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春江花月夜学习目标1.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介绍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
2、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对诗歌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字词汇总滟滟(ynyn):波光荡漾的样子。霰(xin):雪珠。扁(pin)舟子:飘荡江湖的客子。扁舟:小舟。课文精要理解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
3、;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反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清结构月亮是这首诗的最重要的意象,在本诗之中,月亮可谓是无处不在,按照景、理、情的逻辑顺序,月可以分为三种,景中之月,理中之月,情中之月。景中之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两句写月出:这月出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诗人面对的是春江,看到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生”字需要玩味。其实也可以用“升起”的“升”字,但是失去了明月活泼的生命感。张九龄“海上
4、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异曲同工。这两句开篇,写一轮明月随潮涌生,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景象壮阔、气势宏伟。初唐、盛唐的诗歌多数像青壮男子,大有屹立在天地之间,吞吐乾坤之气。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前句还是继续了浩大的场景,后一句则充分显示了“孤篇压倒全唐”的气概。这一句是虚写,而这个虚写比前一句想象海上生明月更为令人惊叹,因为它告诉我们,这首诗不仅仅是写一己之悲欢,而是写宇宙天地间的大境界: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何处,便是处处,我们每个人都是站在土地上,但并没有站在宇宙间,我们都会发一些感慨,但发的仅仅是一己之悲欢,没有打通世间景、情的能力。张若虚开篇两句关
5、于月色的虚写,便一下子超越了平凡。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眼前的一切都消融在月色之中,天地浑融一体,分不出边际。这个略显霸气的明月将一切都囊括在自己的光辉里,于是宇宙中就只有月光:澄明颤动着的空气,细密得若有若无的花林,还有蒙蒙眬眬隐约着的沙滩它们使月光飘动、闪烁,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花林、沙滩、自己已经不存在,它们只是月光的某种属性,是月光的一部分。面对此景,作者轮转了思维,他试图将我们带入到另一种意境之中,面对着这样的景致,让我们感到一丝隐隐的怅惘。月光笼罩了一切,月光使它们都成为幻象。作者的情绪由热烈转向虚静,刚刚那个生命力十足的月亮,完美的月亮
6、,忽然在纤尘不染的一色江天之下,便成了一轮孤月。理中之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一个神奇的天问。谁是第一个见到月亮的人?没有答案,也不好确定答案。因为,见到月亮这个表述是有着双重含义的。见到月亮,可能是人人都有这个机会,但是一见到月亮,便生出无限的惊喜,丰富的情愫,体验到与孤月与自己共鸣共生的,那便寥寥无几了。江月又在哪一年开始照人呢?这个问句更为孤绝,江月仿佛也成了宇宙中有生命特征的一员。这轮孤月又何尝不是一直在等待呢?古人写月,多是写花前月下男女之情、
7、天涯共此时的思乡怀人之意,少有张若虚这样的宇宙天问。唐代更是如此。唐诗多是气象丰厚,包含哲思的诗句并不多见,尤其是初唐盛唐的阶段更是绝无仅有。这样的疑问、哲理是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孤篇压倒全唐的最重要理由之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亘古不变,人生却来去匆匆。人在与月初相见那一刹那应该有着无限的惊喜,但人类生命又给月亮带来什么呢?人的生命太短暂了,太虚幻了,它甚至来不及举起头来问候一下那轮明月,就匆匆逝去,淹没在汩汩的流水中,不留下任何痕迹。人类生命不过是个虚幻的瞬间显现,永恒的只是月亮。月亮又如何呢?月亮也因自己的永恒而孤寂:只能默默送走流水。明月在岁
8、月中渐渐冷却,渐渐高高地挂起,它注视着的目光里,应该有失望,应该有怜悯。这里,张若虚有没有惆怅?当然有,从个体的角度来看,生命的短暂,抵不上亘古长存的江月,这难道不让人惆怅吗?但是,张若虚并没有仅仅只看到个体的存在,他说“人生代代无穷已” ,个体生命消逝了,可是人类薪尽火传,依然可以世代守望江月。这就是大家风范,张若虚在这首诗里一直没有拘泥于一己小我,而是把自己置身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条中去张望,去审视,去发问,去回应。这便使诗歌具有了一种穿越古今、跨越时空的大气与魅力。让无数后来者读到之时都怦然心动,从而念念不忘。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深感到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3
9、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觉的“自我意识”:对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这种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人在十六、七岁或十七、八岁,在将成熟而未成熟,将跨进又尚未跨进独立的生活程途的时刻,不也常常经历过这种对宇宙无限、人生有限的觉醒式的淡淡哀伤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感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张若虚的理中之月是如此的新鲜,又如此的感人,既不做作,又不晦涩。他一下子就说到我们的心里去了。我们念叨着这样的诗句,即使似懂非懂,也觉得余香满口。而可能恰恰是这似懂非懂,让我们有着再次咀嚼的愿望。情中之月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
10、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诗歌的第三部分是写游子思妇的思念之情。在这思念之情中,月又充当怎样的角色呢?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当诗人用“谁家” 、 “何处”来发问时,他所要描述的实际是一个无家不有、无处不在的生命现象离别。这是一个永恒的、超越的生命之问。在月明之夜相思,更加让人无所适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写思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春江花月夜 解析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散文 欣赏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