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1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6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反映的是教育与社会的作用的是(A)“庶、富、教 ”(B)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C) “有教无类”(D)“学而优则仕 ”2 在教育方法上提出“ 虽不扣必鸣 ”的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3 下列选项中,以尺牍、辞赋、字画为教学和研究内容的学校是(A)稷下学宫(B)太学(C)鸿都门学(D)国子学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颜之推的教育的主要内容的是(A)注重德育,以仁义信念为重要任务(B)广播知识为教育内容(C)兼习杂艺(D
2、)玄学内容5 书院的发展经历“ 沉寂一勃兴一禁毁 ”三个阶段的历史朝代是(A)隋(B)唐(C)宋(D)明6 “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 提出这“日生日成”的思想家是(A)王守仁(B)黄宗羲(C)王夫之(D)颜元7 第一位“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 的中国人是(A)容闳(B)詹天佑(C)梁发(D)何进善8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是严复的三育救国理论。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鼓民力 ”就是发展体育,使国民有健康的身体(B) “开民智” 就是废除八股,学习西学,开发国民智慧(C) “新民德” 就是用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代替封建伦理道德(D)体育是智育的基础,最难的是“开民智”9 “无论
3、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这段话所体现的蔡元培的思想是(A)五育并举的思想(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教授治校,民主管理(D)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10 下列人物中,率先提出“收回教育权” 口号的是(A)蔡元培(B)余家菊(C)梁漱溟(D)晏阳初11 下列学校不是苏区的干部学校和干部训练班的是(A)红军学校(B)红军大学(C)马克思主义大学(D)高级干部学校12 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是(A)化农民(B)农民化(C)化市民(D)市民化1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A)生活即教育(B)社会即学校(C)教学做合一(D)小先
4、生制14 首次强调强迫教育的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15 古风时代的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都各具特点,相较而言,斯巴达教育(A)重视公民教育(B)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C)多样化的教育内容(D)教育完全由城邦负责16 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为英国教育的国家化奠定了基础的法案是(A)初等教育法(B) 基佐法案(C) 费里法案(D)普通学校法17 提出“大学设立医学系、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这只能证明,人们对身体的健康和钱财的安全比对精神的健康看得重,人们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过人们对优良教育的关心” 的人物是(A)乌申斯基(B)裴斯泰洛奇(C)第斯多
5、惠(D)贺拉斯.曼18 “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 。其中,实践哲学指(A)社会学(B)伦理学(C)政治哲学(D)宗教信仰19 “主张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的是(A)有机教育学校(B)昆西教学法(C)葛雷制(D)道尔顿制20 “八年研究 ”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问题,其中不是“八年研究”的议题的是(A)教育目的(
6、B)教育管(C)课程、方法的选择(D)教育规划21 强调古典自由教育,注重经典名著的学习,对美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教育思潮是(A)永恒主义教育思潮(B)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C)要素主义教育思潮(D)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22 20 世纪 30 年代,一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试图对行为主义进行改造,于是产生了新行为主义。它的主要代表人物中,对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影响最大的是(A)托尔曼(B)赫尔(C)斯金纳(D)加涅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3 洛克主张通过家庭教育培养绅士。三、简答题24 简述朱子读书法。必答题25 论述蔡元培“ 五育并举 ”的教育方针。26 论述终身教
7、育思潮的发展历程、核心观点及意义。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6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思想。在孔子的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思想中,既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思想,也有教育与人的关系思想。其中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思想是“庶、富、教”,即“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日: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 教之。”教育与人的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D【试
8、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教育方法思想。墨子不满儒家“拱己以待”的教育方法,认为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虽不扣必鸣”,即主动。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东汉的鸿都门学。鸿都门学是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时设立的,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此名。鸿都门学是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以尺牍、辞赋、字画为教学和研究内容。鸿都门学打破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次变革:同时作为一种儒学之外的专门学校,太学之外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为后代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因此,本题的答
9、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颜之推的教育内容思想。在颜之推的思想体系中,主张大夫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德、艺两个方面。第一,在德育方面,他认为,树立仁义的信念是德育的重要任务,而实践仁义则是德育的最终目的。第二,关于“艺”的教育,主张以广博知识为教育内容,以读书为主要教育途径。第三,兼习杂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书院的历史发展。明代书院经历了沉寂一勃兴一禁毁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明朝建立后大约 140 余年时期,统治者大力发展官学,对书院既不提倡,也不修复。这一政策使得书院处
10、于沉寂状态,书院数量很少,且发展缓慢。第二阶段为明中叶以后,书院兴盛。第三个阶段为禁毁阶段。明中叶以后,书院遭遇四次禁毁。由此可见,书院的发展经历了“沉寂一勃兴一禁毁”三个阶段。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王夫之的思想。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长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即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之中。他提出人性“日生日成”的著名论断。“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近代中国最早的留学
11、活动是由教会学校组织的。1847 年马礼逊学堂选派了 6 名学生赴美国读中学,成为中国的第一批留美学生。其中就有近代留学活动的倡导者容闳(1828-1912)。容闳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成为第一位“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严复的思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就是严复的三育救国理论,具体为:“鼓民力”就是要发展体育,要使国民有健康的身体。“开民智”就是要废除八股,学习西学,开发国民的智慧,要具有实际的知识本领。“新民德”就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的道德观念,代替封建的伦理道德。在三者的关
12、系上,严复认为体育是智育的基础,而“尤为三者之最难”的是新民德。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这是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因此要“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收回教育权运动。1923 年,“少年中国学会”的领导人之一余家菊在少年中国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教会教育问题的文章,率先提出了“收回教育权”的口号。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
13、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干部教育。为了培养抗日根据地急需的各种干部,苏区先后开办了干部学校和干部训练班。主要有红军学校和红军大学、马克思主义大学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思想。“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
14、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柏拉图三次访问叙拉古受挫使他认识到,理想国过于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他在晚年写成法律篇,重新设计了一个最接近于理想的政治制度,被称为“第二个理想国”。法律篇中首次提到强迫教育。所有公民的孩子到一定年龄都无一例外地受学校教育,不管他们的父母是否乐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风时代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古风时代的教育的特点是:与荷马时代相比,教育逐渐制度化。雅典和斯巴达是古风时代教育的两个代表。相比较而言,古风时代的斯巴达的教育完全由城邦负责,教育的类别属于武士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英勇果
15、敢的城邦卫士,教育的内容以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但总体上形式单一、程度较低。与之不同的是,古风时代的雅典城邦重视教育,但并不绝对控制,教育的类别属于公民教育,其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多样化,总体而言,形式多样,程度较高。因此,答案为 D,其他三项均为古风时代的雅典教育的特点。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 世纪以前,英国教育的领导权一直不在国家手中。教会控制教育是英国的一个基本特点。英国于 19 世纪初开始实施国家直接管理教育,但教育权从教会手里转到国家手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870 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英
16、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它为英国教育的国家化奠定了基础。到19 世纪末,英国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领导权集中起来,初步完成了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基佐法案费里法案都是法国的法案。普通学校法是 1872 年德国颁布的,规定 614 岁的 8 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到 19世纪后期,德国基本上实施了 614 岁儿童的普及义务教育。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乌申斯基除了提出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外,还著有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这本书本质而言是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重视本民族语言的教学;强调师资的培养;主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外 教育史 模拟 6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