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173-2014 电动汽车快换电池箱检验试验规范.pdf
《Q GDW 11173-2014 电动汽车快换电池箱检验试验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173-2014 电动汽车快换电池箱检验试验规范.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Q / GDW 2012 I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173 2014 电动汽车快换电池箱检验试验规范 Inspection and test specifications for electric vehicle fast-exchange battery pack 2014-08-01 发布 2014-08-01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GDW ICS 29.240 Q / GDW11173 2014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检验规则 1 5 试验方法 3 编制说明 15 Q / GDW11173 2014 II
2、 前 言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发展需要,为保证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建设的规范化和标 准化,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许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 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胜新、魏琦、贾俊国、武斌、马建伟、董新生、于文斌、孙学武、胡新举、 张浩、赵明宇、路致远、李翔、魏刚、伍罡、刑益、颜盛军、李波、张鹏飞。 本标准首次发布。 Q / GDW11173 2014 1 电动汽车快换电池箱检验试验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快换电池箱(以下简称电池箱)
3、的检验规则、试验项目、试验条件、试验仪 器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快换电池箱,包括对电池箱体、电池箱连接器、电池电子控制 单元及相关电气、机械附件的检验试验。本标准不包含对动力电池箱的性能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1.1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概述和指南 GB/T 2423.1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 GB/T 2423.2 2008 电工
4、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B:高温 GB/T 2423.17 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Ka:盐雾 GB/T 2423.34 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Z/AD:温度 /湿度组合循 环试验 GB 4208 2008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 GB/T 11918 2001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T 17626.12 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2 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5、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 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到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 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0 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QC/T 897 2011 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Q/GDW 685 纯电动乘用车快换电池箱通用技术要求 Q/GDW 686 纯电动客车快换电池箱通用技术要求 Q/GDW 11174
6、电动汽车快换电池箱通信协议 ISO 12405-2 2012 电动道路车辆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范第 2 部分高能量应用 ( Electrically propelled road vehicles test specification for lithium-lon traction battery packs and systems Part 2: high energy applications)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 2004、 QC/T 897-2011、 Q/GDW 685 和 Q/GDW 686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检验规则 4.1 产品的试
7、验分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和到货验收三大类 。 Q / GDW11173 2014 2 4.2 在下列情况下,产品必须进行型式试验: a) 新投产的产品(包括转厂生产的产品),应在生产鉴定前进行型式试验; b) 连续生产的产品,应每三年对出厂验收合格的产品进行型式试验; c) 当设计变更,工艺或主要元器件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应在投入生产前进行型式试验; d) 停产两年以上的产品,应在再次投入生产前进行型式试验。 4.3 每台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经过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确认后,并具有证明产品合格的证明书方 能出厂 。 4.4 收货单位需要对收到的产品在使用前应进行到货验收,产品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
8、用 。 4.5 试验项目 表 1 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 出厂检验 到货验收 1 外观检查 2 结构及工艺检查 3 IP防护试验 4 防触电措施检查 5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试验 绝缘性能试验 绝缘电阻试验 6 介电强度试验 电池箱连接器试验 导向浮动试验 插拔力试验 温升试验 7 机械寿命试验 电子控制单元试验 总电压测量精度试验 电流测量精度试验 单体电压测量精度试验 温度测量精度试验 SOC估算精度试验 电池故障诊断试验 控制电源极值试验 8 通信协议一致性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9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Q /
9、 GDW11173 2014 3 表 1(续) 序号 试验项目 型式试验 出厂检验 到货验收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10 低温试验 11 高温试验 12 温度 /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13 机械冲击试验 14 振动试验 15 盐雾试验 其他功能检验 电池保险配置 推拉机构检验 锁止机构检验 导向和定位装置检验 16 锁止状态信号检验 注:“”为必检项目 4.6 合格判定 型式试验、出厂检验和到货验收项目按表1所示,当每个类别的所有试验项目都符合要求后,才能 判定此类别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5.1.1 试验环境
10、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均在测量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即: a) 环境温度: +15 +35; b) 相对湿度: 25% 85%; c) 大气压力: 86kPa 106kPa。 5.1.2 试验电源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中所使用的直流电源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控制电源电压: 9V 18V(标称 12V 电子控制单元)或 16V 32V(标称 24V 电子控制单元); b) 测试电源电压: 1V 5V(电池单体电压), 20V 120V 或 70V 420V(电池总电压); c) 测试电源电流: 0 250A(乘用车快换电池箱)或 0 500A(商用车快换电池箱); d) 直流纹波系数
11、:不大于 1%。 5.1.3 试验仪器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中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电压、电流测量仪表:精度应根据被测量的误差等级按表 2 进行选择; b) 温度测量装置:误差不超过 0.5; Q / GDW11173 2014 4 c) 计时装置:按时、分、秒分度,误差不超过 0.1%; d) 测量尺寸的量具:分度值不大于 1mm; e) 所有测试仪器、仪表应在计量认证的有效期内。 表 2 电压、电流测量仪表精度的选择 误差等级 0.5% 0.5% 1.5% 1.5% 5% 7.5% 仪表精度 0.1 级 0.2 级 0.5 级 1.0 级 数字仪表精度 6位半 5位半
12、4位半 4位半 5.2 外观检查 在良好的光照条件下,用目测法检查电池箱的外观,不得有机械变形及裂纹,表面应平整、干燥、 无外伤,且标志清晰、正确、不易脱落。 5.3 结构及工艺检查 5.3.1 用量具测量电池箱的结构外形尺寸,应满足 Q/GDW 685 或者 Q/GDW 686 中 5.1 的要求。 5.3.2 检查电池箱表面涂敷层、非电气辅件、线束及装配工艺,应满足 Q/GDW 685 或者 Q/GDW 686 中 6.5 的要求。 5.4 IP 防护试验 5.4.1 在电池箱连接器插头与插座耦合状态下,按照 GB 4208 2008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满足以 下要求: a) 纯电动乘
13、用车非底盘布置电池箱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Q/GDW 685 中 6.3.9 的要求, 采用底 盘布置电池箱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67; b) 纯电动客车电池箱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Q/GDW 686 中 6.3.9 的要求。 5.4.2 在电池箱连接器插头与插座断开状态下,按照 GB 4208 2008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电池箱连 接器插头的防护等级不低于 IP2X。 注: 对于平面接触式电池箱连接器, 5.4.2 项试验不适用。 5.5 防触电措施检查 电池箱直接接触防护通过 IPXXB试验试具进行试验;对于间接接触防护,打开电池箱封盖后,检查 箱内应具有对蓄电池模块、连接母排
14、和接线端子的附加绝缘、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措施。 5.6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用测量工具测量电池箱规定部位的最小间隙应满足表 3规定的要求。 表 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额定绝缘电压 Ui( V) 电气间隙( mm) 爬电距离( mm) Ui 60 3 5 60 Ui 300 6 8 300 Ui 660 10 12 注 1:当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不一致时,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分别按其额定值选取。 注 2:具有不同额定值主电路或控制电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按最高额定绝缘电压选取。 5.7 绝缘性能试验 试验前断开蓄电池模块与电池箱动力电路和控制电路的连接,且分别将电池
15、箱连接器的动力端子、 控制端子及电子控制单元的采集端口、电源端口和通信端口分别短接。 Q / GDW11173 2014 5 5.7.1 绝缘电阻试验 用开路电压为表 4规定电压的测试仪器测量电池箱下列部位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10M: a) 电池箱连接器的动力端子与地(金属外壳)之间; b) 电池箱连接器的动力端子与控制端子之间; c) 电子控制单元的采集端口与地(金属外壳)之间; d) 电子控制单元的采集端口与电源端口之间; e) 电子控制单元的采集端口与通信端口之间。 5.7.2 介电强度试验 在 5.7.1所列的各部位,施加频率为 50Hz 5Hz、有效值为表 4规定值的工频试验电压(也
16、可采用直 流电压,试验电压为交流电压有效值的 1.4倍),历时 1min。试验期间不应出现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 表 4 绝缘试验的试验等级 额定绝缘电压 U i ( V) 绝缘电阻测试仪器的电压等级( V) 介电强度试验电压( kV) U i 60 250 1.0( 1.4) 60 U i 300 500 2.0( 2.8) 400 U i 660 1000 2.5( 3.5) 注:括号内数据为直流介电强度试验值。 5.8 电池箱连接器试验 5.8.1 导向浮动试验 导向浮动试验如下: a) 试验位置应为水平安装,如图 1 所示。 图 1 电池箱连接器正常安装位置图 Q / GDW11173
17、2014 6 b) 试验装置上将电池箱连接器插座固定,安装电池箱连接器插头的装置可以调节插头与插座之间 的位移,即沿横向轴、垂直轴和纵向轴方向最多偏移 5mm,以纵向轴为基准沿横向轴和垂直 轴方向最多偏移 1。 c) 电池箱连接器插头插入拔出速度为( 50 10) mm/s。 d) 电池箱连接器插头与插座分开应至少 50mm。 e) 试验偏移参数按表 5 的规定设置。 f) 试验程序为每个方向 5 个测试周期,一个测试周期由一个插入行程和一个拔出行程组成。 g) 按照上述条件测试时,每个测试周期电池箱连接器应能正常插入和拔出,各对应触头应能可靠 接通和分断。 表 5 偏移插拔试验参数 正向 反
18、向 方向 符号 值 符号 值 X +x 5mm -x -5mm Y +y 5mm -y -5mm Z +z 5mm -z -5mm 1 - -1 + 1 - -1 注:对于针孔耦合式电池箱连接器, X 方向试验根据制造商产品技术条件确定是否适用。 5.8.2 插拔力试验 5.8.2.1 针孔耦合式电池箱连接器插入力和拔出力试验 针孔耦合式电池想连接器插入力和拔出力试验如下: a) 试验装置上将电池箱连接器插座固定。 b) 电池箱连接器插头插入和拔出速度为 100mm/min, 通过仪器测量电池箱连接器插头与插座之间 的插入力和拔出力。试验周期数为 5 次。 c) 按照上述条件测试时,每个测试周
19、期电池箱连接器插头插入和拔出插座的全过程的力应满足 Q/GDW 685 或者 Q/GDW 686 中 6.2.2.2 条 c)的要求。 5.8.2.2 平面耦合式电池箱连接器接触压紧力试验 平面耦合式电池想连接器接触压紧力试验如下: a) 试验装置上将电池箱连接器插座固定。 b) 电池箱连接器插头插入速度为 0.1m/min, 通过仪器测量电池箱连接器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接触压 紧力。试验周期数为 5 次。 c) 按照上述条件测试时,每个测试周期电池箱连接器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最小接触压紧力应满足: 强电触头不小于 150N,弱电触头不小于 100N。 5.8.3 温升试验 温升试验如下: a) 试验
20、在 25 5环境温度下进行,电池箱连接器安装为正常使用位置,可拆线端子应连接规定 横截面积长度至少为 2m 的电缆进行试验,不可拆线端子按制造商提供的电缆进行试验。 b) 按照 GB/T 11918 2001 第 22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测试电流为直流电,具体电流值见表 6 (代替 GB/T 11918 2001 中的表 8)。达到温度稳定状态后读取温升数值,电池箱连接器触头 的温升不应超过 50K。 Q / GDW11173 2014 7 注: 在不少于 10分钟的间隔时间内的连续 3次读数的温升值低于 2K,则可以认为达到了温度稳定状态。 表 6 温升试验的测试电流和连接导线横截面积
21、触头额定电流( A) 测试电流( A) 导线横截面积( mm 2 ) 2 2 0.5 20 22 2.5 125 125 50 250 250 150 400 400 240 5.8.4 机械寿命试验 机械寿命试验如下: a) 试验装置上将电池箱连接器插座固定,固定电池箱连接器插头的活动部件做往复插拔运动,电 池箱连接器插头插入和拔出速度为( 50 10) mm/s,插头与插座分开距离为 50mm,共进行空 载插拔循环 10000 次。 b) 试验结束后,检查电池箱连接器应满足: 1) 附件或导引浮动装置能继续使用; 2) 无外壳、隔板或防护的劣化; 3) 无电气连接或机械连接松脱; 4) 无
22、密封胶渗漏; 5) 高压触头接触电阻不超过 0.3m,低压触头接触电阻不超过 5m; 6) 介电强度测试满足 5.7.2 的要求。 5.9 电子控制单元试验 搭建电子控制单元需要监测的电压、电流和温度采集电路,并连接相应的试验测量仪器和数据通信 显示装置。其中单体电压采集通道数不少于 5个,温度采集通道数不少于 2个。 5.9.1 总电压测量精度试验 总电压测量精度试实验如下: a) 将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源电压设定为 14V 0.2V(标称 12V)或 28V 0.4V(标称 24V),设 定电池总电压测量值 U Z0 在上、下限范围内,分别记录电子控制单元的电池总电压采集值 U Z 。 总电
23、压测量精度不应超过 0.5%。 b) 总电压测量精度按公式( 1)计算: 0 0 100% ZZ UZ Z UU U ( 1) 式中: UZ 总电压测量精度; U Z 电子控制单元的电池总电压采集值; U Z0 设定的电池总电压测量值。 注: 电池总电压测量值上、下限范围宜按电池箱标称电压值的 50% 125%选取。 5.9.2 电流测量精度试验 电流测量精度试验如下: Q / GDW11173 2014 8 a) 将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源电压设定为 14V 0.2V(标称 12V)或 28V 0.4V(标称 24V),设 定电池电流测量值 I Z0 在上、下限范围内,分别记录电子控制单元的电池
24、电流采集值 I Z 。电流 值 30A 时,电流测量精度不超过 0.5A;电流值 30A 时,电流测量精度不应超过 1.5%。 b) 电流测量精度按公式( 2)计算: 0 0 100% ZZ I Z II I ( 2) 式中: I 电流测量精度; I Z 电子控制单元的电池电流采集值; I Z0 设定的电池电流测量值。 注: 电池电流测量值上、下限范围宜按电池箱连接器额定电流值的 0% 125%选取。 5.9.3 单体电压测量精度试验 单体电压测量精度试验如下: a) 将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源电压设定为 14V 0.2V(标称 12V)或 28V 0.4V(标称 24V),设 定电池单体电压测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DW 11173-2014 电动汽车快换电池箱检验试验规范 11173 2014 电动汽车 电池 检验 试验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