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2 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是( )。大肆屠杀犹太人 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满鼓吹领土扩张和战争政策 产生于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中(A)(B) (C) (D)3 在 2005 年进行的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
2、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4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 19 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工人,你一定会强烈地感受到工人阶级已开始显示出伟大的力量却又痛苦于每次工人运动的失败。那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政治纲领(B)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C)敌对力量过于强大(D)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5 由杨子、黄圣依主演的天仙配中董永以秀才的形象出现,并被封为“献宝状元”继而官升宰相。看 天仙配 你会经常听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 ”一语。从理论上讲这一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周武王6 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是个“恶魔” ,欧洲人说哥伦布是一个 “有功之臣”
3、。你认为下列哪个观点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哥伦布的远航活动?( )(A)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B)哥伦布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将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C)哥伦布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体现了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7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8 东欧剧变是指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导致东欧
4、剧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B)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改革成效不大(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D)“八一九 ”事件后苏联走向解体9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件。“危机” 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 “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10 1851 年 5 月 1 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
5、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 ”成功(B)君主立宪制完善(C)日不落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11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障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B)增加了政府收入(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D)扩大了社会消费12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 ,要“克己复
6、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就是( )。(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13 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 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14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7、”15 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B) 资政新篇(C) 天演论(D)变法通议16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 中借用西学 “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 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17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
8、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宣传民主与科学(B)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C)白话文取代文言文(D)新青年等新式刊物的出现18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19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我国 19001936 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 191
9、2 年的是( )。(A)立宪、八国联军、南昌、赔款、阿 Q(B)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C)新文化、北洋、实业救国、张謇、新青年(D)南京、临时大总统、约法、袁世凯、退位20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 。 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 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A)(B) (C) (D)21 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
10、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2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实行的23 1917 年 11 月 8 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
11、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履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 广义派”、“政府” 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4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5 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C)矛头直指教皇(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二、材料分析题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
12、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 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材料二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
13、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大总统誓词材料四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请回答:26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农业、工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活动。27 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
14、革命的实质是什么?28 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29 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发展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30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职人
15、员的薪金不许超过熟练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 6000 法郎等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群众,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全日制普高教科书材料二公社伟大的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材料三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全日制普高教科
16、书请回答:31 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巴黎公社革命和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32 结合材料二,分析巴黎公社与苏维埃政府之间的关系。33 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较有哪些主要的进步性?三、论述题34 简述北洋军阀形成的原因、性质。35 简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36 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四、教学设计题37 中国的政体自近代以来,经过多次尝试,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请以“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为课题,设计一个教案。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中
17、项不符合于日本和意大利,可排除,则只能选 B。 和符合三个国家的共同点。 项不符合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早在 1922年就已建立。综合分析可知,正确答案是 B 项。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在意家族的血缘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注意题干中所说的是“主要原因”。一般来说,“主要原因都要从内因去找,C 项是外因故排除;A、B 两项与主要原因不符。出题背景是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失败是因为没有科学
18、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体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恶魔”和“有功之臣”分别体现了哥伦布的远航活动给印第安人带来的灾难和给欧洲带来的发展。故 C 项正确。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出自屈原的离骚;B 项为唐诗,出自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项为宋词,为李清照武陵春;D 项为元曲,出自关汉卿四块玉.别情。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苏联解体发生在 1991 年 12 月 25 日,是在东欧剧变之后。因此 D项不能作为东欧剧变发生的主要因素。故选 D。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教师 公开 招聘 考试 中学历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