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想和做》教案北京课改版.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想和做》教案北京课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想和做》教案北京课改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0 课想和做教学目标: 2培养从文本中提出问题,联系生活体验创造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本节课拟采用以“学长式教学”理念为指导的“多维互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一、先学浅得 “学长式教学”主张教师首先是一个学习者,为了获得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组织学习并指导学习的资格和权利,教者首先对文本进行了独立阅读及参考阅读。 全文围绕想和做的关系问题展开议论,中心论点是“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说理的脉络是: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再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前五段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说理脉络是:摆事实作分析提论点。
2、开头就摆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和“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这两种表现。第 3 段对两种表现作概括评价,着重指出第二种表现不值得赞美。第 4 段作深入分析:先用牛马拉磨作比,论述了“只顾埋着头,不肯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情”这种表现的可怜、可悲。再作分析:正因为人类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文化才能不断地进步。至此,想和做的关系已经阐述得清清楚楚。第五段自然而然地归纳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标志着议论的深入。这部分的说理脉络是:先着重论述怎样避免“空想” ,再着重论述怎样避免“死做” 。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联结在一起的。 ”这段话
3、既是对上面论述的归结,又是对下一层论述的开启。 23本文语言基本是准确严密的,有的词语还不乏生动。如:提出问题部分,对“空想者”用“只会不会凭空滔滔不绝从来没有一件事”既准确地提出了“空想”的严重程度,又形象地画出了“空想者”的“说态” 。再如用“依葫芦画瓢” 、 “牛马拉磨”等通俗形象的比喻画出了“死干者”的形象。 4几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于第 7 段。第 7 段如果是想对“想”与“做”如何联结作归纳,则应放在文末;如果是想起到既小结上段又开启下段的作用,则应将原文“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修改为:“一面想,一面做,想和做是紧密地
4、联结在一起的。想,要靠做来证明;做,要靠想来指导。 ”因为前段写的是如何“想” ,后段写的是如何“做” 。 关于第 9 段。几乎所有的资料都认为第 9 段是全文的总结,而且还认为是“深化了中心论点” ,教者却认为此段仅为“只做不想”部分的总结,如要总结全文,则需观照“只想不做”的现象。 历来的资料,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写”议论文上,如让学生掌握“摆事实、讲道理”的说理方法、口头训练“对举概念”的议论等。教者认为既是阅读课,就应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会读议论文、活读议论文、喜读议论文。 5为了教会学生用联想的方法“活读” 、 “喜读” , “学长”必须“活读”在前,做到“有备”而进课堂。为此,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0 教案 北京 改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