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 在我国近代学制中没有参照日本学制系统的是(A)壬子癸丑学制(B)壬戌学制(C)壬寅学制(D)癸卯学制3 中华民国的教育方针是(A)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B)德智体美四育并重(C)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D)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又增添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4 蔡元培认为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 ,但
2、在中国仍然有提倡的必要的是(A)实利主义教育(B)军国民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5 蔡元培所独创的教育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的是(A)实利主义教育(B)美感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6 蔡元培认为“ 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 的是(A)实利主义教育(B)美感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7 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的大学是(A)北京大学(B)东南大学(C)武汉大学(D)浙江大学8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 ,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A)教育独立说(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沟通文理(D)教授治校9 清末以来,西方的教学法开始渐次输入中
3、国,其中输入中国最早的是(A)赫尔巴特的教学法(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葛雷制10 依据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桑代克心理学而形成的一种教学制度,对我国的影响持久,直到 1949 年,始终是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学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教学法是(A)设计教学法(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葛雷制11 适应了大工业生产,既有一技之长又能适应工种变换的劳动力培养需求,“其用意在适应个性,指导研究,打破学年制度”的教学法是(A)设计教学法(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葛雷制12 把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儿童将来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阅读、拼字、习作、写作、
4、计算等,这类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安排在上午进行,要求每个儿童在个别化教学中学得十分纯熟;第二部分是创造的社会活动使儿童个人的能力和社交意识得到发展,如音乐、美术、文学欣赏和各种创造表演等,这一部分属于活动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的教学法是(A)设计教学法(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葛雷制13 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于 20 世纪初在我国兴起,其内涵为: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为国家任务。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的观念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这个教育思潮是(A)国家主义教育思潮(B)职业教育思潮(C)科学教育思潮(D)工读主义教育思潮14 科学教育思潮在“ 五
5、四 ”后,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动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其中,以俞子夷、廖世承、陈鹤琴等人为代表,以南京高师和北京高师为基地,形成南北两个研究工作重心的是(A)科学教育化(B)教育科学化(C)科玄结合(D)科学社会化15 意在“兴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 ,输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的文明,创造“ 新社会、新国民” 的运动是(A)平民教育思潮(B)工读主义教育思潮(C)实用主义教育思潮(D)勤工俭学运动16 “职业教育以一技之长可谋生活为主” ,使中等资质的学生尽其所长,以期地无弃利,国民富裕。这是中国对“职业教育” 概念的最早阐述。这个人物是(A)黄炎培(B)陆费逵(C)晏阳初(D)梁漱溟
6、17 关于向教会收回教育权的说法错误的是(A)余家菊在少年中国月刊上发表教会教育问题 一文,指出“ 于中华民族之前途有至大危险的,当首推教会教育”(B) 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的颁布和执行是收回教育权运动最大的实际成果(C)收回教育权的口号率先由余家菊提出(D)收回教育权运动在“四一二” 运动中达到高潮18 被称为“六三三学制 ”的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9 关于“新学制 “的说法错误的是(A)缩短了中学年限,改 6 年为 4 年(B)在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C)六三三学制中的各教育阶段,
7、基本上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D)幼儿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20 在我国学制历史上,仿照美国学制的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1 根据当时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划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成人期四个年龄阶段的人物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22 1902 年,严复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批判了中体西用的观点,并鲜明地表达了体用一致的观点。这篇文章是(A)论教育与国家的关系(
8、B)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C) 天演论(D)救亡决论23 “教育独立 ”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下列关于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经费独立(B)教育行政独立(C)教育学术和内容独(D)教育与政党独立24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不包括(A)教育的社会化(B)教育的平民化(C)教育的实用化(D)教育的科学化25 中国学者最早具有科学教育观的是(A)严复(B)任鸿隽(C)赵元任(D)胡明复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6 1922 年学制总体框架沿用至今。三、简答题27 简述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学校教学改
9、革与实验。28 简述戊辰学制。29 简述梁启超的儿童教育改革观。必答题30 论述蔡元培“ 五育并举 ”的教育方针。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代教育)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民国成立后,政体变更,彻底改变清末学制已经势在必然。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之初,即将制定新学制作为工作的重点,召集了一批留学日本和欧美的归国人员,分别草拟各级学校规程。最初意向是以欧美学制为蓝本,“拟遍采欧美各国职场,衡以本国情形,成以最完全之学制”。但因感到欧洲学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且欧美归国人员中缺少专习教育之人,对
10、欧美学制缺乏深人了解,最终仍在参照日本学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经验,形成了民国新学制草案。1912年 9 月初,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因当年是农历壬子年,故称该系统框架为壬子学制。1913 年,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专门学校令大学令实业学校令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师范学校规程大学规程等。这些法令都是壬子学制的具体化,虽与学制略有出入,但无碍壬子学制的结构框架,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因此,答案为 C。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壬戌学制是我国第一个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都是在参照日本学制
11、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壬子学制和王子癸丑学制解析同上题解析。答案为 B。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军国民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主张,在维新变法时期即已经萌芽,以后逐渐发展。鉴于中国近代积弱致侮的事实,部分有志之士希望借此改变中国重文轻武的教育传统,培养国民的强健体魄和尚武精神,强体强兵,御侮图强。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不是理想社会的教育,“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但在中国仍有提倡的必要。因此,答案为 B。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蔡元培受康德心物二元论观点的影响,
12、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现象世界是我们可以经验到的,它和时间、空间不可分离,受因果律的制约,其存在形式是相对的,隶属于政治的。实体世界超越于经验之外,可直观感悟,没有时间空间可言,不受因果律制约,它的存在形式是绝对的,超越政治的。现象世界中的人,由于存在人我差别的意识,追求幸福的意识,而纠缠于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矛盾。在实体世界中,人们摆脱了现象世界的种种矛盾,泯营求而化人我,能实现意志的完全自由和人性的最大发展,思想和言论也不受某一门哲学某一宗之教义的束缚。所谓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使对于现象世界,无厌弃而
13、亦无执著”,“使对于实体世界,非常渴慕而进于领悟”。因此,答案为 D。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感教育首次由王国维于 1906 年提出。1912 年初,蔡元培在关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也有阐述。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蔡元培认为美感“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在现象世界中,凡人皆会因生死离合祸福利害等而产生爱恶惊惧喜怒悲欢之种种感情,而一旦将这些引入绘画、诗歌、音乐等而成为美的材料,则审美者除得一“浑然之美感”外,不会卷入现实的情感矛盾之中。可见美感已超越利害关系和人我之分界,“而已接触于实体世界之观念矣”。世界观教育即是引导人们具有实体世界的观念,但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
14、可以实现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美感教育,利用美感这种超越利害关系、人我之分界的特性去破除现象世界的意识,陶冶、净化人的心灵。所以,美感教育也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答案为 B。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蔡元培的倡导下,北京大学的改革是全方位的,除改变校风,坚持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办学,施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进行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外,还有不少开风气之先的改革。如 1920 年 2 月,允许王兰等三位女生人北大文科旁听,同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因此,答案是 A。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
15、发展兴盛于 20 世纪20 年代。五四前后由拖欠教育经费、积欠教职员薪资引发的请愿、罢教、罢课风潮此起彼伏。为维持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界发起了向北洋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进而形成了教育独立思潮,并成立了“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蔡元培一贯视教育为救国的基本途径,推崇思想、学术自由,加之身为北京大学校长,对政府官僚掣肘、摧残教育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是教育独立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并从理论上加以引导。1922 年 3 月,他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阐明了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在教育独立议中,蔡元培首先明确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受教育者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人
16、格,能对人类文化发展尽一份责任,作一份贡献;而不是要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那些怀有其他目的的人去使用。为了实现教育的真正独立,蔡元培设计了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独立于宗教的具体措施,其中关于教育行政独立的方案是分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这一设想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的框架基础。因此,答案为 A。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清末以来,西方的教学法渐次输入中国,其中输入中国最早的是赫尔巴特教学法。,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以学生的心理过程为依据,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组织和规范化,较之传统私塾的个别教学和死记硬背优越,尤其是给教师以很大的便利,
17、一时得到普遍的应用。因此,答案为 A。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设计教学法是依据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桑代克心理学而形成的一种教学制度,其创造者系美国的克伯屈等人。设计教学法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自己设汁、自己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活动由于目的不同而划分为创作、欣赏、问题研究、技能练习等类型。其一般程序为:确定目的(包括引起动机)、制订计划、实施完成、检查评价。设计教学法曾在美国一些初等学校和中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被采用,并流传到西欧、苏联等不少国家。这一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注重教学与学
18、生生活紧密联系、摒弃传统教学形式主义的教学法,切合国内教育界改革教学的强烈愿望,因而深受重视,1917 年输入中国后就不断有学者予以介绍。1919 年由俞子夷主持的南京高师附小首先正式开始研究和试验,反响强烈。此后不断有学校起而效之。尽管试验在 1924 年以后渐趋沉寂,30 年代后施行的学校已寥寥无几,但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影响是最持久的,直至 1949 年,设计教学法始终是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学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答案是 A。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尔顿制是相对于班级授课制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产生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女士于 1920 年在马萨诸塞
19、州道尔顿中学所进行的实验,适应了大工业生产对既有一技之长又能适应工种变换的劳动力培养需求。其原则有三:一是自由去除凡是阻碍学生自由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不合理规定,使学生自我计划、自我约束,借助自由的手段养成学生自我支配的能力;二是合作学校成为实际社会组织,打破班级界限,在团体生活中,学生既为团体服务,又保持个人独立性;三是时间预算破除班级授课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自订计划,自行学习。道尔顿制的实质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更多地负责,它看到了整齐划一的缺陷,因此“其用意在适应个性,指导研究,打破学年制度”,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对改变机械、被动的学和呆板、划一的
20、教,有重要的意义。1922 年,道尔顿制被介绍到中国,同年 10 月舒新城率先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试行。1925 年,柏克赫斯特访问中国,将道尔顿制的宣传和试行推向高潮。因此,答案为 B。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文纳特卡制是比道尔顿教学法更为激进的一种个别教学方法(也叫适应个性教学法),由美国教育实验家华虚朋创造。文纳特卡制设定了四个目标:(1)给儿童以优美快乐的生活;(2) 充分发展儿童的个性;(3)个人的社会化;(4) 养成儿童普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依据这四个目标,文纳特卡制把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儿童将来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阅渎、拼字、习作、写作、计算等。这类课
21、程属于学科课程,安排在上午进行,要求每个儿童在个别化教学中学得十分纯熟。第二部分是创造的社会活动使儿童个人的能力和社交意识得到发展。如音乐、美术、文学欣赏和各种创造表演等,这一部分属于活动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就儿童个人来说,可以发展个人的才能;对团体来说,可以培养社会意识、团队和协作精神。因此,答案为 C。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 20 世纪初在中国兴起。其内涵为:一是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的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二是教育为国家的任务,教育的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近代 教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