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2直角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2直角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2直角三角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 直角三角形第 1 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1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2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明确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勾股定理)及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定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环节 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 阅读】阅读教材 P14P16 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 反馈】(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反之,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
2、和等于斜边的平方3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D )A a1, b2, c3B a2, b3, c4C a2, b4, c5D a3, b4, c55如图所示,在 Rt ABC 中, C90,若 b5, c13,则 a12;若a8, b6,则 c10.(二)命题与逆命题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2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2如果有些命题,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么我们称它们为互逆定理环节 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 1 小组
3、讨论(师生互学)【例 1】如图,在 ABC 中, ACB90, AB13 cm, BC5 cm, CD AB 于点 D.求:(1)AC 的长;(2) ABC 的面积;(3)CD 的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与已知条件,利用勾股定理求 AC 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ABC 的面积,利用等面积法求 CD 的长【解答】(1)在 ABC 中, ACB90, AB13 cm, BC5 cm, AC 12 cm.AB2 BC2(2)S ABC CBAC30 cm 2.12(3) S ABC ACBC CDAB,12 12 CD cm.ACBCAB 601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
4、评)解此类题时,一般是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可【例 2】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相等的角是内错角;(4)有一个角是 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逆命题?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解答】(1)逆命题: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该逆命题是真命题(2)逆命题: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该逆命题是真命题(3)逆命题:内错角相等该逆命题是假命题3(
5、4)逆命题: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60.该逆命题是真命题【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逆命题的条件是原命题的结论,逆命题的结论是原命题的条件【例 3】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 AE EB, AF AD,求证: CE EF.14【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要证 CE EF,考虑证 CFE 是直角三角形结合已知条件,可考虑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证明【证明】如题图,连结 CF,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4.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AB BC CD DA4.点 E 为 AB 中点, AF AD, AE BE2, AF1, DF3,由勾14股定理,得 EF21 22 25, EC22
6、 24 220, FC24 23 225. EF2 EC2 FC2, CFE是直角三角形,且 FEC90,即 EF CE.【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所以此定理也是判定垂直关系的一个主要方法活动 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具备下列条件的 ABC 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D )A A B CB A B CC A B C123D A B3 C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有 ABC,若小方格边长为 1,则 ABC 的形状为( A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以上答案都不对3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逆命题是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
7、全等三角形4如图所示,以 RtABC 的三条边为边长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 2、S 3,且 S14,S 28,则 S3 12.45如图,CD 是 RtABC 斜边上的高(1)求证:ACDB;(2)若 AC3,BC4,AB5,则求 CD 的长(1)证明:CD 是 RtABC 斜边上的高,ACBADC90,AACDAB90,ACDB.(2)解:AC3,BC4,AB5, ABCD ACBC,CD .12 12 ACBCAB 345 125活动 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 4】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OAA1中,OAA 190,OA1,以 OA1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OA1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春八 年级 数学 下册 三角形 证明 直角三角形 教案 新版 北师大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