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1新人教版.doc
《2018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1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1新人教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李仕才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预习】 (河北石家庄期末)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有巍峨的宫殿、华丽的屋宇、数以千计的佛教寺院,洛阳的人口达到五十万左右。城中有很大的市场,汇集了四方的商人。由上述材料可知洛阳成为宏伟壮观城市的原因是( )A. 佛教的兴盛 B. 人口的增加C. 商业的繁荣 D. 孝文帝的迁都【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洛阳的变化是因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因此 D 项正确。一、淝水之战1. 形势: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
2、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2. 概况:(1)大战时间:公元 383 年 (2)作战双方:前秦与东晋 (3)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 淝水之战的影响: (1)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 前秦苻坚失败的原因: (1)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当,2战线过长。(2)从东晋方面看:东晋团结一致,不畏强敌,奋勇抗战,指挥得当。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
3、义。5.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6. 淝水之战同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以少胜多的战争)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北魏:(1)建立:4 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2)统一北方:439 年统一北方。 2. 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 3.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494 年) (2)改说汉语; (3)改穿汉服; (4)改用汉姓; (5)鼓励与汉族联姻; (6)用汉制,学汉礼。 3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5. 我们
4、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 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 学习他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精神和优秀品质。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 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 民族交融表现:经济、习俗方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政治制度北朝统治者与汉族
5、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方面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 “胡” “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3. 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4. 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4列表对比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过程 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
6、 都取得了成功相同点影响 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侧重点 侧重于富国强兵不同点目的为了实现国富兵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加强对中原的统治【知识拓展】北魏时的洛阳北魏迁都以后,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内外有许多大的市场,各地名贵特产都集中在这里交易。全城 10 多万户居民中,来自国内外的商人就有上万人。洛阳城西的大市,开市、闭市,都以击鼓为号。城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城南还有馆舍,专供外来人居住。城中不少富商大贾“资产巨万” 。5四、总结提升1. 知识梳理 淝 水 之 战 1. 形 势 2. 概 况 3.
7、淝 水 之 战 的 影 响 4. 前 秦 苻 坚 失 败 的 原 因 北 魏 政 治 和 北 方 民 族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1. 改 革 的 原 因 2. 改 革 的 措 施 大 交 融 北 方 地 区 的 民 族 交 融 1. 表 现 2. 特 点 3. 影 响 2. 易错点拨 (1)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2)公元 383 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展开大战,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例题 1 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A. 独尊儒术 B. 实
8、行汉化C. 开发江南 D. 科举取士思路分析:根据题干中孝文帝“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可知其表现为学习汉礼,实行汉化政策。答案:B例题 2 “由平城迁都到洛阳,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讲汉语,穿汉服” 。材料反映的是( )A. 齐国管仲改革 B. 秦国商鞅变法C. 楚国吴起改革 D. 北魏孝文帝改革思路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鲜卑族的汉化改革措施,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项是鲜卑族的改革,符合题意。答案:D 例题 3 观察右图 “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6A.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B. 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C.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D.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思路分析:孝文
9、帝改革明确规定,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故出现了图中的现象,因此 D 项正确。答案:D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根据材料,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根据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给你哪些启示?答案: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各民族融合,中原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传统的汉文化在北方得到大发展。启示:改革需要魄力、能力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阻碍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顺应历史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等。(答题时间:3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级 历史 上册 19 北魏 政治 北方 民族 交融 导学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