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2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6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教育与“ 人性” 的基本观点中,孔子主张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下列选项中,符合“习”的是(A)后天的习染(B)练习(C)后天的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2 “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思想强调的是(A)主动(B)创造(C)实践(D)量力3 汉代,有“ 文翁兴学” 。此后,地方官学慢慢发展起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描述的学校是(A)太学(B)郡国学(C)乡学(D)国子学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的是(A)尽量
2、早教(B)慈与严结合(C)均爱的原则(D)随人分限所及5 从教育内容上看,可以划分为四类:其中以学习“经世致用” 之学为主的书院是(A)关中书院(B)漳南书院(C)诂经精舍(D)学海堂6 “顺其所易,矫其所难,成其美,变其恶,教非一也,理一也,从人者异耳。” 体现的是王夫之教学思想中的(A)因人而异(B)施之有序(C)学思 “相资以为功”(D)熟读静思7 以“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二佘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为目的的活动是(A)办教会学校(B)派幼童留美(C)派学生留欧(D)派学生留日8 强调“体用一致 ”的文化教育观的思想家是(A)康有为(
3、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9 1918 年北大成立了 11 个学科的教授会,这体现了蔡元培的北京大学教育改革措施中的(A)五育并举的思想(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教授治校,民主管理(D)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10 下列选项中,关于“ 收回教育权 ”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率先提出“ 收回教育权” 口号的是余家菊(B)揭开 “收回教育权” 运动序幕的是广州“ 圣三一” 学校的学生(C)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这一文件的颁布和执行,是“ 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最大的实际性成果(D)20 年代的“ 收回教育权” 运动达到了取缔教会学校的目的11 1937 年 8 月,国民政
4、府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 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这里提出的教育方针是(A)三民主义教育方针(B)战时教育须做平时看(C)五育并举(D)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下列学校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高级干部学校的是(A)陕北公学(B)鲁迅艺术学院(C)中华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D)红军大学13 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途径是(A)化农民(B)农民化(C)化市民(D)市民化14 下列关于“ 社会即学校 ”的表述错误的是(A)社会含有学校意味(B)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的场所(C)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
5、(D)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主张学校里的儿童到社会上去学习15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A)伦理学政治学(B) 理想国法律篇(C) 理想国伦理学(D)政治学法律篇16 黑格尔认为“ 既是哲学教育,也是演说教育,教人治理一个民族,或者通过观念,以便使一件事情能够办得通。他们还有着最普遍的实践目的,就是给予政治家一种预备教育,以便在希腊从事一般的职业性政治活动。”黑格尔评价的对象是(A)智者(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7 关于“新大学运动 ”的说法错误的是(A)19 世纪 50 年代开始(B)私立,男女学生均可进入(C)学生多为工商业子弟(D)重视科学、数学和商业18 规定联邦政
6、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入用于开办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这个法案是(A)莫雷尔法案(B)福斯特法案(C)费合法案(D)费里法案19 赫尔巴特首倡教育的首要科学是(A)心理学(B)哲学(C)社会学(D)生理学20 将课程分为两部分,即共同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工具性学科)与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如木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按计划进行,平时有进度记录,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不考试。这种制度是(A)昆西教学法(B)葛雷制(C)道尔顿制(D)
7、文纳特卡制21 “本法的目的是加强国防并鼓励和援助教育方案的扩充和改进,以满足国家的迫切需要”“国家的安全需要最充分地开发全国男女青年的脑力资源和技术技能。目前的紧急状况要求提供更多的且更适当的教育机会,本国的国防有赖于掌握由复杂的科学原理发展起来的现代技术,也有赖于发现和发展新原理、新技术和新知识。”这个法案是(A)国防教育法(B) 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C)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D)史密斯一休斯法22 在与进步主义的对抗中逐步占据了优势,一跃成为支配美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为 60 年代后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课程改革运动中很多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都从中受到启
8、示而投入改革”。这一思潮是(A)永恒主义思潮(B)要素主义思潮(C)新托马斯主义思潮(D)现代人文主义思潮23 强调“教育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的教育思潮是(A)新行为主义(B)新托马斯主义(C)永恒主义(D)要素主义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4 夸美纽斯主张设立全国统一的学制。三、简答题25 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必答题26 论述 1957 年“ 人造卫星 ”事件对冷战双方的教育改革的影响。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6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
9、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的思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中“性”是先天素质:“习”是后天的习染。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教育方法思想。墨子批评儒家的“述而不作”,墨子的观点是“述且作”。“述且作”既反映了墨子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也表现了他的学习与教育方法重创造。墨子学于儒而能自成一家,墨家在科学和逻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创造的结果。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郡国学。两汉郡国学的办学目的主要有:一是培养本郡县的官吏和向朝廷推荐优秀学生;
10、二是定期举行“乡饮酒”和“乡射”等传统活动,推行地方教化。到东汉时期,发展极盛,达到了“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繁荣景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有:尽量早教;慈与严结合,均爱的原则:重视语言和品德的教育。“随人分限所及”是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代书院的特点。从教育内容上看,可以划分为四类:以讲求理学为主的书院,如关中书院;以学习制艺为主的书院:以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为主的书院,如
11、颜元的漳南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如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王夫之的教学思想。王夫之的教学思想有:因人而异、施之有序、学思“相资以为功”。其中“顺其所易,矫其所难,成其美,变其恶,教非一也,理一也,从人者异耳。”体现的是王夫之的因人而异的教学思想。熟读静思是朱熹的思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留美幼童。洋务时期的留学包括留美幼童和派遣留欧学生。派遣幼童留美的目的是“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 12 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
12、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在洋务派主持下清政府自 1872 年至 1875 年共选派 4 批 120 名幼童赴美留学,是为中国官派留学生的开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严复的思想。严复是维新巨子中唯一学贯中西的人物,因此,他的论述相对而言,不流于表层,而是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深入分析,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阐释。他的“三育论”和“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初具理论形态。“体用一致”的思想,还包括对西学的整体性、发展性的认识。一方面,严复认为西学是一个整体性的体系,另一方面,严复认为西学是一个发展的体
13、系。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蔡元培的北京大学教育改革措施。蔡元培到任当年即组织了评议会。蔡元培还组织各门教授会由各门的教授公举教授会主任,1918 年,北大成立了 11 个学科的教授会。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收回教育权运动。20 年代的收回教育权运动虽然没有达到取缔教会学校的目的,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一,中国人民对教会学校的认识更加清晰;第二,教会学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遏制;第三,促进了教会学校向“更中国化”发展,宗教色彩得以淡化;第四,促进了教会学校
14、的世俗化和本土化。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1937 年 8 月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高级干部学校。陕甘宁边区的学校有17 所,其中著名的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大学、华北联合大学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B【试题
15、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思想。“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晏阳初认为,为了实现平民教育的目标,“我们欲化农民,我们须先 农民化”。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即学校”的思想。“社会即学校”一方面倡导“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主张“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另一方面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接受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良苦用心,同样也值得肯定。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5 【正确
16、答案】 A【试题解析】 理想国法律篇是柏拉图的著作,主要体现了柏拉图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伦理学政治学中。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典时代的教育的代表智者的教育主张和教育贡献。古典时代是古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智者和智者学派的出现就是这个黄金时期到来的标志。智者和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对古希腊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黑格尔认为智者是希腊人的教师,通过智者,文化才在希腊出现。如普罗泰戈拉在谈及他的教育目的时曾说,到他这里受教之人,可以学到处理私人事务以及公共事务的智慧,能够将自己的家庭处理得井井
17、有条,能够在国家事务方面作最好的发言与活动。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工业繁荣、文化集中的城市成立了新大学。这些新大学的共同特点是:私立,不问教派,男女学生均可进入,采取寄宿和走读两种制度,重视科学、数学和商业。进入新大学的学生多为工商业资产阶级子弟。在新大学运动的推动下,牛津、剑桥大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增设近代科学专业,重视自然科学教学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福斯特法案和费舍法案是英国的教育法案。费里法案是法国的教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外 教育史 模拟 6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