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九次双周考试题.doc
《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九次双周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九次双周考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 学年高二年级第九次周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道德是民族之根,文明之本。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道德如同阳光、空气、水,滋养着中华民族,让炎黄子孙从漫漫长夜里走向黎明、走向辉煌,在生死存亡之际获得新生、永续发展。道德是国家之基。为政以德,以德治国,这是传统中国治理的根基。以德治国,强基固本,乃是国家、民族长盛不衰,长治久安的良方。章炳麟说: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稍稍浏览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史就可知道,封建王朝没落之际,莫不是礼崩乐坏,道德式微,统治者腐朽无德,官僚集团贪婪无度,人心涣散
2、,民意背离。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道德的支撑,那就如房屋缺了栋梁,必定是墙倾垣颓,大厦将危。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在每一个关键之处、每一个挫折时刻,都深深地刻着“道德”二字。近代以来,中国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困之局,面临着亡国灭种的险境。尤其是抗日战争,这是民族历史上的大悲壮、大苦难,也更灵民族精神的大觉醒、大挣扎、大振作。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不屈不挠者大有之,以身殉国者大有之,埋头苦干实干者大有之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撑起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雷锋、焦裕禄等闪耀在新时代的道德星空图上,他们是德之楷模,国之
3、栋梁。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范晔在后汉书崔实列传里说: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西方哲语亦云: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如同食物之于身体。两者都不约而同地把道德的教化与修养比作精神的食粮。法律、刑法、准则等都是药石,而人是不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的,因而它们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今日之中国,欲民族复兴,首在立人。立人之道,首在立德。这个“德” ,不是假仁假义,不是作秀与点缀,不是“吃人”的虚伪的“道德” ,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追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仰,是“为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是
4、舍我其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是“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人生磨砺。道德没有大小高下之别,只要抱有善念,不舍善行,人人皆可圣贤,人人皆可舜尧。2(摘编自管斌道不孤单,德不孤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道德如同阳光、空气、水,滋养着中华民族,是民族之根。B.道德是国家的基石,而以德治国则是治理国家的根基,也是一个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良方。C.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史中可以看出,一旦道德由盛转衰,统治者就会腐朽,王朝就会没落。D.“栋莫如德”意思是道德如同国家的栋梁,一个国家如果失去这个栋梁,那它必定
5、亡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足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开篇表明道德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B.文章论证道德在国家、民族发展中的作用时,既摆事实讲道理,又注重正反对比。C.文章在论述“人无德不立”时,先引用他人言论,后辅以形象的比喻,说服力强。D.文章结尾强调个人立德重要性,并认为个人只要注重道德修养,就可以做个贤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也曾遭遇黑暗,但是道德让中华民族走向黎明、走向辉煌。B.无论是抗日战争这样的苦难时刻,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时代,我们不缺少道德的楷模。C.因为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所
6、以人不能离开道德这个社会基础,更不能依靠“吃药维持生命。D.道德对于人和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个“道德”不是伪道德,而是崇高的道德。(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主 角陈彦很多年后,成名后的忆秦娥记得,改变她命运的时刻,是一个太阳特别暴烈的下午。她正在家对面山坡上放羊,头上戴了一个用柳条编的帽圈子,柳叶都被太阳晒蔫干了。她娘突然扯破喉咙地喊叫,说她舅回来了。她随娘赶场子,到几十里地外,看过几回县剧团的戏,见她舅可神气了。戏要开演前,他朝靠背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跷,还给腿面子上垫一块白白的布。他噗噗地吹开茶水上的浮沫,呷几口茶后,才从一个
7、长布套里,掏出一对就像两根“筷子”的鼓槌来。“筷子”头朝鼓皮上一压,眼看“筷子”都要折断了,可手一松,又立即反弹得溜直。几个敲锣、3打铙的,看着“筷子”的飞舞,还有她舅嘴角的来回努动,下巴的上下含翘,眼神的左右点拨,就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地敲打起来。整个山沟,四处八下的人,循着热闹,急急呼呼就凑到了台前。看的人越多,她舅手上的小鼓槌就抡得越欢实,敲得那个快呀,像是突然一阵暴雨,击打到了房瓦上。那鼓槌,看似是在一下下朝鼓皮上落,落着落着,就变成了两个喇叭筒子,好像纹丝不动了。可那鼓,却发出了皮将爆裂的一迭声脆响。以至戏开始了,还有好多人都只看她舅,而不操心场面上出来的演员。好几次,她都听舅吹牛说,
8、附近这七八个县,还找不到他这敲鼓的好手艺。省城大剧院的戏,舅说也看过几出的,就敲鼓那几下,还没有值得他“朝眼窝里眨的”。不管舅吹啥牛,反正娘见了就是骂,说他一辈子就知道在女人窝里鬼混。舅对娘说:“麻利把招弟收拾打扮一下,我赶晚上把娃领到公社住下,明天一早好坐班车上县。”娘就赶紧张罗着要给她洗澡、梳头。她舅说:“一定要把头上的虱子、虮子篦尽,要不然进城人笑话呢。”她娘说:“知道知道。”娘就死劲地在她头上梳着篦着,眼看把好些头发都硬是从头皮上薅掉了,痛得她躲来躲去,可娘还不停地梳。招弟也不知是高兴还是茫然,头嗡的一下就木了。她想,那咋都是她姐来弟的事。来弟比她漂亮,能干。可没想到,这事竟然是要让她
9、去了。洗完头,娘给她扎辫子的时候,她问:“这好的事,为啥不让姐去?”娘说:“你姐毕竟大些,屋里好多事离不开。我跟你爹商量来商量去,你舅也同意,还是让你去。”“我去,要是人家不要咋办?”她问。娘说:“你舅在县剧团里,能得一根指头都能剥葱。谁敢不要?”娘把她姐的两个花卡子从抽屉里翻出来,别在了她头上。这是姐去年挖火藤根,卖钱后买下的,平常都舍不得戴。“姐不让戴,你就敢给我戴?”她说。“看你说得皮薄的,你出这么远的门,戴她两个花卡子,你姐还能不愿意。”娘说完,咋看,又觉得她身上穿的衣裳不合适。不仅大,像浪浪圈一样,挂搭在身上,而且肩上、袖子上、屁股上,还都是补丁摞补丁的。娘想了想,突然用斧子,把她姐
10、来弟的箱子锁砸了。娘从那里翻出一件绿褂子来。那是来弟姐前年过年在供销社买的,只穿了两个新年,加上六月六晒霉,拿出来晒过两回,再没面过世的。那褂子平常就一直锁在箱子里,钥匙连娘都是找不到的。她咋都不敢穿,还是娘硬把绿褂子套在了她身上。褂子明显大了些,但她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出门时,舅说:“你看你们把娃打扮的,像个懒散婆娘一样。再没件合身衣服了?”娘说:“真没有了。就身上这件,还是她姐的。”4舅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唉,看看你们这日子。不说了,到城里我给娃买一件。走!”刚走了几步,娘就放声大哭起来。其实,招弟也舍不得娘。刚出村子,她舅说:“得把名字改一下,以后不要叫招弟了,就叫易青娥吧。省城有个名演员
11、叫李青娥,你叫易青娥,说不定哪天就成大名演员了呢。”舅说完,还很是得意地笑了笑。突然变成易青娥的易招弟没有笑。她觉得舅是在说天书呢。易青娥舍不得娘,也舍不得那几只羊,它们还在坡上朝她咩咩叫着。十几年后,易青娥又变成了忆秦娥。(节选自陈彦主角,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关于天气的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当时天气的炎热,又展现了主人公小时候单调而又贫穷的生活。B.娘和爹爹以及舅舅都偏爱招弟,主要是因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艺术天分很高,容易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C.在叙述视角上,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
12、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文章所表达的客观社会现实。D.文章结尾处“她觉得舅舅是在说天书呢”,表现了招弟对于生活中突然而来的变化茫然无措的心理。5.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穿插有关舅舅的文字,有何写作意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6.文中招弟的心路历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盛敏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洋垃圾”禁令颁布后,国内再生塑料的短缺对这些企业产生了倒逼作用。再生塑料行业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一部分企业停产;一部分以国外进口
13、废塑料为原料的企业转而在国内建5立自己的回收体系;还有一部分企业到国外建厂,将回收的废旧塑料直接加工成原材料,然后再进口到中国来。不可否认的是,回收过程中的污染也被挡在了国门之外。著名时事评论员吴学兰坦言,短期来看,目前的“洋垃圾”禁令的确会对国内的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冲击。但是长远来看,“洋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禁止进口势在必行,如果国内企业能够成功转型,那么经过严格处理的国产废塑料可以填补缺口。吴学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千秋大计,事关国计民生。中国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不会动摇,相关企业要转变发展理念,调整生产模式,不然就有可能面临被淘汰关停的局面。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
14、尔海姆指出,中国打击塑料“洋垃圾”的进口,对于富裕国家来说应该是一个信号,要加强回收,减少塑料吸管等非必要产品。 “中国以往作为废塑料接收国令人心存感激。德国南德意志报曾在一篇报道中如是评价。而如今,中国禁收“洋垃圾”,不仅将改善本国的生态环境,也将推动垃圾出口国尽快立法,促使垃圾就地回收。这或许正是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对于整个世界的环保意义之所在。(摘编自中国重拳出击倒逼多国环保改革,中国网 2018 年 6 月 26 日)材料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说,“洋垃圾”是一种俗称,广义的“洋垃圾”泛指所有从国外进入中国的固体废物;狭义的“洋垃圾”特指以走私、夹带、瞒报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选口
15、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刘建国表示,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对广义、狭义上的“洋垃圾都做出了限制,“一方面,多部门联动布下铁网,将非法垃圾挡在国门之外;另一方面,严控合法的固体废物进口,减少总量,提升品质。”“洋垃圾”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完善。刘建国表示,1996 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已经有过 4 次修订。彻底解决固体废物的非法进口问题,需要从法律角度作出更加严谨、清晰的表述,强化固体废物的污染源属性,弱化其资源属性,为严控固体废物进口、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提供更加“给力”的法律保障。在国内进一步推行垃圾分类,我国拒绝“洋垃圾”的底气
16、将更足,效果将更好。刘建国表示,现阶段我国自身产生的垃圾量非常可观,废塑料、废纸回收量均比进口量高约一倍,但垃圾分类的效果不好,效率较低。把“洋垃圾”的入口堵上了,本国的垃圾分类也必须加快脚步。应出台配套政策,为国内的可回收物再利用提供渠道和空间,帮助再生资源企业由依赖国外垃圾转向消化国内垃圾,实现良性发展。(摘编自聚焦禁止“洋垃圾”人境新规实施怎样彻底解决?,人民日报2018 年 5 月)材料三为什么我国要进口固体废物?这要追溯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为缓解原料不足,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同时为加强管理,防范环境风险,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体系。然而,由
17、于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劳动力处置成本相对较高,6环境处理设施建设需要高昂投入,部分发达国家在有价值的固体废物中掺杂医疗垃圾、电子废物和生活垃圾等有害物质或直接销售给发展中国家以避免高昂的处置成本。而我国国内一些企业为牟取非法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导致洋垃圾非法入境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工作视频会议中强调:“禁止洋垃圾入境是我们党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的重要宣示,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有力抓手。 ”(摘编自张明扬、杜建伟:禁止洋垃圾入境建设美丽中
18、国,中国环境报2017 年 11 月)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洋垃圾禁令颁布之后,我国再生塑料资源出现短缺部分企业因此濒临破产。B.发达国家有较高的环保标准,又不愿加投环保资金,出现了将废物垃圾输往发展中国家的现象。C.目前我国对“洋垃圾”的具体含义都做出了限制,并将洋垃圾回收过程中的污染挡在了国外。D.现阶段我国自身部分垃圾的回收量远高于国外垃圾进口,但垃圾重新再利用的效率较低。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我国虽已建立了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体系,但仍有部分电子废物等有害物质流入国内。B.固体废物有的可作为资源,有的是污染源
19、,我们必须把是污染源的垃圾挡在国门之外。C.国内资源再生企业如能成功转型,可以填补因禁止“洋垃圾”入境带来的资源缺口。D.为使洋垃圾禁令有效实施我国还需在国内可回收废物的配套政策及相关企业支持上下功夫。9.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在国内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7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
20、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 未半岁也。逾年,俺答 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
21、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
22、比出,竟无子。(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注: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8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1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霓裳羽衣曲:舞曲名。传说是太宗游月宫,暗中记住此曲。其
23、实是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可能经由太宗改编。B.伏惟:俯伏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只在奏疏里常用。C.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成为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D.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固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 ,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
24、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13.把文中前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 分)(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9【注】鸂鶒:xch 水鸟名。14.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 分)A.“东邻西舍无相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中牟县 第一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九 双周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