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一、选择题(2017 届湖北联考)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 13 题。1图示区域有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2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 )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3图中 R 河一年中有两次洪峰,正常年份应该出现在( )A3 月和 6 月 B4 月和 7 月C5 月和 8 月 D6 月和 9 月解析:第 1 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可判断山脉走向。第 2 题,图中有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
2、因而图示区域植被呈现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的特征。第 3 题,东北地区春季 5 月份气温升高,冬季的积雪融化形成春汛;8 月份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夏汛。答案:1.D 2.B 3.C(2015高考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完成 45 题。24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5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解析:第 4 题,由图可知,福建沿海年平均雾日50 天;黄海沿岸年
3、平均雾日为 2049天;准噶尔盆地年平均雾日为 519 天,部分区域为 2049 天;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5天,故 D 项正确。第 5 题,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因此近地面大气的剧烈降温是形成雾的必要条件。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晴天相对较多,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地面辐射冷却强,因此多雾,故 D 项正确。答案:4.D 5.D(2016安徽示范高中模拟)如果把地区人口分布形象地理解为人口分布图上具有确定的点值和位置的散点群,则在平面上全部力矩达到平衡的支点是人口的重心。区域几何中心是区域空间的中心点,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几何中心和人口重心迁移轨迹。读图,完成6
4、7 题。6该省可能是( )A安徽省 B广东省C陕西省 D河北省37该省 19892009 年人口重心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是( )A东北部煤炭的开发,人口大量迁入B西南部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长减慢C东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大量迁入D东北部水能的开发,环境人口容量增大解析:第 6 题,从图中可知,该省的几何中心为(108.87E,35.20N),结合我国各省位置分布,应为陕西省。C 项正确。第 7 题,该省 19892009 年人口重心向东北迁移,主要是因该省东北部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的开采加工,大量人口向东北部迁移。A 项正确。答案:6.C 7.A生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
5、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下图示意 3 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据此,完成 89 题。8据图判断,该农作物是( )A水稻 B甘蔗C甜菜 D冬小麦9导致甲、乙两地物候现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C土壤 D纬度位置解析:第 8 题,图中显示,该作物主要分布在北方,尤以华北为最,可能是冬小麦。第 9题,图中显示同在东部季风区,作物发育成熟期南方早于北方,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甲、乙两地纬度相近,但该作物乙地发育早于甲地,则热量条件甲地不如乙地;结合我国地形知识可判断,该热量差异是源于地形差异,甲位于青藏高原,乙位于四川盆地。答案:8.D 9.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十九 中国 第一 概况 课时 作业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