.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十二、目标、目的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十三、源泉、来源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32.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文化源于社会实践)3.中华文化是激励每个
6、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十四、动力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十五、精神1.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3.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4.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5.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十六、主题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十
7、七、关系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P10112.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P21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P314.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P4344、535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P53546.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P69707.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P72、76十八、意义1.文化的作用 P911、P 1721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P323.文化传播的意义 P374.文化创新的意义 P4950(生活与哲学 P7880)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P72、76、78806.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P74十九、如何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P4344、55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P33、54
8、553.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P323344.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P81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P96996.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P1011037.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P1051068.党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见新教材9.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见新教材10.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见新教材11.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见新教材文化生活归类总结一、与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考点点拨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9、,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临考提示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它强调彼此制约、相互作用,强调纯粹的文化现象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它强调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即某种活动和现象中既包含经济、政治内容也包含着文化内容,不能说它纯粹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或文化现象。关键词帮助区分:“相互影响”常用到“决定” “反作用” “基础” “重大影响” “促进”等标志词;“相互交融”常用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劳动者素质” “文化产业” “文化生产力”等标志
10、词。押题 1 中韩建交以来,以韩国影视、游戏等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广泛传播,加深了中国民众对韩国文化的认识。自韩国宣布部署“萨德”后, “韩流”变成中韩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寒流” 。这说明( )A.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B.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5解析 中韩建交加深了中国民众对韩国文化的认识,韩国部署“萨德” , “韩流”变成中韩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寒流” ,这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体现,答案为 C;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A 错误;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形式,B 错误;D 材料未体现。答案 C2.文化如何促进
11、综合国力提升(c)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临考提示 文化对经济有重要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文化对政治有重要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通过提升文化素养、构建信息技术等,改善政治生态,促进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促进综合国力提升。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发展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押题 2 2018 宁波文博会以“构筑文化都
12、市圈”为主题,共设 8 大主题展馆,为该市人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开展这一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在于(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A. B. C. D.解析 文博会的相关活动可以使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文化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符合题意。只有优秀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才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故说法错误。答案 C二、与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考点点拨3.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
13、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临考提示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是因为人类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6为和交往方式,指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如不同专业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不同知识层次的人对同一事物认识的深度不同。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指向人们思考问题的习惯性程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指向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文化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指向影响的状态,即一般不是有形的和强
14、制的,往往是不知不觉的;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的特点,指向文化影响人的结果,即影响的深远性和持久性。押题 3 为小学男生量身定制的我国首本性别教育教材小小男子汉在上海面世,并在多个学校推行,教材共分为“我是男孩” “亲近大自然”等 6 个篇章。由此可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形式和文化传播的手段。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并非手段,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形式的丰富性,故不选。学校推行小小男子汉教育,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
15、式,也说明了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所以正确。答案 B4.传统文化的特点(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临考提示 相对稳定性,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该特征从纵向看又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指传统文化是在民族特殊的实践和生活中形成的,带有不同的民族特征,它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该特征从横向看,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和重要性。押题 4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传
16、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A. B. C. D.解析 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说法正确并符合题意。表述错误,与题意无关。答案 B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c)7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临考提示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决于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极为重要的精神力量,而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性质的作用,因而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传
17、统文化哪怕是其精华部分,都要随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迁,才能起到积极作用。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既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 ,全盘否定;也不能持“守旧主义” ,全盘继承。押题 5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指出,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要求我们( )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努力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认真寻找研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更多见证 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A. B
18、. C. D.解析 材料强调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 A。答案 A6.区分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临考提示 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时间跨度长,历史久远,以汉字和史书典籍为重要见证,材料中通常伴随汉字、史书典籍及“早在” “跨越”等相关信息。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且深邃,成就突出。丰富的区域性文化和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的丰富文化及其成就,都是很好的佐证。押题 6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在于继承性这根不断的红线,它将古老与现实连接起来,为子子孙孙保留着数千年历史的特征,建立起中国智慧的
19、宝库,并通过历史折射未来。 ”如果用一个文化主题概括这段话,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D.辉煌灿烂,魅力无穷解析 “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在于继承性这根不断的红线” ,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能世代相传,B 正确,其他选项并不是最恰当。答案 B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8临考提示 是什么: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0、为什么:从原因上看,中华民族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从意义上看,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繁荣。注意点:第一,文化包容性应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即对历史文化的包容;包括不同区域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即不同区域文化间的包容;包括中华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即中华各民族文化间的包容。第二,体现文化包容性的常见词语: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
21、、完美结合、借鉴融入等。第三,文化包容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并不会使民族文化逐渐丧失个性。押题 7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 B. C. D.解析 “中华文化吸收印度佛教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
22、性,故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故错误;儒家文化在吸收佛教有益成果后获得了新的发展,这说明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故正确;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因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C 项。答案 C8.伟大的民族精神(b)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临考提示 伟大创造精神,强调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伟大奋斗精神,强调的是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伟大团结精神,强调的是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伟大梦想精神,强调的是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押题 8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
23、多地开展主题为“共圆小康中国梦”的爱国主义影片主题展播活动,影片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能量,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的目光。之所以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影片展播活动,是因为爱国主义(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维系着各民族团结统一 是抽象9的,而不是具体的A. B.C. D.解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所以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影片展播活动。答案 B三、与推动文化发展的措施的相关知识考点点拨9.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b)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临考提示 文化是民族的,指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原因在于
24、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文化又是世界的,指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原因在于各民族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即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一般不能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押题 9 “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口号所传递的信息是(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民族性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的普遍规律 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应尊重文化差异A. B. C. D.解析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口号所传递的信息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应尊重文化差异,符合题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继承与创新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2019 高考 政治 二轮 复习 高分 突破 第二 归纳 提升 专题 文化生活 常用 关键词 归类 总结 讲义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