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4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空坐标,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主要线索,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目标导航,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战时共产主
2、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2)1918年夏,苏俄进入 时期。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 、 ,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1)实行 。 (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 。 (3)取消自由贸易。 (4)实行普遍 。,国内战争,物力,财力,余粮收集制,国有化,义务劳动制,4.特色:兼有“ ”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评价 (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消极: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易混易错,图解识记,战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的需要,具有必要性;
3、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 1.原因:“ ”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1)农业:以 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 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 (3)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 。 3.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粮食税,外国资本家,实物分配制,思维点拨,4.作用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 的迅速恢复。 (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经济,1
4、.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 2.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发展经济,适应了苏联(俄)国情,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2)列宁逝世后, 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实践 (1)采取优先发展 的方针,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 (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斯大林,重工业,3.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 经济。 (2
5、)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4.评价 (1)功绩 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 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计划,市场经济,反法西斯,(2)弊端 片面发展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向农民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思维点拨,易混易错,重工业,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苏联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2)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
6、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的前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到了后期,该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史料 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王斯德 史料解读 从划线部分信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归纳其方法。根据这一方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问题思考 史料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7、?运用这一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示 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积极: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提示,2.新经济政策 史料一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列宁 史料解读 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表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划线部分表明新经济政策的举措具有退向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问题思考
8、 (1)史料一反映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原因是什么?措施是什么?,提示 改变: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 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提示,史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 史料解读 划线部分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作用;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特点;体现了新经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问题思考 (2)依
9、据史料二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实施的意义。,提示 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意义: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同时说明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突破。,提示,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不同点,史论总结,(2)相同点 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主题二 “斯大林模式”,1.特点 史料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史料解读 注意中信息“用行政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度 高中历史 第七 单元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20 战时 共产主义 斯大林 模式 课件 新人 必修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4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