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 3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反映了这一时期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来回答。根据所给信息“制耒耜,教民农作”得出这与农业有关,排除 A、B 两项;再从“远古时期” “神农氏”等信息,可排除 D 选项;因此
2、本题选 C 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原始农业2.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 、 “太上老君其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佛教的广泛传播C. 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D.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中并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问题,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佛教的传播问题,B 错误;C 和材料信息不符。民间有“牛郎织女” “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说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故答案选择 D 项。3. 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
3、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 统治阶级的提倡 B. 国家分裂的影响 C. 社会人口的增加 D. 铁器、牛耕的出现【答案】D【解析】个体小农经济产生属于生产关系的改变,所以其主要条件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思考,而铁器、牛耕的出现就属于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故选 D。ABC 都不符合题,故排除。4.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 2 -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 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 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倚床看妇织,
4、登垅课儿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无法体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故 A 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故 B 正确,排除。小农经济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故 C 正确,排除。小农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故 D 正确,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5.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C.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D.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答案】B【解析】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的是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式下,农民的基本理想,所以
5、应该是小农经济的本质特征吗,故选 B;A 错在了富裕,CD 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 ACD。6.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答案】C【解析】 “田里不鬻”是指不允许土地买卖, “民得买卖”指允许土地买卖,这之间的变化反映了对土地私有制的承认,因为土地买卖是以土地私有为前提的,故选 C;ABD 不属于实质问题,故排除。7.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水平极其高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一次瓷器的展览会上,你发现了一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
6、器,它属于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答案】D【解析】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应该产生于明朝,故选 D;ABC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由于现- 3 -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8.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
7、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 【答案】B【解析】由“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可以得出符合题意;由“镇(景德镇)上佣工”可以得出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法体现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而且在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民营手工业水平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了,故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含有的选项。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
8、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 ,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这一题只要判断出不符合史实,答案就可以得出了。9. 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 ,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 1000 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A. 地区性社会分工
9、扩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答案】D【解析】题干中说到太湖地区、苏州震泽镇、松江地区和景德镇等地各地有各地相对发达的手工业部门,所以可直接说明 A,故选 A;BCD 都不是“直接”能够说明的,故排除。10. 商代号称“青铜时代”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有关青铜器的历史情况A. 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 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4 -C.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 生产规模相当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青铜器主要用于礼器和兵器,故 A 项错误,符项合题意。当时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10、,故 B 项正确,排除。当时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故 C 项正确,排除。商代青铜器生产规模相当大,故 D 项正确,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青铜器11.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 、 “夜市”和“晓市” ,许多交易数额巨大, “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 汉代长安 B. 唐代洛阳 C. 北宋东京 D. 元朝大都【答案】C【解析】由“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 、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 “白市” 、 “夜市”和“晓市”等信息可知,当时市场已经
11、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最早应该出现在北宋,故选C;ABD 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是考查古代商业市场的发展变化,属于主干知识。12. 央视播出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小城镇经济空前繁
12、荣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 专卖制度被废除A. B. C. D. 【答案】A【解析】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当时出现商帮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当时由于赋役征银,所以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加强,一些工商业市镇兴起和逐渐繁荣,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 A;当时政府依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专卖制度也还在实行,故排除含有的选项。- 5 -13.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雇工 商人占人总口比例 24% 36% 30% 10%A. 汉代成都地区 B. 明代苏州地区 C. 唐代关中地区 D. 清代的洛阳
13、地区【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职业结构来看,自耕农、地主和佃农所占比重共 60%,说明依然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由“工场主、雇工”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据此可知这出现于明清时期,而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南方,故选 B;ACD 都不是最佳选项,故排除。14. 诗人宗泐在清源洞图中对泉州有这样的描述:“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 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 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 政府为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A. B.
14、 C. D. 【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是对元代世界第一大港口泉州对外贸易的繁荣的描绘,均能够从题干中反映,故 A 说法正确;而所述“十三行”应出现于清代,但是十三行应该是在广州设置的,因此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所有含有的选项。- 6 -15.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 禁止走私贩运 B. 抑商、海禁C. 重农抑商 D. 保护森林、渔业资源【答案】B【解析】 “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体现的是抑商政策,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体现的是海禁
15、政策,故选 B;AC 均属于以偏概全的选项,D 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ACD。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 ,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这一题中的 AC 就是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而只有 B 完全与题意一致。16.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 “士
16、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7 -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主要反映了工商皆本的思想。所以选 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7. 明清之时的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先农坛亲自下地进行象征性的耕作,这一活动反映了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抑商传统仍然盛行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统治者对农业的高度重视A. B. C. D. 【答案】D【解析】皇帝每年春天都要亲自春耕,这表现出国家和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农本思
17、想很深刻。这也体现出农业在传统中国的经济地位,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对商业的态度,因此排除选项。18. 中国古代明智封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处于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中国古代明智封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故选 B
18、;A、C、D 分别是主观、客观和思想方面的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名师点睛】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常常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对“三农”热点问题尤其要重视。例如联系每年的一号文件,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实施得当对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等等。19.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海禁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其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基础层面去思考,故
19、选 D;A 也是- 8 -经济层面的,但是与海禁政策不一致,故排除 A;BD 不是从经济基础层面来说的,故排除BD。20. 某中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A. 14 世纪 B. 15 世纪 C. 16 世纪 D. 17 世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图片辨别推断的能力。结合已学知识及地图首先可以排除A,因为在 14 世纪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世界之间还是相互隔绝的,与地图不合;由地图中所示的纪委航海家的航行过程,结合几位航海家的航行时间可以推断出地图最早可能出现在16 世纪,C 符合题意。故选 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
20、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及影响21. 迪亚士曾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这直接反映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A. 传播天主教 B. 证实地圆学说 C. 到达东方 D. 寻求黄金【答案】A【解析】由“为上帝” 、 “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等信息可以看出,这里直接说到的就是新航路开辟是为传播天主教,故选 A;BCD 与材料原意不符,故排除。22. 在美国,哥伦布被授予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称,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大专院校、历史景点等达七十多处。哥伦布对美洲的主要贡献是A. 美
21、洲的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 B. 使印第安文化在欧洲文化影响下得到发展C. 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联系在一起 D. 把资本主义制度带到美洲促进美洲的开发- 9 -【答案】C【解析】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他对美洲做到的主要贡献,这使得欧亚大陆第一次与美洲大陆联系在一起,故选 C;ABD 都是这之后的结果,而且 A 不属于贡献,BD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ABD。23. 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到北京奥运会这段时间,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A. 贫富差距拉大剧B. 军事对抗升级C. 文化差异加大D. 政治纷争加【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是从 1
22、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开始的,而北京奥运会是在 2018 年,这之间有过军事对抗升级、文化差异加大和政治纷争加剧的现实,但是这之间的分裂主要不是这些,而是南北贫富差距加大,故选 A,而排除 BCD。24. 2010 年 5 月 1 日,全球的目光聚焦上海,通过世博会分享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就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比较切合实际的是A. 当时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 B. 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C. 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 D. 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答案】B【解析】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即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
23、是 1851 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因为世博会就是展示各国工业品的,所以其原因就是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文明,故选 B;ACD 都不是直接有关的原因,故排除。25. 下列关于 17 世纪荷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航运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B. 成为世界范围的商业殖民帝国C. 建立了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作交流 D.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参与竞争【答案】C【解析】17 世纪的荷兰航运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而且成了世界上有名的商业殖民帝国,当时它组建了大型商业公司参与竞争,故 ABD 均符合史实,故排除;C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为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著名城市,但不是殖民地,故 C 符
24、合题意。- 10 -26. 1651 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 ”该条例遭到了谁的激烈反对并引发了战争A. 西班牙 B. 荷兰 C. 法国 D. 美国【答案】B【解析】1651 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是针对荷兰抢走了英国的许多海外贸易导致的,故选 B;ACD 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7. 1602 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A.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江门市 第二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 学期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