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学案.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网络构建 备考指导本专题的复习,除理解掌握水循环示意图外,还应重点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结合区域判读,在熟练掌握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海洋渔场等方面的影响。考点一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K 考 题 调 研 aotidiaoyan(2018全国)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 年 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 6 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 5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 6 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2、汾川河洪峰情况1 2 53.0 无明显洪峰2 4 80.3 无明显洪峰3 5 100.1 无明显洪峰4 2 73.2 无明显洪峰5 2 90.7 洪峰流量 346m3/s6 2 54.4 洪峰流量 1750m3/s.(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B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解析】 B 对、D 错: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小河流径流量和河水含沙量。A、C 错: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减小降水变率和增加降水量影响不大。(2)第 5 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B )历时长 强度
3、大 下渗少 植被截流少A BC D【解析】 对: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 5 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由表可知,第 5 次降水时间短,降水量2多,即降水强度大。错:由表可知,第 5 次降水历时只有 2 天,相对于第 2 次和第 3 次降水来说,历时较短。错:由于该地植被覆盖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植被截流差异不明显。(3)第 6 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D )A河床 B沟谷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解析】 D 对:由表中信息可知,第 6 次和第 5 次降水过程的影响相比,河流洪峰流量明显增加,且洪水含沙量极高,说明河流水位上
4、升,淹没部分植被覆盖的坡面,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多。A、B 错:第 5 次和第 6 次降水过程,都为同一流域的河床和沟谷,因此水土流失变化不可能相差太大。C 错:第 5 次降水的强度更大,对裸露坡面泥沙的冲刷作用更明显,但河流泥沙含量较低,说明裸露坡面不是主要的泥沙来源。H 核 心 突 破 exintupo1水循环原理的运用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其循环过程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自然要素产生重要影响。常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湖泊性质。湖泊根据湖水性质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从水循环过程看,注入湖泊的河水从陆地上带来盐分,如果没有河水或者地下
5、水的排盐作用,经过强烈的湖水蒸发之后就是咸水湖;如果有河水或者地下水常年流出,起到排盐作用,就属于淡水湖。(2)分析水土流失强弱。水土流失强弱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有着直接关系。受地表植被、地形坡度、降水量的大小等影响,如果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就重,相反就轻。如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减小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流速,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3)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影响沼泽湿地的环节有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例如,高纬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包括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河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的汇入,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存在地下冻土不易下渗等。2人类
6、活动对水循环利用和影响的思路(1)有利影响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3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实施人工降雨:加大降水量。(2)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现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
7、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X 新 题 再 练 intizailian(2018四川成都龙泉二中 4 月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羊卓雍湖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地质时期曾为外流湖,湖水流入雅鲁藏布江,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湖水退缩,成为内流咸水湖。然而,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湖泊考察研究的中科院专家发现,2002 年之前羊
8、卓雍湖还在萎缩,然而,自 2003 年起,湖水快速扩张。这一现象遍及高原众多湖泊,考察队首次在藏南观测到湖泊水面扩张,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材料二 下图为羊卓雍湖流域地理位置图材料三 羊卓雍湖流域(19612005 年)每 10 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率表时间 平均气温(/10)年 平均降水量(mm/10 年)19612005 0.25 3.54(1)羊卓雍湖泊水位具有周期性涨落现象。指出其水位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分析成因。(2)结合地质作用原理和水循环原理,分析羊卓雍湖后来变为咸水湖的原因。(3)根据材料,分析 2003 年后湖泊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答案】 (1)规
9、律:夏季湖泊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夏季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原因:河流水是羊卓雍湖湖水主要来源,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冬季气温低于 0,冰雪融水量很少。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2)山地抬升,湖泊水外流通道被堵,羊卓雍湖流域成为内流区;气候变干,陆地内循环过程中降水补给湖泊的水量减少,湖泊萎缩;土壤和岩层中盐分通过地上地下径流输入湖中;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累积,湖泊逐渐成为咸水湖。(3)2003 年后湖泊快速扩张原因:全球升温加快,冰雪融水补给增多;降水量增多,降水补给增多;阴天和云量多遮蔽太阳,湖泊蒸发减少(支出少)
10、,补给量远大于湖泊蒸发水量(收大于支),湖面迅速扩大。【解析】 影响水位涨落的因素,主要从水的来源分析。河湖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周期性涨落规律是夏季湖泊水位高,冬季水位低。湖泊变咸,主要是没有外泄水道。其次是蒸发量大,盐分积累。(1)影响水位涨落的因素,主要从水的来源分析。河湖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夏季白天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夜间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周期性涨落规律是夏季湖泊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夏季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2)湖泊变咸,主要是没有外泄水道。其次是蒸发量大,盐分积
11、累。由于山地抬升,湖泊水外流通道被堵,羊卓雍湖流域成为内流区。气候变干,降水补给湖泊的水量减少,湖泊萎缩。土壤和岩层中盐分通过径流输入湖中。湖面水分蒸发,盐分不断累积,湖泊逐渐成为咸水湖。(3)2003 年后湖泊快速扩张,要分析水量增大的原因。因为全球升温加快,冰川融水补给增多。降水量增多,降水补给增多,湖泊水量增大。阴天和云量多遮蔽太阳,湖泊蒸发减少。补给量远大于湖泊蒸发水量,湖面迅速扩大。考点二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分析K 考 题 调 研 aotidiaoyan1(2017天津地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52016 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月份 1 2 3 4 5 6 7
12、8 9 10 11 12发送量(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72.8110.8135.1156.3156.3156.3(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_6_#个月。(2)说明图 1 中 a 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3)图 1 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案】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3)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解析】 第(1)题,14 月,水运
13、交通累计旅客发送量一直为 0,说明不能开展水运,应为河流结冰期;11 月和 12 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并未增加,说明当月的旅客发送量为 0,亦为河流结冰期。综上可知,该省境内河流的结冰期约为 6 个月。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总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描述。第(3)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从气候、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矿泉水属于地下水,矿泉水的过度开采直接导致矿泉水资源遭到破坏、地下水水位降低;地下水水位下降,使地表水体获得的地下水补给减少,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萎缩;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植
14、被根系无法获得充足水分,加之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萎缩,使得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H 核 心 突 破 exintupo1河流的水系特征6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包括内容:主要有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2)影响因素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降水与蒸发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方法技巧河流水文特征类设问答题的一般思路(1)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该类设问答题思路一般为:(2)比较不同河段水文特
15、征的变化或差异。该类设问答题思路一般为:X 新 题 再 练 intizailian(2018广东揭阳二模)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大致以地貌区为界,上游流经风沙区,下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无定河上游地区流量季节分配较均匀,变化小,下游地区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南部支流上兴建了许多小型水库。据此回答(1)(3)题7(1)无定河流经风沙区的河段,与丘陵沟壑区河段相比( D )A含沙量大,水量大 B含沙量大,水量小C含沙量小,水量大 D含沙量小,水量小(2)无定河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 C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3)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无定河很多支流修建了一些
16、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突出作用是( B )A防洪 B拦蓄泥沙C灌溉 D发电【解析】 (1) 从图中看无定河流经风沙区河段,为河流的上游,支流少,水量小,含沙量小,D 正确。(2)从图中看无定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降水少,没有高大的山脉和湖泊,因此不可能是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和湖泊水,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C正确。(3)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建小型水库的作用是拦蓄泥沙,B正确。考点三 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K 考 题 调 研 aotidiaoyan(2017江苏地理)2017 年 4 月 20 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
17、点。图 1 为“搁浅冰山照片” ,图 2 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回答下列问题。8(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水温降低;盐度降低_#。(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_#,主要影响因素有!_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_#。(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时间提前;数量增多_#。【解析】 第(1)
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纽芬兰附近出现的大量冰山来自极地地区。冰山融化需要吸收热量,且冰山为淡水资源,其融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水的盐度与温度。第(2)题,北半球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北半球中高纬海域,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所以其同纬度水温分布为西低东高,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及洋流。第(3)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逐渐融化,北大西洋中冰山数量会增多,冰川出现的时间会提前。H 核 心 突 破 exintupo1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受近地面风带、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等的影响,洋流的分布、流向及性质呈现出较明显的规律,如
19、下图(北半球冬季):(1)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9(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运动的大洋环流。(3)南半球 40S 海域: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典型的季风洋流Error!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拓展1海雾的形成与分布(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 1 千米以下。(2)分布: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寒
20、暖交汇处地区多海雾。2从离岸风看上升补偿流的成因当海岸上吹离岸风时(如低纬信风带大陆西岸),在水平方向上海水离岸流去,附近海区的海水就会流来补充形成水平补偿流。与此同时,在垂直方向上,近岸深层海水也会上升至海面来补充,形成了上升流。上升流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带来丰富饵料,鱼类汇集。10X 新 题 再 练 intizailian(2018天津部分区联考二模)南非拟沙丁鱼喜欢生活在 14至 20的海水中,每年南极冰冷的洋流会沿着非洲海岸线北上,与南下的温暖海水交汇搅动深海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进而召唤大波的(总数可以数十亿计)南非拟沙丁鱼自南向北出发形成地球上的一大奇观。结合
21、非洲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1)南非拟沙丁鱼自南向北出发的时间可能是( A )A5 月至 7 月 B3 月至 5 月C8 月至 10 月 D12 月至次年 2 月(2) 结合材料分析南非拟沙丁鱼最终到达的海域应为( A )Aa Bb Cc Dd【解析】 (1)由图可知,南非南部处于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根据材料,拟沙丁鱼喜欢生活在 14至 20的海水中,它们每年会随南极冷的洋流北上。洋流冰冷季节为南半球每年的冬季,此时沙丁鱼由南往北,沿着东部海岸开始一年一度浩浩荡荡的大迁徒。因此引起拟沙丁鱼大举迁徒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寒冷洋流的影响,该地位于 30
22、40S 海域,冬季始于 5 月,此时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风漂流增强,寒流势力增强,鱼群由南向北迁徒,据此选 A。(2) 南非拟沙丁鱼最终到达的海域应为能满足拟沙丁鱼生存条件的海域,根据材料信息,拟沙丁鱼喜欢生活在 14至20的海水中,C 在赤道附近,水温太高,排除;b 处有寒流,水温太低,排除;d、a 相比,d 为早期到达水域,随着洋流的向北推进,拟沙丁鱼自南向北行进到达 a 地,因此 a为其最终到达地,选 A。(2018天津和平区期末)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 18 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 16,底层水温平均为 9.5;秋
23、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 13 题。111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 )A外泄河道被阻断 B湖水蒸发加剧C入湖盐类物质多 D入湖径流减少2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C )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C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D水体蒸发散热减少3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B )A盐度表层高于底层 B水温底层高于表层C中部比岸边结冰早 D湖水氧气含量增高【解析】 第 1 题,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原来通过河流与黄河水系相通,青海湖水有进有出,水体能够与外界交换,因此,此时的青海湖为淡水湖,后由
24、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河流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成为一条倒淌河。此时青海湖与黄河水系不再相通,青海湖外泄的通道阻断,湖水不再与外界水体进行交换,湖水排泄的方式主要靠蒸发,常年积累,导致湖水的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由此可以判断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故答案选 D 项。第 2 题,秋季开始,温度开始逐渐降低,受外界大气温度的影响,表层湖水降温快,深层湖水降温慢,从而导致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进行交换,进而促进了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热量的交换,因此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变小,故答案选 C。第 3 题,冬季,青海湖的表层先结冰,导致底层未结冰的湖水盐度升高,因此底部湖水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水体 运动 规律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