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模拟试卷5(无答案).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模拟试卷5(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模拟试卷5(无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模拟试卷 5(无答案)一、材料分析题1 材料:王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他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其实要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也是一种折磨。他想,学生完成这些作业肯定不轻松。一天下午放学前,王老师突然想,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次作业会怎么样呢?就叫“自设作业 ”吧。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很惊讶,作业还有自己设计的吗?同学们感到既新鲜又激动。第二天,王老师带着期盼和不安的心情打开了那一份份作业,着实吃了一惊!有“老师,我考考您 ”,有“小发明介绍”,有“诉说我的烦恼”,有“ 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有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有显示个性的硬笔书法,有的干脆是
2、一幅自画像看着这些丰富多彩的作业,王老师激动不已!这些作业是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设计的,那里有学生的坦诚和率真,有学生的希望、喜悦、烦恼和困惑,还有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这其中闪烁着创造和智慧的火花,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当下午放学前王老师把作业本发下去时,同学们一改以往看也不看便塞进书包的习惯,迫不及待地翻开作业本,品味着老师批改的一字一句。借此时机,王老师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 ”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以后的日子,“ 自设作业 ”竞在许多学生的作业中生了根。王老师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谈谈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2 材料下面是某老师的一段回忆:一年级时
3、,她时常一个人呆坐在教室的一角,不跟别的孩子交流和玩耍。三年级时,她还是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怯生生地看着周遭。后来几年,她喜欢独自到图书馆读书,极少跟同学交往。许多年后的一天,她出现在教室门口,小声对我说:“老师,您记得我吗?”我说:“当然记得,真高兴再见到你。”“小学时您教过我,我今天来是有事找您,朋友说可以绝对信任您。”“我会尽量帮助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问。接下来几个月,我们经常见面,听她说童年的事情。说到激动处,她会尖叫、痛苦,听到她悲惨的童年经历,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说:“对不起!真是对不起!我当时不知道,一点也不知道!”大约六岁时,她就开始被酗酒的继父不断地谩骂、殴打、凌辱,
4、可是学校的老师都没有注意到。上了大学后,她再也压制不住了,常常自残。辅导员老师坚持要她接受治疗,但毫无起色。后来,她找到我跟她一起经历治疗的过程。十年里,她不断跟我讲述她的痛苦经历,为此我读了很多有关书籍。十年后,她恢复了很多,我也进步了很多。现在,我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去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可是,国家与家庭托付给我的孩子,我应该好好地去照顾他们,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实在是不应该的。问题:从教师观的角度,你从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3 材料我的小学语文老师脾气很大,动不动就训人,我不喜欢他,也就不喜欢他的课。四年下来,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差,并因此而
5、自卑。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那天一上课,坐在教室里的我就开起了小差。“李明,你起来回答。” 突然,老师向我提问了。可怜的我连什么问题都没有听清楚,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准备挨一顿臭骂。出乎意料的是,老师竞对我深情地微笑了一下。我真不敢相信!四年来,老师从来没有对我微笑过!对我微笑,说明老师是看得起我的,不嫌弃我的成绩差,想到这里,我挺直了腰板,认真听起课来。不一会儿,老师的脸又转到我这边来了。大概是看到我听课认真的缘故吧,老师又给我热情的一笑。我心想,老师一定是在鼓励我。那天,我非常开心。从此以后,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虽然老师再也没有对我微笑过,但我想,老师心里是喜欢我的。
6、我能看到老师的心在对我微笑。多年以后,我回到家乡,去看望这位语文老师,感谢他的那两次微笑。老师默默回忆许久,感触地说:“ 我很惭愧!我记得当年的那两个微笑并不是给你的。是我的女朋友和校长正在你的身后听课,两个并不是给你的微笑,却改变了你的一生!以后,我要改变教育方式,把微笑送给所有的学生!”问题: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你从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4 材料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要做好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找到一只蚂蚱。” 其他同学围过来看,突然一位同学说:“
7、 这是一只公的。 ”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得高。” 他自信地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实难能可贵啊!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又一位同学跑来告状:“ 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 ”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它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场特
8、殊的“葬礼” 。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的说教来得更为深刻有效!问题: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学行为。5 材料何老师班上的小龙,经常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还欺负同学。在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后,何老师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向他父母告状。到小龙家时,何老师惊奇地发现他正在做家务,见到何老师,小龙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老师好” 后跑回房间。在同小龙父母交谈后,何老师了解到小龙家庭贫困,父母早出晚归,于是何老师把本来要告状的话收了回来。第二天,何老师在班上表扬了小龙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在家能做家务,希望同学们能向小龙学习。接下来,何老师安排他负责班级
9、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给予表扬,没过多久,小龙在课堂上认真多了,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还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何老师的教育行为。6 材料张老师刚刚走进教室,就见一个足球飞了进来,正好砸中张老师。张老师一看,正是班里的“ 名人” 李明和张军。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他们一见砸中了老师也非常尴尬。张老师看了看他们,又看了看全班同学,说:“球踢得不错,命中目标,得分。但是下次踢球到操场上去踢。如果在教室中踢球,我就会亮红牌,把你们罚下场。”教室里的紧张气氛立马得到了缓和。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张老师的行为。7 材料:小威和小蕊是蒋老师班上的一对孪生兄妹。可是,他
10、们兄妹二人的关系却并不那么融洽。在一篇题为我的烦恼的作文中,妹妹小蕊这样写道:“我最大的烦恼,便是一直跟哥哥在同一个班。在家里的情形已经让我难以忍受了,没想到在学校还是这样!”看到这段话,蒋老师很是疑惑,找小蕊谈心后,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便时时对他们进行比较,引导两人凡事必竞争。每次考试后,成绩好的可以得到表扬和奖励,而落后者却一无所有。小蕊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但大多数时候总落后一点儿。看着哥哥时常获得奖励,而自己却只能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嫉妒开始滋长,并对哥哥产生了一肚子怨气。她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是哥哥的存在,所有的好事都是她一人的,哥哥简直太可恶了!因为嫉妒
11、,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小蕊都变着法子与小威作对,经常搞一些恶作剧。比如把小成写完的作业撕掉,偷偷把他的课本、文具藏起来,在同学中说小威的坏话,等等。久而久之,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看到这对孪生兄妹整天像仇人一样,他们的父母也感到非常苦恼。蒋老师该怎么做呢?问题: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为蒋老师出谋划策。8 材料: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地玩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待在角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 ”晓星生硬地问道: “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 他们两人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
12、师问: “想和大家一起玩吗?那就大声招呼大家过来吧!” 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们一起玩得很开心。过后,马老师仔细观察晓星的行为,了解他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其实晓星想和同学们一起玩,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欺负同学只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而已。马老师组织开展以“ 交朋友 ”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给晓星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晓星渐渐不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马老师的教育行为。9 材料:一天上午,晓轩突然在教室里大叫起来:“陈老师,我新买的钢笔不见了。” 这时,很多同
13、学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小明,有的想要打开他的书包检查,小明一边说“我没拿”,一边推开同学们的手。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班上同学丢的几件东西都是在小明那里找到的。我安慰了一下晓轩,然后让大家安静下来,说:“晓轩的钢笔肯定会找回来的,现在大家先安心上课。”中午,小明悄悄来到办公室,给了我一支钢笔,我问他:“这是晓轩的钢笔吗?”他点头。我又问他:“ 你为什么要拿他的钢笔呢 ?”他说:“这支钢笔很漂亮。” 我说:“东西再漂亮也是别人的,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你知道吗?”小明惭愧地点点头。经过调查我发现,小明平时去亲朋好友家里,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拿,久而久之,养成了“ 顺手牵羊”的
14、坏毛病。就此,我多次跟小明的父母沟通,要求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帮助孩子意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我还在班上组织班会活动,让大家熟练掌握向别人借东西的礼貌用语。经过不断的努力,小明终于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10 材料上地理课时,陈老师发现课代表王超心不在焉,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陈老师本想用提问“ 警告” 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都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提问的难度,涉及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于是,陈老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让王超不随堂上课,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
15、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王超免修了地理课。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他自己查阅地理资料,研究感兴趣的问题。而陈老师的工作任务,不但没有因为王超地理课的免修而减轻,反而更重了。陈老师既要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还要给王超提供相应的指导,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11 材料范老师在公开课上提问时用手指着后面说:“这个问题,请后面那位漂亮的女同学回答。”听课的老师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他所指的方向,寻找那位“ 漂亮”的学生。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正欲开口回答
16、,老师连忙用手制止:“我指的是你后面穿粉红衣服那位女同学。”这位站起来的女生羞愧得无地自容,满面通红地坐下,趴在书桌上好长一段时间。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范老师的做法。11 从上海浦东龙阳路往国际机场方向,一条白色的“游龙” 飞驰而过,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仅用了六七分钟时间,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令人折服、赞叹。这就是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列车竟然是在地面上“ 零高度 ”飞行。众所周知,超音速飞机要在几千米的高度飞行,直升飞机也至少要有十几米的高度才能飞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创造近乎“零高度” 飞行的奇迹的呢?要使磁悬浮列车“ 飞行”起来,首先
17、要将列车腾空。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 常导磁吸型 ”磁悬浮列车。这种磁悬浮列车利用磁铁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的原理,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安装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上铺设磁铁,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约 1 厘米处悬浮运行。为了保证这种悬浮的可靠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度,必须精确地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保证磁场稳定的强度和悬浮力,使列车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约 1 厘米的间隙。这个间隙是利用气隙传感器来控制的。要使磁悬浮列车“ 飞行”起来,除了将列车腾空,还得让它前进。磁悬浮列车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一模一样。通俗地讲,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为电磁体,它
18、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就能使列车启动。列车前进是因为列车头部的电磁体 N 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儿的轨道上的电磁体 S 极吸引,同时又被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儿的电磁体 N 极排斥。当列车前进时,在线圈里流动的电流方向就反转过来了,即原来的 S 极变成 N 极,N 极变成 S 极。这样循环交替,列车就可以持续向前奔驰了。为了控制列车前进的方向,列车侧面安装了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当列车发生左右偏移时,列车上的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的侧面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排斥力,使列车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列车和导向轨侧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列车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例如运行在曲线或者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对导向磁铁中
19、的电流进行控制,来保持这一侧向间隙,从而达到控制列车运行方向的目的。上海磁悬浮列车的“ 飞行 ”速度为每小时 430 公里,比普通货车要快好几倍。那么,如此高速行驶的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呢?列车高速行驶,危险因素之一是转弯半径问题一一转弯半径不能过小。上海的整条磁悬浮线路上需要转弯的地方也有几处,其中最大转弯曲线半径达到 8000 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因此在转弯时乘客不会有丝毫不适;而最小的半径也达到 1300 米,即使是高速行驶中的转弯,乘客也同样感觉平稳舒适。列车与轨道没有接触,安全制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磁悬浮列车的制动方式有三种:电磁制动、涡流制动、滑撬制动。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小学 教师资格 认定 考试 综合素质 材料 分析 模拟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