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901184272.docx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90118427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90118427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 41讲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考纲要求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千秋功过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条件:商鞅变法,秦国强大,为统一提供了条件;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过程:从公元前 230年到公元前 221年,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2)采取措施,巩固统一措施 影响政治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促进文化发展;加强思想控制,摧残文化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重农抑商 促进经济交流,方便财
2、政税收的征发交通 修筑驰道、人工渠道 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军事 征服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疆域基本奠定(3)秦始皇的暴政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如“焚书坑儒”。修长城、阿房宫、骊山墓等。赋税沉重。2严刑峻法。(4)秦始皇的功与过功绩: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一货币、文字等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过失:暴政导致秦朝速亡;文化专制政策摧残了文化。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称帝之前的主要活动帮助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2)
3、民族政策打败东突厥并采取册封的方式加强统治,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为唐初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进军西域,大败吐谷浑、龟兹和西突厥等,巩固了西北边疆,扩大了版图,远播国威。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加强了与吐蕃的往来。(3)“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出现的原因:唐太宗虚心纳谏和选贤任能,重视用人;吸取隋亡的教训;提倡发展农业,减轻徭役赋税。3.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帝(1)少年天子:清除鳌拜集团,加强了皇帝的权威。(2)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平定三藩: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收复台湾:采取攻抚兼施的方针,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加强了台
4、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为边境人民赢得了一个长期的相对安宁的环境。三征噶尔丹:大败噶尔丹,在喀尔喀蒙古实行清政府统一管辖下的盟旗制度,控制了漠北蒙古及天山南北地区,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广大疆域。重视经济:治理黄河水患;改革赋制,厉行节俭;重视文教,组织编成康熙字典。(3)评价功绩: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造了巩固的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等),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未能紧跟世界潮流,为近代中国的落后埋下了隐患。总评:缔造了巩固的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
5、世。3命题点 频考主干知识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史料 唐太宗在总结他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史料解读史料总结了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善于纳谏;推行平等的民族政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史料运用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怎样认识唐太宗是中
6、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史论归纳1. 唐太宗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1)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文化的丰富多彩。(2)大大加强了中国同亚、欧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也间接影响了欧洲的文化发展。2.正确评价古代历史人物(政治家)(1)方法: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评价: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否采取文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是否采取民族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是否反抗外来侵
7、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2)原则4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确定评价标准: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基础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防止以偏概全: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注意分析其阶级性和时代性。考点二 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1)孔子其人出身:公元前 551年,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经历:3 岁丧父,家道中落;30 岁已精通“六
8、艺”,后收徒讲学;50 多岁从政;55 岁开始周游列国;68 岁回到鲁国,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和从事教育事业。(2)开创儒家思想礼:尊尊最重要的是尊君;亲亲对亲人的爱,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正名用周礼所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仁:仁爱应有差别,是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的;行“忠恕”之道,要尽己为人。仁和礼结合:只有仁和礼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3)历史贡献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出现了“学在民间”的局面;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政治:“举贤人”以施仁政,提出理想贤人的标准“内圣外王”,该标准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
9、准。思想: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柏拉图与理想国(1)生平师从苏格拉底,学习研究哲学。在苏格拉底死后开始了长达 12年的游历生活。40 岁时返回雅典创办学园,培养学者、政治家和立法者。(2)政治思想理想国5理想国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的人构成。理想国的统治者应是“哲学王”。实现理想国应采取为统治者提供严格的教育和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的措施。(3)影响: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被人们称为最早的乌托邦,其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3.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1)生平师从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被誉
10、为“学园的头脑”。接受邀请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在雅典建立自己的讲坛,被称为“逍遥学派”。(2)主张对知识进行分类,划分不同的学科,并关注理论分析。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敢于挑战权威,提出“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认识论:理性是人的本质,提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政治主张: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在政体上主张民主制,由中产阶级执政。(3)影响他的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命题点 频考主干知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史料 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中产人士组成的。在这里,中产者比其他两种人数量要多、力量要大,
11、或者至少比其中任何一种要强,如果这样,中产者的介入就会改变平衡,并防止两个极端的任何一个占上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史料解读对史料进行解读分析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他主张既要防止专制,又要避免民主泛滥。 史料运用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6 史论归纳1.对亚里士多德与孔子思想中“中庸”的比较(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2)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想;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进行更多的哲学思考。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
12、两端是不好的。2.历史人物的比较(1)同时代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历史人物本身寻找时代背景。比如,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等。(2)同类历史人物的比较,可以从中寻找历史的发展规律。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比较,等等。(3)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等等。1.2015福建卷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
13、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审问)案禁系”之权。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7(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2.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公元前 544年,吴
14、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
15、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第 42讲 近现代的革命领袖考纲要求 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2.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甘地、凯末尔。3.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考点一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与亚洲觉醒的先驱1.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1)反对王权1628 年,首次被选入议会,反对国王专制。参与起草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革命领袖。(2)摧毁
16、王军:组建了“新模范军”;在马斯顿草原大败王军;第二年,又在纳西比战役中大败王军,取得了内战胜利。(3)建立共和国1649 年 1月,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结束了英国的封建王权统治。1649 年 5月,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高峰。(4)巩固革命成果的主要措施军事: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满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外交:颁布航海条例,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同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强国签订商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政治:镇压掘地派和平等派;就任护国公,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5)全面评价功绩:在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方
17、面,贡献巨大。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法律,巩固革命成果。局限: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军事独裁引起社会动荡。9总评:功大于过。是英国历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其局限本质上是由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决定的。2.美国国父华盛顿(1)主要事迹1765 年,华盛顿参加了反对印花税的抗议集会。领导独立战争: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任命为总司令;率领北美大陆军先后取得了特伦顿、普林斯顿、萨拉托加、约克镇等大捷,最终建立了独立的国家。主持制宪:1787 年主持制定联邦宪法,确立美国是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出任总统:1789 年,
18、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1796 年,华盛顿为捍卫美国民主,毅然引退,辞官回家。(2)历史贡献:华盛顿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独立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领导大陆军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英国殖民者,赢得了美国的独立;独立后他拒绝王位,主持制定 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制政体,不当终身总统,维护了国家的民主政治。总的来说,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3.“军事天才”拿破仑(1)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1793 年,收复土伦;1795 年,平息保王党人的武装叛乱,成为共和国的救星。攫取法国的政权,巩固革命政权。1799 年,发动“雾月政变
19、”,推翻督政府,夺取政权。经济上,建立法兰西银行,推行币制改革以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法律上,颁布拿破仑法典,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重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 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取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对外战争:17961809 年,多次击败反法同盟,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1810 年,拿破仑登上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这些战争既捍卫了法国的利益,也给帝国带来深刻的危机。帝国覆亡:1814 年,拿破仑退位;1815 年,滑铁卢战役彻底失败。(2)拿破仑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拿破仑多次平定保王党叛乱,打败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扫荡
20、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各地,促进了欧洲封建势力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他敦促编纂的民法典,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民法典,对欧美各国民法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他实行君主制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历史趋势,过度迷信武力,发动侵略战争,奴役欧洲各国人民,激起全欧人民的反对。4.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投身政治1894 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转而投身革命。1894 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 年,领导广州起义,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武装起义的第一步。(2)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并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05 年
21、,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了同盟会纲领,最终将其解释为“三民主义”。10(3)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武昌起义后回国,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了民主共和国政府。1912 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4)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全力倡导民生主义,从事实业救国。1913 年,孙中山组织发动了“二次革命”。1915 年,积极参加反袁的护国运动。1917 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20 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5)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改组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
22、党的帮助,改组国民党;1924 年 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组建了黄埔军校和新式革命武装,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1924 年北上,宣传国民革命,推动召开国民会议。(6)评价: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领导了辛亥革命,并且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他高举三民主义的大旗,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此后,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5.圣
23、雄甘地(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阿姆利则惨案促使 19191922年掀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 年的“食盐进军”,标志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最后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起让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甘地以绝食为武器,希望唤起人们的理智与良知,平息冲突。(2)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进步性:为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做了大量工作;他所创立的非暴力斗争理论,是印度人民伟大的精神财富;他领导的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在第二次
24、世界大战后取得独立奠定了基础。局限性:民族解放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也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崇尚印度的传统文明,反对工业文明,具有历史局限性。6.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1)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11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革命:1921 年,击败外国军队的入侵,取得了萨卡里亚河战役的胜利;1923 年,签订洛桑和约,土耳其的国家独立和基本主权得到承认;1923 年 10月,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凯末尔当选为首任总统。进行民主改革内容 措施政治方面 废除素丹和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和军政分离;制定宪法和民法等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中外 历史人物 评说 新人 选修 4201901184272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