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零班、培优、补习班,含解析).doc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零班、培优、补习班,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零班、培优、补习班,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上饶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卷(零班、培优、补习班)考试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A.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 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此制度”是指分封制,
2、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 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的西周分封制不符,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强调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而是强调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 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结合分封制的影响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 ,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
3、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产生的影响是A. 贵族竞相追逐利禄B. 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C. 官僚政治得以确立D. 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可知,赏赐的标准日益改变血缘因素,而重视功劳,说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B 正确;A 材料信息无- 2 -法体现,排除;郡县制的确立标志官僚政治开始确立,C 错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材料反映赏赐的标准日益改变血缘因素,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 ,结合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分析解答。3.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
4、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 、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 宗法观念的弱化B. 中央集权的强化C. 风俗观念的演化D. 社会治理的僵化【答案】B【解析】“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说明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传统的族群社会逐步被取消,B 正确;宗法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风俗观念不是材料主旨,C 错误;社会治理作用逐渐加强,D 错误。4.下列对下图所示历史变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3 -A. 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B. 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C. 历史发
5、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D.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答案】C【解析】【详解】唐朝的藩镇割据属于割据一方的政权,地方实力较大,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分裂正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延续,说明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故 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政治割据的延续性,与生产力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 A项错误;古代分裂割据并不是不可避免,故 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论述社会形态发展,故 D项错误。5.下图为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图中政事堂为宰相的议事办公处。政事堂的设置旨在A. 提高决策效率- 4 -B. 加强中央集权C. 防止大臣专权D. 分割宰相权力【答案】A【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政事堂作为宰相的议事办公处,这样可以提高
6、效率,故 A项正确;政事堂是宰相的办公场所,是中枢权力制度变化,故 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防止大臣专权,但这不是设置政事堂的目的,故 CD项排除。6.表一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史料 出处(943 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南唐书张易传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宋史职官志(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四库全书后村集据此可以断定的是A. 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B. 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C. 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D. 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答案】D【解析】从材料“通判歙州郡事
7、亦赖以济” “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督经总制钱为职业”中可以看出, “通判”在地方上发挥过监察的作用,故 D项正确;材料“宋初始置诸州通判”说明 A项错误;材料“督经- 5 -总制钱为职业”说明通判对知州及所属官吏拥有监察权,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在财经上实行监督,故 B项错误;C 项错误,通判行使的是对地方监察权。7.回顾 1719 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
8、是臣民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1719 世纪,欧美逐步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而中国却在强化君主专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反差是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故 A项是根源;B项不是根源,是反差的反映,故错误;A 项是欧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之一,故错误;D项叙述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根源” 。 “根源”即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般从经济角度考虑。8.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 。这些
9、做法主要体现出A. 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神圣B. 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D. 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答案】A【解析】材料中说明公民就职要面对法律宣誓,体现出法律之上理念,说明法律在公民政治中重要地位,A 正确;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属于法律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B 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公民大会的权力范围,C 错误;材料说明公民参政要对法律效忠,不是积极参政,D 错误。9.罗马法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在古代罗马- 6 -A. 强调对公民的人文关怀B. 个人权益受到严格限制C. 关注对个人利益的保护D. 注重规范社会公共秩序
10、【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讲述了妇女财产权的问题,可以看出罗马法对财产权十分重视,不管你是何阶级何性别,都受到保护,体现出法律对于个人利益的保护,故 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个人利益保护,不是人文关怀,故 A项错误;B 项中严格限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论述的是个人利益不是规范社会秩序,故 D项错误。10.下表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19世纪后期至 20世纪初期英国政府颁布的几部社会立法主要内容年代 对象 主要措施1872 妇女儿童 禁止妇女、儿童和少女在矿井下工作1897-1906 劳工 工人在工作中受伤,可获得雇主数额不等的赔偿金1909-1911 失业工人 设立失业管理局,协助失业者就业
11、;向失业者提供补助等A. 缓和社会矛盾B. 平息工人反抗C. 争取选民支持D. 建立公平社会【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妇女、工人权益的保护,以及失业救济等,材料所述法令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进而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A 符合题意;B“平息”说法不正确;C 与“主要目的”的要求不符;阶级社会统治阶级采取的措施,着眼点在于维护自身的统治,D 不正确。11.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间接- 7 -选举产生: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需经参议院批准。美国的建国精英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A. 避免
12、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B. 巩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C. 限制议员、总统和大法官的权力范围D. 保证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出 1787年宪法权利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目的在于保障真正的民主,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A 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中央权力部门之间的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BCD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12.下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 ,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这一作品A. 体现了统一战争成果受到侵蚀破坏B. 反映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C. 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D. 表明立宪政体
13、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答案】C【解析】材料“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反映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统一和国家发展的影响,故 C正确;普鲁士领导取得了统一战争胜利,故 A错误;漫画反映的是普鲁士军国主义与德国民众的关系,不能说明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故 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立宪政体与军队的专权的关系,故 D错误。故选 C。 13.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 ,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 ”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8 -A. 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B. 英国政府
14、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C. 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D. 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答案】B【解析】从材料“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 “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中可以看出,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带来的巨额收入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故 B项正确,AD 项排除;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4.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祸,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北伐战争D. 淞沪会战【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这
15、场战争波及江、浙及赣、皖、鲁及上海地区,使官绅商贾和外国人感到害怕,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发生,波及江、浙及赣、皖、鲁及上海,这场农民运动也威胁了官绅商贾和外国人的利益,故 A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在山东和直隶地区,不符合题意,故 B错误;北伐战争并没有打击商贾利益,且主战场在湖北、湖南、江西、闽浙,不符合材料,故 C错误;淞沪会战在上海地区,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D错误。故选 A。15.下图为 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该漫画表明- 9 -A. 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B. 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C.
16、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D. 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答案】B【解析】“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说明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B 正确;A、C 和 D不符合材料史实,排除。16.陈旭麓先生认为,20 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B. 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C. 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D. 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区别和联系。立宪派主张进行
17、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张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都是向西方学习,立宪派反对的是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并不是完全反对清政府,故 A项错误;二者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是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 B项正确;二者产生的经济基础是相同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初步- 10 -发展,故 C项错误;无论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符合世界潮流,没有优劣之分。故 D项错误。17.有学者称,20 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 “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 。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A. 维护政局稳定B. 进行革命动
18、员C. 建立统一战线D. 培育国家认同【答案】D【解析】巴黎和会对于割让中国山东给日本,引起了国内人们的反抗,说明是民族情节的激发,D 正确;当时国人思想并不是维护政局稳定,A 错误;革命动员和统一战线是国民大革命时期,B和 C错误。18.如下图,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下列对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 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 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上饶县 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开学 检测 试题 培优 补习班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