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宁夏吴忠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吴忠市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宁夏吴忠市 2019 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1. 下列有关酶和 ATP 的说法合理的是A. 浆细胞的形成过程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不断发生变化B. ATP 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所含的能量相同,稳定性也相同C. 骨骼肌细胞吸收周围组织液中氧气的过程不消耗 ATP,但需要酶D.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一般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 淋巴细胞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产生了不同的mRNA 和蛋白质,A 正确;ATP 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所含的能量相同,但是远离 A 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B 错误;骨骼肌细胞吸收周围组织液
2、中氧气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也不需要酶,C 错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一般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D 错误。考点:酶和 ATP 的结构与功能2.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的稳定性B. 初级精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C.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行为是一致。D. 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
3、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过程。【详解】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增加了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而受精作用过程中不
4、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 错误。精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B 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行为是不一致,减数第一次分裂有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丝分裂没有,C 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对两者进行比较;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结合所学的知识可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
5、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A 和 a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调控的结果,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 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正常血红蛋白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1、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自由组合,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才有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2、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
6、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详解】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中 A 和 a 属于等位基因,不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自由组合,3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才有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A 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调控的结果,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B正确。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的数量,但倒位和易位都使得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C 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正常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细胞凋亡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7、,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可准确判断各选项。4.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属于胞内寄生物,近年来因抗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的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 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C. 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发挥作用D. 接种卡介苗后,T 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结核杆菌为原核细胞,其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抗生素只是对这些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在特异性免疫中,能产生抗体的是
8、效应 B 细胞而不是效应 T 细胞。结核杆菌为细胞内寄生菌,对寄生在细胞内的抗原只有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才能将其彻底消灭。【详解】结核杆菌为原核细胞,其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 错误。抗菌药物不属于诱变因子,结核杆菌抗药性是抗菌药物对结核杆菌选择的结果,B 错误。结核杆菌是细胞内寄生的病菌,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C 正确。接种卡介苗后,部分 T 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但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微生物的类群、细胞的结构、变异、免疫等,学生综合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点能准确
9、做答。5.下列有关图 1、图 2 的描述,正确的是4A. 从图 1 中曲线特点可知生长素具有两重性,ab 段促进生长,bc 段抑制生长B. 图 1 中,若 b 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 c 点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C. 结合生长素的相关知识,可知图 2 中三条曲线的标注都是错误的D. 若图 2 标注正确,根据曲线特点可知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度不同【答案】D【解析】图 1 中 ab 段生长素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b 点时生长素的促进作用达到最强,bc 段生长素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直到虚线以下,开始起抑制作用,A 错误;由于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促进
10、作用较强,导致背光侧生长较快,故若 b 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 a 点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B 错误;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大于芽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芽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大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因此图 2 的标注中茎与芽是颠倒的,根的标注是正确的,C 错误;若图 2 标注正确,从图2 曲线的特点可知,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度是不同的,D 正确。6.下列有关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光学显微镜就能观察到植物细胞中被染成红(或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 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呈现不同宽度的原因是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 摩尔根和萨顿都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
11、染色体上D. 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不能用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主要是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脂肪的鉴定、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以及摩尔根和萨顿都运用什么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于课本知识的识记内容学生掌握可准确做答。51、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 a (蓝绿色)、叶绿素 b(黄绿色)。2、脂肪可用苏丹皿染液(或苏丹 V 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
12、黄色(或红色),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植物细胞中被染成橘黄(或红)色的脂肪颗粒,A 正确。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呈现不同宽度的原因是它们在绿叶中的含量不同,B 错误。萨顿用类比推理法,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 错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最好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内表皮细胞为无色的,可调暗视野观察,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脂肪的鉴定、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7.景天科植物瓦松的气孔能在夜间打开,
13、吸收的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苹果酸并储存在液泡中(如图甲)。在白天气孔几乎完全关闭的情况下,苹果酸从液泡中运出并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二氧化碳并被固定(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在瓦松叶片叶绿体的_(填部位)可经_循环将 CO2转化为(CH 2O)。该类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上。(2)图甲中的叶绿体能否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_,原因是_。图乙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来自_。【答案】 (1). 基质 (2). 卡尔文 (3).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4). 不能 6(5). 缺少暗反应所需的 ATP 和H (6). 苹果酸的分解和细胞呼吸【解析】【分析】景天科植物瓦松的气孔能在夜
14、间打开,吸收的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苹果酸并储存在液泡中,在白天气孔几乎完全关闭,苹果酸从液泡中运出并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二氧化碳并被固定。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据此分析作答。【详解】 (1)在瓦松叶片叶绿体的基质可经卡尔文循环将 CO2 转化为(CH2O)。该类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图甲中的叶绿体由于缺少光反应产生(暗反应所需)的 ATP 和H,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图乙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需 CO2 来自苹果酸的分解和细胞呼吸。【点睛】本题是材料信息题,本
15、题以该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加工运用以及知识迁移等能力,学生要能够结合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和光合作用过程进行解题。8.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其中排尿反射受脊髓和大脑皮层共同控制。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内括约肌收缩,使膀胱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排尿的初级反射的中枢位于_。颈椎损伤的病人_(填“有”或“没有”)排尿反射(2)若在图中 b 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a 处_(填“有”或“没有”)电位变化,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_。(3)条件允许时,在神经调节下,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将尿液排出膀胱。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吴忠市 2019 届高三 生物 上学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