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省大同市铁路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7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北宋著名的书画家米芾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风格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据宋史卷四百四十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而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 ”类似的传闻非常多。这种性情决定了米芾强烈的个性,这与他在艺术上强烈地追求摆脱羁束的叛逆精神和力求惊
2、世骇俗出人意表的行为是相符的。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黄庭坚称米芾书法:“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他在系统与创新中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走的另一条集古出新的道路。米芾曾不无自豪地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为祖也。 ”他始终对自己高度个性化的风格保持着追求,这个风格主要可以从他用笔的特征和章法上来概括。在用笔上,米芾多以侧笔为主。侧笔是相对于中锋用笔而言的,它使笔毫欹侧于纸面并与用笔的运动方向成一
3、定角度。笔锋较外露,故能使线条造成爽利峻拔的感觉。米芾将侧锋用笔用到了极致。他又强调笔毫运动方向的多变,追求笔触的变化多端,即“八面出锋” ,他在海岳名言中用“锋势备全”来注脚这个“八面” ,这是相对于欧、虞、柳、颜等人单调贫乏的“一笔书”而言的。米芾还喜欢大量的提按顿挫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的幅度往往都较大,富于跳跃性。这一点也是与他的“八面出锋”紧密相关的。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桔、润不肥” ,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大概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
4、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 。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交,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米芾在书法史论上提出了“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 2 -空”的尚意书论。(节选自姜文彬宋代书法尚意抒情浅析 ,有改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米芾在继承与创新中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集古出新,天真率意,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B. 米芾在艺术上强烈地追求要摆脱羁束的叛逆精神和力求惊世骇俗出人意表的行为,是历代书法家中个性最强的。C. 米芾的书法用笔多以侧笔为主,笔锋较
5、外露,他又追求笔触的变化多端,喜欢大量的提按顿挫的动作,富于跳跃性。D. 米芾的书法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完美,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从米芾用笔的特征和章法上,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他始终保持着追求个性化的风格。B. 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对米芾书法大加赞扬,可见,米芾书法非同凡响。C. 米芾到老年才自成一家;早年的书法只是集古字,是别人的书法的集合,没有什么书法价值。D.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他提出了“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尚意书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
6、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的米芾,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但又与求意的苏东坡、黄庭坚等人不同。B. 苏轼和黄庭坚从同一角度肯寇了米芾的书法成就:笔势沉着有力,抒发痛快淋漓。C. “八面出锋”就是“锋势备全” ,侧锋用笔,笔毫运动方向多变,笔触变化多端。D. 米芾书法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 ,与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意思相近。【答案】1. B 2. C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3
7、-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是历代书法家中个性最强的”说法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于文中无据。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 项, “没有什么书法价值”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他在系统与创新中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走的另一条集古出新的道路” 。故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
8、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 项, “八面出锋就是侧锋用笔”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根据第二段内容, “侧锋用笔”与“八面出锋”的笔法不同。故选 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9、”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
10、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 4 -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
11、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就要那棵
12、树伍中正米唐的门口长着一棵树。树是樟树,枝繁叶茂,像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米唐常常对那棵树一望好半天。她在树下唱歌,在树下写字,还在树下跳舞。米唐娘看见了,说,米唐不唱了,该吃饭了。米唐就不唱了。米唐娘说,不写字了,该去撒把鸡食。米唐就不写了。米唐娘还说,米唐,不跳了,该去园子里剥些菜叶来。米唐就蹦蹦跳跳去了菜园。米唐考进了城里的学校。那棵树成了米唐学费的一少部分。凑学费的那些日子,米唐娘就想到了门前的樟树。当米唐娘的身后跟着几个肩背锄头手拿斧锯绳索的人时,米唐就知道,再怎么挽留这棵树也迟了。那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倒下来的时候,米唐远远地站着,买树的人也远远站着。树一倒地,米唐抓着一根枝就哭起来。
13、买树的人见了,劝她:米唐,别哭了,不就一棵树么?那些挖树的民工也跟着帮腔:再说,树就栽在离你学校不远的地方,你还可以去看!米唐就渐渐地住了哭。买树的人示意那几个人锯断了一些树枝。树枝脆裂的声音很响,响在米唐空旷的屋前。树让一家工厂买走,那家工厂在城里。米唐看见那棵脱光了衣服的樟树走上了去城里的路。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又开始唱歌。米唐娘听了,说,米唐,不唱了,你比娘幸运,树到了城里,你还在城里能看见,娘就真的看不见了。- 5 -娘的话,又说出了米唐的眼泪。米唐沿着那棵树走过的路,进了城。米唐念书的学校,隔那家工厂不远,也就是隔那棵树不远。米唐下了课,就对那家工厂望,就对那棵树望。星期天,米唐就
14、去看那棵樟树。米唐看见樟树栽在厂门口。厂子里的人很讲究,还为樟树搭了远看近看有点黑的凉棚,树很快就活了过来。米唐还看见有一个人还在为树浇水。渐渐地,米唐就跟浇水的那个人熟了。浇水的是老魏。米唐每次走的时候,就跟老魏说,魏叔,很感谢你,过几天来看你。说完,米唐就默默走开。再出去,米唐邀了个有照相机的女生。在树下,那个女生为米唐照了好几张照片。米唐回到家。米唐就高兴地对娘说,娘,那棵树长得好好的,还发了芽。说完,米唐还拿出了在树下照的照片。娘听了看了跟着高兴。米唐说,娘,往后,我还要买回那棵树!米唐还到那棵树下去。接纳城市的阳光和雨水,樟树完全活过来了,再没有那黑黑的凉棚遮盖它美丽的身躯。米唐站在
15、树下,老魏还在为那樟树浇水。只是那些从厂里出来的人,边走边说,有的人说到了树,说到了厂长,说厂长不应该拿职工要发的福利去买树,说这厂弄不好就要垮了。老魏看看他们走远,才对米唐说,米唐,这厂子怕不行了。米唐问,魏叔,厂里的人往后会不会对这棵树起坏心?老魏说,工人情绪不稳,说不定哪。米唐“啊”了一声。米唐很艰难地从那棵树下走回了学校。米唐从那所学校毕业后就恋爱了。米唐领着男友走向那棵树。站在那棵树前,米唐停下步,用手指着那棵树枝说,你看你看,那棵枝上还歇了一只黑鸟。男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米唐说,你多看一眼,就不行?男友说,行。男友就紧紧地盯着那棵树。那树上的一只鸟让他盯飞了。这
16、个时候,米唐很幸福,也很沉醉。这个时候,米唐的眼里就有一些晶亮的泪水。城市这么大,这么繁华。米唐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那棵树下。她经常把男友带到那棵树下。她看见那些从城市吹来的风,一阵一阵地翻看樟树的叶片;她看见那些枝头落下的叶片很眷恋地飘向大地;她还看见老魏 很坦然地在树下做最后的守望。男友说,米唐,恋爱的地方多着呃,你再换个地方行不行?米唐的眼里浸着泪水说,这棵树就是我家原来门口的那棵树,我想让她回家!- 6 -男友说,行。米唐门口的樟树又回来了。米唐也请人给那棵樟树搭了凉棚。她还对娘说,娘,有空的时候,给树浇上水。米唐走后,村里有人和米唐娘坐在屋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门口的樟树:米唐娘,你
17、家米唐能耐呃,那棵你舍不得卖的树,又给你弄回来了!米唐娘说,当日挖门口的樟树时,我家米唐还在树下哭呃。我就晓得她舍不得,说不定她还要把这棵树要走呢。米唐娘说完,两行泪径直往下落。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采用比喻的形式,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樟树的繁茂,也为下文卖树为米唐凑学费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 小说反复提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是为了突出强调米唐对樟树的依恋,也衬托了米唐内心的喜悦。C. 小说善于在细节处刻画人物,男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看” “紧紧地盯着那棵树”这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他只是顺从米唐,并非理解她。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
18、述,写了陪伴树、卖掉树、看望树、买回树等内容,情节脉络清晰,于平淡之中充满了温暖的诗意。5. 文本多次写到米唐的“哭” ,每次“哭”的心情都不一样,请就画线部分任选三处做简要分析。6. 小说中的“那棵树”意蕴丰富,你认为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答案】4. B 5. 处表现了米唐的伤心与无可奈何;处既表现了米唐对樟树的想念,也表现了米唐为母亲看不到那棵樟树的难过;处表现了米唐有(男友)陪伴的幸福;处表现出了米唐的(对男友的不理解)委屈与渴望(大树回家) 。 6. 示例一:童年时的一个陪伴对象。具体就是指那棵实实在在的樟树。我认为是一种乡土情结。米唐门前的“那棵树”由农村到城市
19、,再由城市回归到农村,表现的是一种归属感;“那棵树”象征着米唐一直在坚守的乡土情结。示例二:童年时的一个陪伴对象。具体就是指那棵实实在在的樟树。我认为是某种情感的依恋。米唐门前的“那棵树” ,它陪伴了米唐,见证了米唐的成长,让米唐流泪,也让米唐欢喜,一直牵动着米唐的情感,对于米唐来说,这棵树已经成为她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寄托着米唐的某种情感。- 7 -【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B 项,小说两次写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第一次是卖树之前,表现的是米唐的喜悦,而第二次是卖树之后,表现的应该是米唐对树的想念,含有淡淡的忧伤在里面。点睛:这
20、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理解人物心情的变化需要结合小说的内容,在不同的情节中找到相关人物心情变化的内容分析。每次“哭”的心情都不一样,找到写“哭”
21、的内容,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情感。处, “树一倒地,米唐抓着一根枝就哭起来” ,一直陪伴米唐的樟树被砍掉卖钱了,她感到伤心无奈。处,结合“如米唐娘听了,说,米唐,不唱了,你比娘幸运,树到了城里,你还在城里能看见,娘就真的看不见了”分析,表现了米唐对樟树的想念,也写出了米唐为母亲看不到那棵樟树的难过。处,结合“这个时候,米唐很幸福,也很沉醉”分析,表现了米唐有(男友)陪伴的幸福。处,结合“男友说,米唐,恋爱的地方多着呃,你再换个地方行不行” “这棵树就是我家原来门口的那棵树,我想让她回家”分析,米唐的(对男友的不理解)委屈与渴望(大树回家) 。【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
22、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需要理清小说故事要点:陪伴树、卖掉树、看望树、买回树,然后结合人物的思想感情探究“那棵树”的内涵。小说中的“那棵树”意蕴丰富,解答时可以从“那棵树”的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从表层含义来看, “那棵树”就是指米唐家门前的那棵香樟树。深层含义,米唐对那棵香樟树的情感远远超过对一棵自然界的大树的情感,那树是米唐家门口的树,米唐把树看成自己家人一样,最终让树“回家” ,还有可能将树“要走” ,所以, “那棵树”是情感的寄托。可以把这种情感理解为“乡土情结” ,也可以不落实到具体情感,言之有理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8 -阅读下面文章,
23、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据 CNN 旗下财经网站报道,特朗普政府周四宣布,将对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 500 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产业投资,引发人们对于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的担忧,美国股市暴跌。对于美国一些大型公司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战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措施,苹果、波音、英特尔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日子将会变得很难过。星巴克也在中国市场投下了巨大赌注,并且正在收获成果。该咖啡巨头现在有大约 14%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其中国业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市场。摘自财经网材料二:2018 年 3 月 23 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 7 类、128 税项产品
24、(主要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这是针对之前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 措施”的终止减让的回应,按照 2017 年统计,涉及金额 30 亿美金,与之前美国终止减让涉及的金额相对对等,产品结构也都是偏上游端。对于本周四特朗普签署的针对中国进口约 500 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行动,中国政府将如何反制,目前并没有公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双边贸易摩擦方面表现出了相对理性和沉稳。潘向东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注释:232 措施,是指基于美国商务部根据贸易法第 232 条款调查的结果,2018 年3 月 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了公告,对美国进口的钢铁、铝产品中止减让关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大同市 铁路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