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3 年第 1 题)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2 (2013 年第 2 题) 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 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赶出去,看羊吃
2、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 羊吃草 ”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A)主观联系(B)必然联系(C)因果联系(D)本质联系3 (2012 年第 2 题)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 90909090=?” 其答案是约 59。90 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4 (2011 年第 1 题)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 为例来讲
3、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越长越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5 (2010 年第 2 题) 有一则箴言:“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
4、有其果6 (2010 年第 3 题) 下面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7 (2009 年第 1 题)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
5、系更密切8 (2008 年第 2 题) 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9 (2007 年第 1 题)“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0 (2007 年第 2 题)“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
6、,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11 (2006 年第 1 题)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12 (2015 年第 1 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 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C)理论
7、对实践的指导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13 (2014 年第 1 题)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 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C)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14 (2012 年第 1 题) 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
8、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15 (2009 年第 2 题)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6 (2008 年第 3 题)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
9、,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7 (2006 年第 2 题)“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0、,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2015 年第 17 题)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A)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
11、式(C)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D)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19 (2015 年第 18 题) 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 成为人们的“大智慧 ”就要(A)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C)精确把握事物的度(D)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20 (2014 年第 17 题) 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 这
12、里说的长江“ 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 贯通东流 ”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 10 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 2 300 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A)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B)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C)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1 (2012 年第 17 题)“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22 (2010 年第 17 题)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例如 1971 年版对“科举” 这个词的解释是: “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
14、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 年版删去“ 反动”二字,1998 年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 。再如 1971 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 野鸡”之后,紧跟着说 “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 年版也一样,直到 2008 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语词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语词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23 (2009 年第 17 题) 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
15、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主动积极应对,化“危” 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有(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避难,知难不难24 (2007 年第 17 题)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25 (2007 年第 18 题)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
16、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6 (2007 年第 19 题)2006 年 7 月 12 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 米栏比赛中,以 12 秒 88 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 年之久的 12 秒 91 的世界纪录。
17、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纪录时,没有一丝沮丧:“ 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纪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27 (2006 年第 18 题) 马克思指出:“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
18、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8 (2015 年第 34 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2014 年 11 月 19 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 20 日下午在杭州会见出席大会的中外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他表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中国接入互联网 20 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
19、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岗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学生因此实现了事业梦、人生梦。目前,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了 30 亿人,普及率达到 40,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联网,就接入了人类这个大家庭。同住地球村的“居民”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极大地拉近了距离。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形成了世界网络大市场;一个短小的视频通过全世界网民的点击,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宠儿;提供高速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服务几乎已是各国旅游“设施” 的标配。当然,互联网
20、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等,甚至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战。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 这取决于 “命运共同体”如何认真应对、谋求共治。从这样的视野来看,已走过 20 年岁月的中国互联网。站在了大有可为的新起点上。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 年 11 月 21 日)材料 2中国互联网从 1994 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实现了 20 年的高速发展,不仅在技术层面一再突破,而且带来了新的思维理念有人把它概括为“互联网思维” 。对何谓“互联网思维 ”目前还没有定论。然而,打破思维定势、主动革新自我是互联网思维不变的主题,意味着“便捷
21、、互动、用户至上” 等理念。这些理念让人们不断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变革。如果把沃尔玛等传统龙头企业比作大象那么互联网上的小商户只能叫蚂蚁。数百万只蚂蚁聚合起来,吃掉大象并非没有可能。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任何一家传统商业企业要想把数百万个商家和近亿客户装进来是不可想象的。既然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更有利于“蚂蚁” 生存,“大象”要彻底摆脱危机,可能就要让自己某种程度上也变成“蚂蚁” ,至少自身要具备 “蚂蚁”的特性。道理很简单,在互联网环境下与灵活的“ 蚂蚁军团 ”作战,庞大的体量以及传统组织形式带来的大企业病,很可能让“ 大象” 的优势转变为劣势。只有彻底改变基因,让“大象”内部产生无数个热衷
22、创业的“ 蚂蚁”,这仗才有的打。毕竟,和蚂蚁打仗,大象有力用不上,但更庞大、更强大的蚁群则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 年 5 月 5 日、5 月 26 日等)(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 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 “命运共同体 ”?(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 蚂蚁”与“大象”的关系?29 (2014 年第 34 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 ,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一、秸秆种蘑菇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 60 万亩,按亩产 500 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 30 万吨秸秆
23、。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2009 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 100 公里范围的县市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 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二、延长产业链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 6 万吨茵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
24、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子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三、“链接 ”到山林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而,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脑筋将秸秆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