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长春市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32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古人的生活。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 “鸡”条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
2、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 。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的字画。 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 ,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鸡在古人眼里还
3、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禳而勿杀” ,“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 ,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 “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会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阳光,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 ,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若等不到它, “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 。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
4、这种遗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 “鸡”谐音“吉” ,鸡年就是“吉祥之年” 。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家里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 。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 ,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 尔雅释畜说:“鸡三尺为鹍。 ”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蛇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 ”“文” “武” “勇” “仁”
5、 “信” ,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2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C.“鸡”谐音“吉” ,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
6、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C.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 、 “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是“阳鸟” 。D.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虞舜有关。据载,有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隐指尧的接班人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鸡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这些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B.农业在我国古代处于主导地位,我国古代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因此“
7、鸡文化”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古人的生活,但是对现代的影响相对小了。C.鸡和凤凰大体类似, “鸡三尺则为鹍” ,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蛇鸡呈祥” 。D.鸡被古人称为“德禽” ,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名 医袁炳发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这是苇子沟的人公认的。梅家是鼎鼎有名的中医世家。关于梅家的来历有很多版本,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梅子涵的祖父梅春鹤早年是宫里医术高深的御医,后来因为无意被牵扯进宫里的一个事件,不仅丢了差使,还险些丢了
8、性命,就一狠心跑到了东北的苇子沟。许多年下来,梅家在当地已是屈指可数的殷实人家了。梅子涵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白天从塾师攻读经书,晚上随祖父、父亲学医。他对医学有着特殊的爱好,在弱冠时就已通读了本草纲目 千金方 内经 难经等医学经典,这便为日后行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祖父的教导下,梅子涵的医术日臻成熟,各科兼能,得到远近推重。祖父过世后,梅子涵独挑大旗,继续光大着梅家祖传的医德医道。凡是来他医室治病者,不待启口言明病情,他已在视行、听声、切脉、望色中,即能揭示是何病症,言之确凿,就似见到病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一般。对于疑难杂症,有的就在患者平日不良嗜好中找到得救之法;有的并不示方,只告患者谨慎起居饮
9、食,化病于不药之中。大凡别人医不好的病,到最后就只能求到梅子涵的门下。如果梅子涵再治不好,这个人恐怕就时日不多了。今天来的病人是这样的,家里已经为他备好了入殓的棺木和寿衣,来这里是因为仰慕梅子涵的大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来此一试。3梅子涵一边细听家人讲述病人的病史,一边走上前为病人细细切脉,回头开出一个方子,而这方子外人是难得一见的,只留作自家的医案。随后,梅子涵又亲自到后院自家药房配药,梅家的这一规矩始自于梅春鹤。待药配好后,梅子涵又亲自将药煎好,要病人立时服下。他嘱咐病人的家人:“如果此人能在子夜时分醒来,说明还有存活希望,不然就真的无药可救啦!”说来也奇,这位病人在服下药不多时,
10、便有了动静,不到子夜时分,只见他已能微张双眼。此后数日,几副药服毕,病人的状况竟一天好似一天,最后竟能自己起身了。病人的家人为此感激不尽,特地将一面写有:“妙手神医起死回生”八个烫金大字的匾额送到了梅子涵的府上。梅子涵治病救人的奇事轶闻,在苇子沟几乎是妇孺皆知,人们都尊称他为神医,称他的医术为仙术。经他手医好的病人到底有多少,就连梅子涵自己也记不清了。多年行医下来,有一件事一直深深困扰着梅子涵。这就是他始终没有找到可以传承他医术的合适人选,梅子涵膝下有一儿一女,但这一儿一女对祖传的医术竟都毫无兴趣,谁也不肯去接续梅子涵的衣钵。岁月如驷之过隙,转眼梅子涵已年届花甲,眼看着祖传的医术就要在他这一代
11、失传,梅子涵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只好登出启示,招徒传艺。最终从应招者中挑选了两个人跟自己学医。这时的梅子涵恨不能在一日里,就把自己的所知所学都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徒弟,但他又深知欲速则不达这个理,这最是急不得的事,只能慢慢来。不料,天有不测,三年之后,梅子涵突然患病,他自己给自己配了一副药,服下却未见好转。不久,病情竟日益加重。两徒弟见状痛心不已,于是各自小心翼翼为师父切脉、诊病,并各自开出了一个方子,可踌躇半晌,竟都不敢轻易给师父下药,都怕自己药方不当,而延误了师父的病。几日后,梅子涵病势加重,两徒弟只得跟梅子涵的家人商量,把师父送进省城的一家中医院。一名年轻的中医在诊过梅子涵的病后,马上开出
12、了方子,谁料,不等药煎好,梅子涵就断气了。师父突然撒手人寰,两徒弟心存疑惑,便追问那位年轻的医生,问自己的师父究竟患的是什么病,竟会这么快就走了!那位医生告诉他们,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难病,只是一般普通的肺热,但因医治不及时,虚火上升转而成了急症,如果当初医治及时是不致搭上性命的。两徒弟听后立时都红了脸,愧疚地低下头。后来,当省城的那位年轻的医生得知被自己诊治的人,就是苇子沟大名鼎鼎的梅子涵时,禁不住大惊,继而摇头叹息:“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呀!”4. 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小说开篇交待“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 ,
13、开门见山,既点明标题,也引出下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B. 小说的语言平实朴素,在疾徐有度的叙述中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同时也令人唏嘘的故事。C. 小说介绍梅子涵的家世,意在说明梅子涵的医术来自家传,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D. 在梅子涵救活垂危病人的情节中,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梅子涵的艺术高超,不负“名医”盛名。5. 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创设“省城年轻医生”这一人物有何作用。 (4 分)6. 小说以“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4呀!”一句结尾,请结合文本说明造成这可悲结局的原因。 (5 分)(三)
14、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多种服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材
15、料二: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为鼓励并规范金
16、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 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摘编自新浪网 2017 年 12 月 28 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
17、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1000 元。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 年 1 月 4 日报道)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5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
18、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B 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 年将是 2015 年的两倍多。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B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C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
19、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D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一)文言文阅读(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及帝践阼,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会诏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众径之鄱阳,不过敦,敦甚怪焉。及敦构逆,令众出军,众迟回不发。敦
20、大怒,以军期召众还,诘之,声色甚厉。众不为动容,敦意渐释。时敦又怒宣城内史陆喈,众又辨明之。敦长史陆玩在坐,代众危惧,出谓众曰:“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苏峻反,王师败绩,众还吴,潜图义举。吴中人士同时响应。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众与顾飏、张悊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众遣飏率诸军屯无锡。庾冰至,镇御亭,恐贼从海虞道入,众自往备之。而贼率张健、马流攻无锡,飏等大败,冰亦失守,健等遂据吴城。时贼党方锐,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众曰:“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 ”临平人范明亦谓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
21、也。 ”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健退于曲阿,留钱弘为吴令。军次路丘,即斩弘首。众进住吴城,遣督护朱祈等九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共守庱亭。健遣马流、陶阳等往攻之。闳与祈等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谟以众唱谋,非己之力,俱表相让,论者美之。咸康末,迁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固让不拜。以母忧去职。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服阕,乃就。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书不许。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摘自晋书卷七十六)10.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 以
22、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侍坐B.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C.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 一日,大母过余曰。 项脊轩志D.俱表相让,论者美之。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苏武传1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B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C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D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
23、长计也6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践阼:皇帝登临皇位。唐孔颖达:“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B.母忧: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C.永和:东晋穆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顾众小时候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他侍奉伯母以孝闻名。王敦请顾众做从事中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市 实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