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2017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自考类试卷]2017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类试卷]2017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 10 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 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B)文化内涵(C)文化事象(D)文化思潮2 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B)古巴人和羌人(C)鲜卑人和吐蕃(D)吐蕃和羌人3 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B)勤业(C)孝悌(D)尊师4 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汉朝(D)唐朝5 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B)明
2、代中叶(C)清朝中叶(D)民国初年6 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B) “修身”(C) “平天下”(D)“治国”7 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B)坚持语文互助(C)坚持语文平等(D)坚持语文分类8 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度(D)官吏选拔制度9 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10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11
3、中国铁器的普遍使用始于【 】(A)新石器时代(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12 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是【 】(A)民间推选制(B)官员举荐制(C)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D)门阀世族世袭制13 在中国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 】(A)人定胜天的观念(B)物竞天择的观念(C)天人之分的观念(D)天人合一的观念14 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 】(A)岩壁文(B)石鼓文(C)青铜文(D)甲骨文15 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的是【 】(A)广义文化(B)狭义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16 古代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 】(A)唐代初年(B)北宋初年(C)明代初年
4、(D)清代中期17 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A)水利开发(B)农具应用(C)农业政策(D)农耕灌溉18 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A)商代(B)周代(C)汉代(D)晋代19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 】(A)“无常”(B) “中庸”(C) “诚信”(D)“忠君”20 就文字的表意方式来说,汉字属于【 】(A)表意文字(B)表音文字(C)表情文字(D)表征文字21 提出“行先知后 ”说的是 【 】(A)王夫之(B)王阳明(C)朱熹(D)程颐22 1553 年(明嘉靖三十年)以暴晒贡物为名,赖占了澳门的是【 】(A)荷兰人(B)法国人(C)英国人(D)葡萄牙人23 性善论出自【
5、】(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24 传统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叫【 】(A)加冠(B)及笄(C)大功(D)齐衰25 语言崇拜源于【 】(A)文学(B)艺术(C)巫术(D)医术26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实现社会主义(D)实现中国经济伟大腾飞27 武丁以后,在所有的神灵中,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是【 】(A)太阳神(B)祖先神(C)土地神(D)河神28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段话出自【 】(A)康有为(B)孙中山(C)梁启超(D)鲁迅29 提出“约定俗成 ”理论的是 【 】(A)荀子(B)孔子(C)朱熹(
6、D)程颐30 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全盛时代在【 】(A)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二、多项选择题31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古遗址(B)壁画(C)文献(D)历史文化名城(E)传统戏曲32 中国传统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 】(A)市(B)墟(C)集(D)会(E)场33 天神祭祀包括【 】(A)天帝祭祀(B)山川祭祀(C)日月星辰祭祀(D)气象神祭祀(E)社稷祭祀34 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 】(A)木刻(B)篆刻(C)珠算(D)皮影戏(E)藏戏35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其产生条件是【 】(A)人类社会制度的形成(B)人类语言的
7、产生(C)人类具备制造工具的能力(D)人类物质条件的改善(E)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三、名词解释36 文化遗产37 语言崇拜38 “五常”39 民族40 九品中正制四、简答题41 简述周公赋予农耕活动的政治含义。42 简述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的主要体现。43 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4 简述语言与民族的关系。45 简述中国古代学术主流思想的发展。46 简述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五、论述题47 分析以中国古代社会和希腊古代社会为例,论述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表现形态的差异。48 试析“天人合一 ”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017 年 10 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真题试卷答案
8、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吐蕃和羌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百善孝为先”,孝悌是家族伦理的核心,家训族规首倡孝悌。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古代文学有着光辉的起点,春秋时期编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艺术水平。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商品经济的萌芽,这一方面加速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兼并过程,使许多农民离开了土地,加入了市民的行列;另一方面也打破了传统农作物栽种布局的平衡,经济作
9、物的种植量增加。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大学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天下大同,所以大学把“平天下”作为整个教育程序的最终阶段,希望那些有才德的君子在治好一国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仁德和善政推广到其他国家,最终实现全天下的太平。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隋唐确立的科举制度是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考试取官,人人平等,无论寒庶,均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相对以前的世卿、察举制来说要合理得多。
10、因而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一千多年。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唐代的格律诗是中国诗歌形式美的极致,这种诗体字数、句数固定,讲究平仄押韵和粘连对仗,形式整齐,韵律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美感。这种特殊诗体的形成,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密不可分,因而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普遍使用。至战国末期,铁器成为社会剧烈变动的物质基础。以后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冶铁业,加上工匠们的努力,铁在农业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是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考试有相对稳定的客观标准,轻门第,重才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试卷 2017 10 全国 中国文化 概论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