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6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新中国时期课件.pptx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6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新中国时期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6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新中国时期课件.pptx(7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六 中华文明的再铸与复兴 新中国时期,-2-,时空坐标,提纲挈领,-3-,时空坐标,提纲挈领,-4-,时空坐标,提纲挈领,-5-,高频考点一 新中国的工业化路径 1.(2018课标全国,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解析,-6-,2.(2018课标全国,31)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2、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解析,-7-,3.(2018课标全国,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答案,解析,-8-,4.(2016课标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
3、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解析,-9-,5.(2015课标全国,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解析,-10-,6.(2014课标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
4、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解析,-11-,7.(2014课标全国,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解析,-12-,高频考点二 逐步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 8.(2018课标全国,31)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
5、期我国(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解析,-13-,9.(2017课标全国,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解析,-14-,10.(2016课标全国,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解析,-15-,高频考点三 民生视野下的新中国教育 11.(2017课标全国,31)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解析,-16-,1
7、2.(2017课标全国,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解析,-17-,13.(2015课标全国,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
8、.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解析,-18-,高频考点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 14.(2017课标全国,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
9、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19-,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
10、其意义。,-20-,参考答案: (1)差异: 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 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1-,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矿业政策。第(1)问,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概括两个时
11、期不同的矿业政策可知,矿业政策经历了从限制开矿到允许开矿的过程,其次,根据两个时代的不同特征和材料信息,分析总结造成这种不同的因素。从整体上看,雍正时期属于农业文明时期,19世纪70年代中国工业化已起步,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造成了不同的矿业政策。第(2)问,新中国矿业政策的特点可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归纳回答,在获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归纳新中国矿业政策的特点,然后结合“一五” 计划时期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分析新中国矿业政策的意义。由以上分析可知,一要注重分析比较问题能力的培养,二要注意把中国历代矿业政策和相应的时代背景相联系。,-22-,高频考点五 16世纪以来中国的海外移
12、民 15.(2016课标全国,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23-,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
13、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24-,参考答案: (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
14、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25-,解析: 考查16世纪以来的中外人口迁移。材料一反映了16世纪以来全球人口迁移的流向及规模。材料二反映了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概况。第(1)问中的“基本趋势”,根据表格信息中的“人口迁移数量”的变化可得出数量不断增加的结论;从“主要移出地”和“主要移入地”可知移民的方向从主要由原发达国家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而且范围在不断扩大;从表格中的贩卖黑奴到自由移民可知移民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应从中国海外移民的阶段性来分析,如从材料二中可看出中国海
15、外移民大量增加是在鸦片战争后,时间明显晚于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新的移民潮等。第二小问“主要原因”,则应从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时间、东西方冷战对峙、中国改革开放等角度来分析。第三小问“贡献”,要特别注意时间限定为“中国近代史”,可从经济和政治的近代化等角度来分析。,-26-,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27-,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28-,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29-,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30-,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16、19561978年),-31-,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32-,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33-,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34-,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6年至今),-35-,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36-,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37-,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38-,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39-,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40-,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41-,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42-,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一、中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一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中华文明 复兴 新中国 时期 课件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