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116.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1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20190117211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 石墨有滑腻感,可以做电极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吸附异味D 金刚石的硬度大,可切割玻璃2.关于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如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装置可用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B 乙装置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C 可用丙装置收集氢气D 可用丁装置收集氧气3.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 。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 )A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
2、使用B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 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D 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4.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中,利用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做电极;做滤毒剂;制作固体润滑剂;做燃料;制作装饰品;冶炼金属;制作染料。A B C D 5.“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 ,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是( )2A 碳海绵易溶解于水B 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C 碳海绵有吸附作用D 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CO 和 CO 2B C 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20C 金刚石、石
3、墨和 C60分子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D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7.按如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烘干的木炭粉末与 CuO 粉末须混合均匀B 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 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 CO8.“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低碳生活”是指工作生活中所耗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 多用电子邮件、QQ 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B 多用一次性消费品C 将普通灯改为节能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 购物自带环保布袋,不用塑料袋9.如图是收集干燥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装置。由图中
4、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3A AB BC CD D10.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 I、打开阀门 II,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 II,打开阀门 I,紫色小花 ( )A 变红色 B 变蓝色 C 变白色 D 不变色1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 “C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 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 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12.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
5、使用( )A 铅笔 B 纯蓝墨水 C 碳素墨水笔 D 圆珠笔13.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和下列化学实验原理最相似的是( )A 吸附 B 溶解 C 过滤 D 结晶414.已知:CuO+2C 2Cu +CO2。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CuO 和 C 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 1时,开始发生反应B t 1和 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C c 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D d 是二氧化碳的质量15.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A CO 2B COC N 2D SO 21
6、6.如图所示,实验室里有一套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 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B 锥形瓶里加入大理石,分液漏斗里盛放稀硫酸,可以制取二氧化碳C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气体D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实验台上17.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红色紫色红色B 紫色红色紫色C 红色紫色蓝色D 红色无色红色1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 CO2与 CO 的比较,错误的是( )5A CO 2可用于人工降雨,CO 可用于光合作用B 通常
7、情况下,CO 2能溶于水,CO 难溶于水C CO 2无毒,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1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选项 AB 选项 BC 选项 CD 选项 D二、填空题20.2014 年 5 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1)CO 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2)CO 与 CO2可以互相转化。CO 2在高温下与_反应生成 CO。(3)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21.2015 年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
8、气候变暖。(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 6H12O6)和氧气;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如果 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 (H 2和 CO 的混合气体) 。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 4O)时,按照“绿色化学
9、”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 H2和 CO 的分子个数比为 。22.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6(1)若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补充的一种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若补充一种药品 (填名称) ,并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 ,添加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2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生成 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为了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可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实验过程中加注的稀盐酸的液面必须浸没长
10、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的理由是 。三、实验与探究24.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 a 的名称是;仪器 b 的名称是;(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仪器组装后,加入试剂前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是 。装置 A 中的反应方程式;装置 B 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装置 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 A 还可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3)装置 D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4)实验室用装置 E 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填“c 端”或“d 端” )
11、通入。7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1)指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 ,Y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标号,下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可选用 ,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可选用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要制取并收集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依次是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来作电极,与滑腻感无关,A 说法不正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B 说法正确;活性炭有吸附
12、性,可吸附异味,C 说法正确;金刚石的硬度大,可切割玻璃,D 说法正确。2.【答案】C【解析】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可选用甲装置作发生装置,故 A 正确;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用乙装置作发生装置,故 B 正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C 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用 D 装置收集,故 D 正确。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与生活的影响。A 项中,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就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从而可以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B 项中,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会加大二氧化碳的含量。C 项中,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六 单元 氧化物 检测 解析 新版 新人 201901172116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