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8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案.doc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8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8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18 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选择题是客观性试题,由于它具有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评分客观等特点,在高考中是固定题型。这类试题具有构思新颖、思路活、解法巧、思维量大等特点,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考生常因顾此失彼而错答,得分率较低。【解题方法】方法一、 “陷阱”排除法“陷阱”是选择题选项常用设置伎俩,答题时务必敏锐洞察,谨防上当,尤其对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及根尖细胞 无叶绿体 等应具有高度警戒,切记原核生物不具备核膜、核糖体除外的细胞器,无生物膜系统;病毒则不具备细胞结构,它不具独立代谢功能,只能营寄生生活;根尖细胞无叶绿体;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生
2、成 CO2等。例 1、如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专一性有关C图中所示蛋白质转运过程在大肠杆菌细胞中也可发生D图中蛋白质转运至细胞外时需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本题 C 选项存在“大肠杆菌”这一陷阱,倘若只顾及蛋白质转运过程,忽略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及原核生物中不存在生物膜系统这一关键点,将会导致误选。2【变式探究】 在较强光照条件下,洋葱根尖细胞中 ATP 产生场所应为( )A只有细胞质基质 B只有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D细胞质基质、线粒
3、体【答案】D方法二、 “题眼”突破法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方向或切入点,所以它往往是题目的考查对象或限定条件,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能使学生少走弯路,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解答选择题时务必认真读题,找准题眼。例 2、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 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 31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答案】D【解析】本题的题眼为“纯种豌豆、玉米间行种植
4、” ,豌豆为自花传粉,玉米为异花传粉,因此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 F1中,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变式探究】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选项错误的是(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答案】C3方法三、逆向分析法逆向分析法常用于解答条件分析类选择题,这类试题的题干信息中往往给出一些特殊结果,让学生分析该结果产生的原因、条件等。解决这类试题,采用逆向分析法能够实现
5、快速、准确解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逆向分析法具有打破常规思维顺序的特点,即一般从选项给出的条件出发,分析每一个选项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根据信息,找出与题干相符的选项。例 3、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小白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这些小白鼠就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进食后,小白鼠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小白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小白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胰岛 B 细胞受损B甲状腺被切除C 无法将血糖转化成肝糖原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根据血糖调节原理找出产
6、生题干现象的条件,可以直接从选项入手,进行逆向分析推理。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饭后血糖升高,与题干信息“进食后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不符,A 项错误;甲状腺并不直接参与血糖调节,B 项错误;若突变小白鼠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则会导致血糖升高,与题干信息不符,C 项错误;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胰高血糖素无法起作用无法升高血糖,D 项正确。 【变式探究】 将某一经 3H 充分标记 DNA 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 2N)置于不含 3H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含 3H 的染色体数一定为 N
7、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 3H 的 DNA 分子数为 N/2C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 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 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宜采用逆向分析法,即先假设进行有丝分裂,则连续分裂 2 次,DNA 复制 2 次,子细胞4中染色体数目保持 2N,含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不确定(02 N),再假设进行减数分裂,则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细胞应连续分裂两次,但 DNA 只复制 1 次,则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都带标记,故只有 D 选项正确。方法四、就“生”避“熟”法给予生的新情境,考查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
8、变通能力是近年高考的“热衷”题型,思维定式、死搬硬套是错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成因,防止出错的最佳途径是“仔细审题、明察秋毫、务必跟着题干信息走新路,防止走熟路、走老路,力避思维定式” 。例 4、如图是某同学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记录的该种鼠的年龄分布图(注:图形面积表示个体总数),由此图推测该时间该地该鼠的种群年龄组成属于_型( )A增长 B稳定C衰退 D无法判断【答案】C【变式探究】 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 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
9、并最终衰老凋亡(如下图所示)。下列根据该假说推测正确的是( )5A成体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使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断增长B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 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C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相同D成体干细胞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答案】B方法五、就“熟”避“生”法就熟避生法常用于解答新信息、新情境类试题。近年来高考试题的材料都非常新颖,往往会与前沿科学相联系,介绍一些新技术、新名词,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造成迷惑。其实这类试题往往是外表华丽,背后却仅仅考查一些基础知识,学生要学会应用“就熟避生法” ,从熟悉的知识入手,避开生疏知识和名词,利用所学知识
10、进行判断分析,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例 5、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结构中。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它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科研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树突状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树突状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将可能用于治疗癌症C树突状细胞与浆细胞一样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D浆细胞、T 细胞、效应 T 细胞都能识别病原体【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新情境干扰题,借助前沿科学技术考查免疫细胞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采用就熟避生法。树突状细胞是个新名词,学生比较生疏,但是“通知”T 细
11、胞的过程我们比较熟悉。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负责“通知”T 细胞的是具有摄取、处理、传递功能的吞噬细胞,因此本题实际是对吞噬细胞相关功能的考查。A 项,全能性的体现,起点应该是“细胞或组织” ,终点必须是“个体” ;B 项所描述的是一种合理的展望;C 项,体液免疫过程中也有吞噬细胞的参与;D 项,浆细胞不具有识别病原体的功能。【变式探究】 HIV 能通过细胞表面的 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 T 细胞(如图甲),如果给 AIDS 患者大量注6射用 CD4 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 HIV 识别、入侵(如图乙)。因 HIV 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 HIV 的“陷阱细胞” 。这为治
12、疗 AIDS 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D4 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T 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D入侵到红细胞内的 HIV 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答案】B 【解题技巧】 技巧一 仔细审题,勾画关键词审题时,要快速准确地找到关键词,并把它勾画出来,让它在你的思维中凸显出来,就 像一盏明灯,指引你选出正确答案。例 1、由 DNA 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 RNA 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答案】D【解析】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完全水解”
13、 。 “完全水解”和“初步水解”是不同的, “初步水解”的产物为基本单位,而“完全水解”是将基本单位再水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DNA 和 RNA 的不同点之一是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组成 DNA 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组成 RNA 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核糖。本题易错选的7原因在于没有看清关键词到底是 RNA“完全水解”还是“初步水解” 。技巧二 明确限定条件,缩小答案范围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因此,审出“限定条件” ,就等于找
14、到了“题眼” 。题目中的限定条件非常关键,限定条件的指向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和方向。限定条件包括:限定种类,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终、一定、最好、最简便、最多、最少、最可能等;限定对象,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高等植物还是低等植物,是叶肉细胞还是根尖细胞,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物体等;限定过程,如是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还是蛋白质的分泌过程等。例 2、二倍体植物生活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细胞分裂异常,若某二倍体植物经有性生殖产生的子一代植株具有下列变异表现:细胞、器官比较大;抗逆性增强;高度不育等。则这种变异产生的途径可能有( )亲本都在幼苗期发生有丝分裂异常,形成未减
15、数的雌雄配子 父本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雄配子,母本减数分裂形成未减数的雌配子 父本在幼苗期有丝分裂受阻形成四倍体,母本减数分裂形成正常雌配子 亲本都发生减数分裂异常,形成未减数的雌雄配子A BC D【答案】B技巧三 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往往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式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结论相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这些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
16、,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8例 3、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答案】D技巧四 排除干扰,让真相浮出水面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命题者可以将干扰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否过硬,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
17、错得太明显” “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 。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分析题干,才能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例 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 ATP 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 ATP 的唯一来源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 ATP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 ATP 都依赖氧D细胞质中消耗的 ATP 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解析】本题中有两个干扰,一个是“光照条件下” ,另一个是 A 选项中的“无氧条件下” 。这两个条件连续给出,很容易误导考生排除线粒体,只想到叶绿
18、体。但是只要意识到“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也可产生ATP”,就很容易判断出 A、D 两个选项是错误的。又由于线粒体中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时,有 ATP的合成但是不依赖氧,因此 C 选项错误。技巧五 克服思维定势,防止“生路熟走”有些试题的题干是命题者对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考生平时已做过的试题等,稍做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类试题最具欺骗性,乍看像“熟题” ,实际上已经“改头换面” ,其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审题粗心大意,只凭经验做题,就很容易犯思维定势的错误。因此,越9是“熟题” ,越要引起警觉、细心审题,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 ,才能准确作答。
19、例 5、肺炎双球菌抗药性的变异来源是(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A B C D【答案】A技巧六 灵活采用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快速、准确作答要想准确、快速地解答生物选择题,必须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1)直选法:对于比较简单、答案明显的试题,或者是自己十分熟悉,很有把握的试题,可采取直选法,直接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排除法(淘汰法):如果对四个选项中的某一个选项把握不准,可以通过对其他三个选项进行判断分析,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获得正确选项。试题的选项中有一些绝对说法,如 “完全” “都” “一定”等,需要寻找“特例”对该选项进行排除或判定。(3)推理法:指按照正
20、向思维推理、逆向思维推理、横向思维或者假设反证的方法,对试题进行推理判断。(4)避陷法:对于有迷惑性或设陷性试题要特别注意。首先,排除题目中的干扰因素,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其次,注意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再次,克服思维定势,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加倍小心,审出题目中的“变化”之处,以期突破思维定势。(5)对比分析法: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或者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组,分别对两个相互矛盾的选项进行对比,淘汰错误选项,保留相对正确的选项,然后再对相对正确的两个选项进行对比,获得正确的选项。例 6、现在甲、乙两种植物(均为二倍体纯合子),其中甲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物,但乙种植物很适宜在盐碱地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18 快速 解答 选择题 方法 技巧 教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