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526-2010《输电线路预制装配式基础加工与安装工艺导则》及编制说明.pdf
《Q GDW 526-2010《输电线路预制装配式基础加工与安装工艺导则》及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526-2010《输电线路预制装配式基础加工与安装工艺导则》及编制说明.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ICS29.240ICS29.240备案号:CEC 1312009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526 2010输电线路预制装配式基础加工与安装工艺导则Machining andinstalling technology guideforprecastassemblingfoundationoftransmissionline2010-11-17发布 2010-11-17实施国 家电网公司 发 布Q /G D WQ / GDW 526 2010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一般规定 14 基础加工 15 预制装配式基础安装 46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57 工程验
2、收 5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装配式基础底梁找正方法 6编制说明 7Q / GDW 526 2010II前 言本导则根据关于下达 2009 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家电网科2009 217 号) 要求编制。本导则借鉴了以往工程的装配式基础施工、青藏铁路 110kV 供电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借鉴青海西藏400kV 直流联网输电线路工程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铁塔基础施工技术研究成果编制的。本导则对输电线路预制装配式基础预制件加工、现场安装、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程验收等方面做了规定。本导则附录 A 是资料性附录。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
3、技部归口。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本导则参加起草单位: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西南电力设计院、青海电力设计院、西藏电力建设总公司。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朱艳君、赵世兴、确巴、谢永祥、路林、张明勋、管顺清、杨昌金、童武、周立宪。Q / GDW 526 20101输电线 路预制装配式基础加工与安装工艺导则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预制装配式基础加工与施工安装的方法与工艺。本导则适用于输电线路工程预制装配式基础的加工与施工安装。2 规范性引 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
4、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GB 175 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1 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2 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T9125 管法兰连接用紧固件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4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 50233 110 500kV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5168 110kV500kV 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5009.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 2 部分: 架空电力线路J
5、GJ 1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118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T27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3 一般规定3.1 本导则是施工、监理、设计的工作依据。3.2 加工、安装前应进行施工图审查。3.3 加工、安装前,应编制加工、施工安装作业指导书,实施前应进行技术交底。还应针对预制装配式基础的特点制定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记录表格。3.4 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3.5 预制装配式基础应进行试生产、试组装,满足要求后方可批量加工制作。3.6 焊接施工应满足 JGJ 18 的规定。3.7 预制基础运输应尽量减少转运。4 基础加工4.1
6、钢筋加工4.1.1 放样4.1.1.1 根据装配式基础设计尺寸,计算各部位钢材用量及下料长度并放样。4.1.1.2 法兰盘眼孔位置应对称分布。在任意一条直径上的两个眼孔做好标记,作为浇筑立柱时放置地脚螺栓的参考方向。4.1.2 加工4.1.2.1 钢筋、预埋螺栓、地脚螺栓的材质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4.1.2.2 HPB235 级钢筋末端弯钩为 180时,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2.5 倍;弯钩的弯后Q / GDW 526 20102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3 倍。4 .1.2.3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弯钩为 135时, HRB335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4倍,弯钩
7、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5 倍。4.1.2.4 钢筋做不大于 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5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5 倍。4.1.2.5 加工后的钢筋骨架应无变形、扭曲,间距均匀。各部尺寸误差应满足表 1 规定。表 1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项目 允许偏差( mm)受力钢筋长度的净尺 寸 5弯起钢筋的弯折位 置 20箍筋内净尺寸 5受力钢筋的排 距 5钢筋弯起点的位 置 20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钢筋网、骨架尺寸 54 .1.3 连接4.1.3.1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
8、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4.1.3.2 在受力钢筋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超过 50。4.1.3.3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宜相互错开,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25mm。同一连接区内,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超过 50。4.1.3.4 钢筋焊接宜采用双面焊。4.1.3.5 钢筋焊接所用焊条、焊剂等焊接材料的型号、属性应与所焊接金属相适宜。4.1.3.6 焊接工必须持证上岗。焊接的有关质量要求及焊接
9、工艺,按国家相关标准执行。4.2 模板加工4.2.1 模板应根据施工图及现场情况进行设计。其材料应保证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宜使用钢模板。4.2.2 模板加工应符合 GB 50214 要求。4.2.3 模板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在专用平台上拼装。4.2.4 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应满足表 2 的规定。表 2 钢模制板制作允许偏差表项 次 项目名称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1 板面平整度 2 用 2mm 直靠尺及塞尺检查2 模板高度 2 用钢尺检查3 模板宽度 1 用钢尺检查4 板面对角线长 3 用钢尺检查5 模板边平整度 2.5 拉线用直钢尺检查6 模板翘曲 L/1000 在检查平台上检查Q / GDW 526
10、 20103表 2(续)7 眼孔位置 (垂直度) 1 用钢尺检查8 眼孔尺寸 0.5 用钢尺检查4 .3 钢筋与模板组合安装4.3.1 底板与底梁的模板安装放置点应平整。4.3.2 底梁、立柱底部应采用模板。4.3.3 模板接缝处应采取防漏浆措施。4.3.4 模板支撑应牢固、可靠,且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以及施工负荷。4.3.5 底梁预埋螺栓应使用固定架固定,使其螺栓间距一致、螺栓垂直。4.3.6 底板预埋穿管的孔距(位)应准确、垂直。4.3.7 底板法兰螺栓预埋,应严格控制其间距、垂直度、法兰螺栓外露高度,丝扣部分严禁进入剪切面。4.3.8 预埋吊
11、环的强度应满足施工吊装安全技术要求,其预埋位置应满足钢筋保护层要求,且不影响螺栓固定位置。4.3.9 钢筋绑扎应符合设计及 GB 50204 规范要求。4.3.10 钢筋与模板组合安装完成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4.4 混凝土浇筑4.4.1 浇筑前应复核支模后螺栓的规格、间距、孔位,钢筋的规格、布置及保护层厚度。4.4.2 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4.4.3 混凝土配比材料用量每班日应至少检查两次。其重量偏差水泥、水不得超过 2%;砂、石不得超过3% 。4.4.4 混凝土浇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每班日应检查两次及以上坍落度。4.4.5 混凝土振捣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应分层捣固,每层厚
12、度不应超过振动棒长度的 1.25 倍。4.4.6 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有序进行。插点不遗漏,应均匀振实。4.4.7 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不大于作用半径的 1.5倍,一般为 300 400mm。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应能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捣实程度,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水泥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沉落为止。一般每次宜为 20 30s。4.4.8 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混凝土制作试块,作为检查施工混凝土质量的依据,试块制作应符合如下规定:a)每 100 盘,但不超过 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b)每一工作 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 盘时其取样次数不
13、得少于一次。4.4.9 试块应与预制件同条件养护,并按时送检做抗压强度试验,由试验单位出具真实数据报告归档备查。4.4.10 预制件应一次成型,严禁二次抹面。4.4.11 再次校核螺栓间距、断面尺寸,确保各项尺寸满足规范要求。4.4.12 每件预制件要有制造日期等专用标识,并附产品合格证。4.5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如果自然养护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采用蒸汽养护。4.6 预制成品质量验收4.6.1 混凝土预制基础表面应平整、光滑,工艺美观。4.6.2 混凝土预制件质量应满足 GB 50233 和 DL/T5168 等标准的要求,并满足表 3 中的规定。Q / GDW 526 20104
14、表 3 混凝土预制件尺寸允许偏差序号 项目 允许误差( mm) 备注1 长度 0.8%同一面不得同时出现正负误差2 宽度 0.8%同一面不得同时出现正负误差3 高度 1mm4 顶面高差 2mm 同一预制件表面5 螺栓、眼孔间距 2mm6螺栓及预埋穿管垂直度2mm7 眼孔尺寸 0.5mm眼孔大小应根据设计要求加工8螺栓中心与混凝土中心偏移5mm9 地脚螺栓露高 +5mm, -3mm5 预制装配式基础安装5.1 预制件运输5.1.1 预制件的装、卸应采用机械起重设备。5.1.2 装卸时应使用预埋吊环和专用索具。5.1.3 装载的预制件间应采取防挤压和碰撞的保护措施。5.1.4 预制件装车后应绑扎牢
15、固,并采取防止预制件滑动、滚动的措施。对法兰螺栓、底梁螺栓及地脚螺栓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变形和丝扣损坏。5.1.5 运输途中,应根据路况条件和行驶距离,随时检查绑扎索具是否完好。5.1.6 预制件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施工。5.2 基坑开挖冻土基坑的开挖方法见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工艺导则。5.3 基坑操平基础坑深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底面、底梁槽应操平;同基基础底梁上的平面、底板下平面应处于同一水平面,确保基础立柱顶面高差满足规范要求。5.4 底梁吊装及找正5.4.1 底梁中心点应与塔腿中心点重合;底梁的纵、横轴线应与基础半根开的纵、横轴线重合。5.4.2 确定底梁在基坑底的方位和找正
16、方法见附录 A。5.5 底板吊装与找正5.5.1 利用底板上预埋的吊环采用机械吊装,吊件呈水平状,缓慢下放,防止碰撞底梁预埋螺栓。底板孔穿入底梁螺栓就位后,拧紧螺母。5.5.2 用同样的方法吊装其余底板,同基基础底板间顶面高差应控制在 3mm 以内。5.6 立柱吊装与找正5.6.1 立柱吊装前应对预埋的法兰螺栓丝扣采取保护措施。5.6.2 使用专用吊具安装在主柱地脚螺杆上,采用机械吊装。Q / GDW 526 201055 .6.3 在施工人员的辅助下,使立柱底部的法兰眼孔与底板法兰螺栓连接、找正、就位。初步紧固所有法兰螺栓。5.6.4 测量基础根开、立柱倾斜和顶面高差值等是否满足要求。当确认
17、无误后,将所有的法兰连接螺栓紧固。5.7 基础防腐5.7.1 基础防腐材料应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5.7.2 防腐施工前应熟悉防腐材料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5.7.3 防腐材料在涉及有毒有害物质时,需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和健康。5.7.4 防腐施工完毕经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对基础进行回填。5.8 基础回填基础回填按照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工艺导则中要求执行。6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6.1 预制装配式基础施工后,应根据施工临时占地中植被的损坏情况,尽快恢复地表植被。6.2 规范机械、车辆、人员活动范围,固定行走路线,不得随意碾压便道以
18、外的植被。6.3 执行相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有关规定。7 工程验收7.1 基础安装施工后,应设置基础位移观测点,观察经过一个冻融期后基础根开、 对角线、立柱顶面高差尺寸是否满足验收规范要求。7.2 基础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导则外,还应满足 GB50233 和 DL/T5168 的规定。Q / GDW 526 20106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装配式基础底梁找正方法A1 量取底梁纵、横轴线(见图 A1)依底梁上的预埋螺栓 a、 b、c 、 d为准,量取中点 y1、y2 ,则 y1、y2 的连线即为底梁纵轴线。依底梁上的预埋螺栓 E、F 、G 、H 为准,量取中点 x1、x2 ,则 x1、x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5262010 输电 线路 预制 装配式 基础 加工 安装 工艺 编制 说明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