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3、24课时高频社会热点专题学案.docx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3、24课时高频社会热点专题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23、24课时高频社会热点专题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3、24 课时高频社会热点专题热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热点解读】(1)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7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 年高考适当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概况。(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史实荟萃】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2、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建国以来的重大成就(1)民主政治建设: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 1954 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2)国民经济建设:19491956 年,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1978 年以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思想、科技与教育建设: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
4、了思想基础;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伟大起点;1992 年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完整体系;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20 世纪 5070 年代侧重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提高国防实力;80 年代以来重视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建国初期,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初步建立国民教育体系;20 世纪 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0 世纪 90 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 工
5、程”计划。【预测押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如何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问题上,19 世纪末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现代化是可望和必要的,本土的文化与现代化不相容,必须抛弃或废除;为了成功地实现现2代化,社会必须西方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现代化之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对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 观点:将学习其他文明与发扬本国优秀文化相结合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阐释:近代前期,先进
6、的中国人先后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和文化,甚至一度在新文化运动中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但这并没有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近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准备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在经济、教育等领域一度照搬苏联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学习他国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之,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证明,只有将学习其他文明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化。热点二 改革开放 40 周年【热点
7、解读】(1)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不仅全面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人民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2)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说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史实荟萃】政治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
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港澳回归,两岸关系总体缓和)。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推动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各地区的共同富裕;加入 WTO,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对外关系上: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周边外交和地区外交活动,坚持长期对外开放,外交成就突出。思想文化上: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
9、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技、教育、文艺全面繁荣。社会生活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时尚个性化,更加多样化。【预测押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 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 13 次。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
10、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材料二 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 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三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
11、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
12、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答案示例:(1)表现:领域宽,突出经济交往,涵盖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范围广,涉及 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长,几乎贯穿整个唐代;设置专门机构、划定特区管理对外事务。条件: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海陆交通发达。(2)特点:先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支配,政治倾向性强,波动性大。成因:由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决定;受到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受到美国、苏联对华政策的影响;与国内的政治气候有关。(3)特点:对外开放成为既
13、定国策;对外开放的原则是立足国情,平等互利,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线面相结合的格局;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热点三 英国脱欧【热点解读】(1)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集团组织,在世界经济政4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独特的历史和地理因素,作为欧盟成员国的英国,与欧盟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重点关注。(2)英国退出欧盟,在短期内对英国无疑是有利的,摆脱欧盟将使英国许多中小企业不受欧盟规章制度的钳制,就业机会可能会因此增多。失去欧盟成员国的资格,英国难以依托欧盟在欧洲和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将大
14、打折扣。中国与英国的经贸关系也将受到影响。【史实荟萃】1欧洲一体化概况。(1)背景和条件:欧洲各国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近代冲突和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特别是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苏争霸,威胁到欧洲各国的安全与发展;二战后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上的联合。(2)一体化进程:1952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建立西欧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57 年,西欧六国签署罗马条约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1967 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2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扩大一体化的范围,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加强司法和内政事务的合作;1993
15、 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一体化的内容由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各国合作更为广泛和紧密;2002 年 1 月 1 日欧元正式启用。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3)欧盟特点:欧盟是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联盟组织;成员国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税率;到 1980 年,欧共体成为超过美、日的世界第一大贸易集团;欧共体内人员、商品、资本、劳务自由流通;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2英国与
16、欧洲一体化。英国拒绝加入舒曼计划;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多次受挫;1973 年,英国最终于成功“入欧”;英国拒绝加入欧元区;英国启动脱欧公投,2016 年 6 月 23 日,脱欧派胜出,英国成为首个脱欧国家;2018 年 6 月 26 日,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允许英国退出欧盟;2018 年 11 月 25 日,欧盟除英国外的 27 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草案。【预测押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法国和西德为首的欧洲核心国家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最灿烂的风景,欧洲联合自强结出初步硕果。在法德塑造欧共体时,英国一直是“观望者”。后来,英国的
17、态度开始由观望转向融入,经过 10 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 1973 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整理自:2011 年 10 月人民网材料二 英国加入欧盟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复杂、痛苦、犹疑和患得患失的历史。英国身处欧洲,却不认为自己属于欧洲,其经济规模排名欧盟第二,但不属于申根区、欧元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疑欧派”的观点是:加入欧盟,英国人根本没有得到益处。英国纳税人每年要拿出 GDP 的 2%交给欧盟,而欧盟事务长期以来受德国和法国控制,英国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随着近几年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欧盟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成员国的外交、军事、财政、金融,甚至连能源都要插手,这在英国看来是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永州市 2019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23 24 课时 高频 社会 热点 专题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