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7年 4月浙江学业水平测试)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解析 “汉承秦制”,体现了秦汉政治制度的一致性,皇帝制和郡县制是两朝共有的制度,故选 A项。刺史、封国是汉代的,秦代没有,故其他三项错误。答案 A2.(2017年 1月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 D.设置节度使解析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
2、大措施是颁布“推恩令”,故选 C项。答案 C3.(2016河南学业水平测试)明初废丞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 200多件奏章,即使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因此明成祖时设立( )A.尚书令 B.枢密使C.内阁 D.军机处解析 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国家重大事务都落到了自己身上,非常劳累,为此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发展为内阁,故选 C项。答案 C24. 导学号 28604012“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提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
3、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解析 明朝的内阁制是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下建立的,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本身不能改变皇权专制的本质。答案 A5.(2018北京学业水平考试)清朝政治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所示机构产生的影响是( )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C.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 D.国事均由军机处决策解析 图片主要表明军机处的位置,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选 B项。答案 B6.(2017年 6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提高行政效率C.避免决策失误 D.强化地方管理解析 明朝废除宰相
4、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故选 A项。答案 A37. 导学号 28604013戴逸指出:“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走向衰退B.工业革命的完成C.外来势力入侵中国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解析 中国在 18世纪“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故 D项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8.(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
5、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
6、)根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4(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参考答案 (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混合体:郡国并行制。(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
7、分权相结合。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秦代 B.汉代C.宋代 D.唐代解析 从材料“郡、国十一,县九十”可知当时存在郡国并行制,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B 项符合题意。答案 B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汉初“封建王侯”的主要目的是( )
8、A.吸取秦亡的教训 B.打击官僚政治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5解析 汉高祖分封最终是为了统治的长久,希望同姓亲属能帮助他巩固江山,故 D项正确。汉高祖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没有实行分封制,导致农民起义时没有同姓诸侯帮助秦巩固江山,A 项是原因之一,不是目的。汉高祖时期是官僚政治发展的时期,颁布求贤诏,广招贤才,不可能打击官僚政治,B项错误;君主专制是指皇帝和大臣的关系,材料中谈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 项错误。答案 D3.“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上述局面的出现( )A.反映出汉代
9、郡国并行制的弊端B.是唐代藩镇势力扩大的必然结果C.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促使元朝政府大力推行行省制度解析 由“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的藩镇割据,故 B项正确。答案 B4. 导学号 28604014北宋政权一改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经过近百年的“培植养护”,“政府又变成像样的读书人的政府”。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重视文化传统的养育和保护B.形成了尚文轻武的社会风气C.推行变法新政成为社会潮流D.文官在军政体制中成为主体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从“政府又变成像样的读书人的政府”可知,反映的是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文官,形成尚文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中央集权 制度 专制 集权 不断加强 巩固 提升 岳麓版 必修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6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