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套试题共 12 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21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2、 小题。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词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词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题旨即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 ,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 “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 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 ,“隐也者,文外之重旨” ,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
3、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 ,他在解释“辨体有一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含蓄” 。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 ”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 ,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 。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 “景”“味” “韵”是有限的,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 “景外” “味外”“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2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
4、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筌” “得意而忘言”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降及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祯直承了司空图的含蓄说。他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 ,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
5、寄影中” ,所以须“脱形写影” ,认为谢灵运诗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环中” 。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惟有“象外“言外”才会“四表无穷” 。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不衰。(摘编自陈友冰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B. 先秦至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
6、“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文心雕龙有隐秀篇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C. 到了两宋,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而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D. 明清时期,以含蓄评论诗文成为习惯准则。王士祯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 ,唐人五言绝句“有得意忘言之妙”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 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 “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B. 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 是为了证明在唐代营造含蓄风格已成为诗
7、人的一种创作追求。C. 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对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 “景”之外3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等的补充。D. 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谓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清代王士祯直承了司空图的含蓄说,可见司空图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有着较大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以及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B. 唐代是诗歌的巅峰期,也是“含蓄”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从诗学概念到被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C.
8、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D. 王士祯认为盛唐诗“意蕴含蓄,意在言外” ,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不失环中” ,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含蓄手法已经有一些运用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 【注】 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婺源一文友善
9、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
10、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4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
11、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 。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
12、: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
13、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 “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 。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 “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
14、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5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雨敲开的绿茵茵
15、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 ,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选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开头运用“孑然一人” “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B文章写了一位“隐者” ,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C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
16、气息。D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5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4 分)6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5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0 题。吴挺,字仲烈,以门功补官。从父璘为中郎将,部西兵诣行在。高宗问西边形势、兵力与战守之宜,挺占对称旨,超授右武郎、浙西都监兼御前祗候,赐金带。绍兴三十一年,王师既复秦州,金将合喜孛堇介叛将张中彦以兵来争,已而南市城贼亦掎角为援,转战竟日。挺令前军统制梅彦麾众直据城门,众弗喻
17、,彦亦惧力不敌。挺督之,彦出兵殊死战,挺率背嵬骑尽易黄旗绕出敌后,凭高突之。敌哗曰:“黄旗儿至矣!”遂惊败。挺不自为功,状彦第一,士颇多之。璘亦引嫌,并匿其功。明年,挺被檄与都统制姚仲率东西路兵攻德顺。金左都监空平凉之众以援合喜孛堇,又遣精兵数万自凤翔来会。仲驻军六盘,挺独趋瓦亭,身冒矢石,众从之。金人舍骑操短6兵奋斗,挺遣别将尽夺其马,金众遂溃。挺每燕见从容,尝论两淮形势旷漫,备多力分,宜择胜地扼以重兵,敌仰攻则不克,越西南又不敢,我以全力乘其弊,蔑不济者。帝颇嘉纳。光宗即位,御笔奖劳。而西和、阶、成、凤、文、龙六州器械弗缮,挺节冗费,屯工徒,悉创为之。御军虽严,而能时其缓急,士以不困。郡东
18、北有二谷水,挺作二堤以捍之。绍熙二年,水暴发入城。挺既振被水者,复增筑长堤,民赖以安。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挺少起勋阀,弗居其贵,礼贤下士,虽遇小官贱吏,不敢怠忽。拊循将士,人人有恩。璘故部曲拜于庭下,辄降答之。即失律,诛治无少贷。璘尝对孝宗言,诸子中惟挺可任。孝宗亦曰:“挺是朕千百人中选者。 ”岁时问劳不绝,被遇尤深厚。光宗赐内府珍奇,以示殊礼。论曰:挺累从征讨,功效甚著,有父风矣。(节选自宋史吴挺传 ,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
19、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B. 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C. 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D. 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B. 矢石,古时守城的武器,指箭和垒石。C. 勋阀,指功臣的门第,即古代社会里对朝廷有功勋的大
20、家族。D. 部曲,本为古代军队编制的单位,文中指军队。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吴挺勇而有谋。在南市城,他率领背嵬军骑兵将旗帜换成黄旗绕到敌人背后,大败敌军;论说两淮地区军事,认为应当选择有利地形重兵把守,颇得皇上赞赏。B. 吴挺抚爱百姓。绍熙二年,谷水暴涨流入城内,吴挺救济遭遇水灾的百姓,又增筑了长7堤,百姓赖此得以安宁。C. 吴挺出身显贵,却能礼贤下士。他即使遇到地位低的小官,也不敢怠慢轻视;抚恤士卒,人人得到他的恩泽。D. 吴挺深得光宗皇帝宠信。光宗曾说吴挺是难得的人才,对吴挺慰问不断,恩遇有加,赐给他内官的珍奇宝物。10. 把文中画横线
21、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挺不自为功,状彦第一,士颇多之。(2)即失律,诛治无少贷。璘尝对孝宗言,诸子中惟挺可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1-12 题。鹧鸪天赏荷蔡松年秀樾 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燕支 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注樾:树荫,道旁林荫树。燕支:即胭脂。1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6 分)A. 开篇两句中“秀樾”指稀疏的树影, “水花”则指塘中之波光粼粼,从整体上描绘了让人留连不舍的荷塘美景。B. “燕支” “翡翠”两
22、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荷花、荷叶,既表现了花叶颜色相互映衬的绚烂之美,也描绘了花叶参差的形态之美。C. 上片运笔极有层次:从荷塘的整体写到局部,从高写到低,从荷花的静态写到动态,表现了荷塘之阔大,荷花荷叶之美丽,赏心悦目。D. 下片拉开镜头,写水边群山,写荷上明月,山黛空蒙,月波流转,倒蘸波间,融成一个清幽朦胧的境界。E. 这首赏荷词,赏荷而不仅见荷,天光云影,山容水态皆入眼帘,而处处都烘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12. “燕支雪瘦熏沉水”一句,王若虚滹南诗话中认为“莲体实肥,不宜言瘦” ,并尝试以“腻” 替之,你认为合适吗?请根据全词特点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23、小题,15 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5 分)8(1) 氓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写“氓”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婚前是“总角之宴, ”; 婚后是“ ,至于暴矣”(2) 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3) 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4) 离骚中屈原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描述了月亮初升时,作者泛舟江上自适洒脱的境况。(6) 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而你我只是“ ” ;曹操当时是“
24、, ” ,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 。(7)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场景,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 , ”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四)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 外国语学校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