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_先秦秦汉课件20190225214.ppt
《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_先秦秦汉课件2019022521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_先秦秦汉课件20190225214.ppt(4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阶段特征,主干排查,一、从“天下共主”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 (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 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 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深化理解】 理解“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嫡长子世袭王位,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
2、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是宗族的小宗。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2)地方制度 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3.商业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2)科学:造纸术、九章算术(数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医学)和氾胜之书(农学)等。 (3)文学:汉赋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司马相如等人是比较著名的赋 作家。,微专题整合,专题一,
3、从王权时代到皇权时代的转型,角度1 商汤以仁治国 【典例1】 (2018全国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A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说明商汤仁德打败了夏桀的残暴,所以正确答案是A;“有人捕猎”并不代表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的经济活动,夏商时华夏族居民已经过上定居生活,农耕才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
4、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朝建立后的政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题干突出的是商汤打败夏桀是因为其仁德得到了诸侯的拥护,而非争夺资源,故D项错误。,角度2 分封制促进文化交流与认同 【典例2】 (2017全国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A 试题围绕主干知识“西周的分封制”展开,所涉及的三个封国,分别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山东西南和
5、北京,这些地方相隔较远,但总体上位于东方,是原来殷商文化的分布区,与来自西方的周文化不同。因此,将周王室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有助于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所以正确答案是A。而分封制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才是直接控制,所以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B、D两项的内容,故不选。,角度3 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 【典例3】 (2013全国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
6、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C 材料中“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说明分封制下依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而“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秦国墓葬突出体现君王的地位,且其他臣僚墓葬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综上所述分析得出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故C项正确。由已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A项错误。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建
7、立意味着君主集大权于一身,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东方六国并非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故D项错误。,【思维深化】 一、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至秦汉政治的多方面变化,二、从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理解制度的传承与创新 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体包括: (1)中国早期的“公共权力”到周朝的“天下共主”再到秦朝的“个人独裁专权”,反映了决策权不断专制的趋势。 (2)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再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3)商朝的“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到西周的“礼乐制度”
8、再到秦朝“焚书坑儒”,反映了思想控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2.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吸收前朝制度精华的基础上创立的,发展完善了前代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专题二,角度1 汉承秦制 【典例1】 (2018海南卷,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秦汉政治制度的传承创新,解析:C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郡县制使得“主有专己之
9、威,臣无百年之柄”,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故C项正确;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角度2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典例2】 (2017全国卷,25)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C 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使直接管辖的郡国迅速增多,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基础和解除后顾之忧,故C项正确;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七国之乱”,使诸侯王国与朝廷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七国之乱”的平定加强了中央
10、集权,此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所以汉景帝以后诸侯王与朝廷矛盾并不是渐趋激化,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央行政体制,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直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结合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可知王国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故D项错误。,角度3 汉代外戚干政 【典例3】 (2015全国卷,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解析:
11、C 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材料可知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等权力较大,这说明皇帝的母系亲属地位较高,故C项正确;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不符合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的信息,况且两汉时期,抑制相权多通过设置中朝、设置尚书台等政治手段来完成,故A项错误;“家天下”是指父系即刘氏范畴,而外戚是“外人”,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家天下”之意,故B项“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错误;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自从西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后诸侯王势力大为弱化,故D项错误。,【思维深化】 一、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二、汉代制度的特点 1.政治上 (
12、1)统治集团更新:“布衣将相之局”形成,刘邦及其开国功臣大多出身低微,在汉初形成了“布衣将相之局”,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标志着春秋以来统治集团的更新大体完成。士人政府出现,汉武帝时代,建立察举制度和旨在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学制度(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最终形成了“士人政府”的新局面。 (2)世家大族崛起:察举制的选官标准逐步从品德才能变为门第族望,大族大姓通过左右社会舆论,操纵选举,增强了世家大族的力量,通经入仕,形成了一批累世公卿的家族。,2.经济政策的调整 (1)西汉初年:商贾势力的迅猛发展。 原因:汉初统治者政治上抑制商人、经济上不抑商业的政策;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关梁无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版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板块 中华文明 奠基 初步 发展 _ 先秦 秦汉 课件 20190225214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60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