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松县复兴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从而创造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故可产生新基因,创造出新品种。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不能产生新基因。故选 A 考点: 各种育种方法的区别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各种诱变育种的原理、优缺点、过程、实例 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 ) A对基因型的
2、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完全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 答案: B 试题分析: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隐性基因的频率会降低,但是不会完全灭绝。选 B 考点: 学生对读题能力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提高读题能力。 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 ) A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 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C 中性状变化不是由于环境引起的,变异在环境选择之前。
3、故选 A。 考点: 生物的进化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进化的实质。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为了躲避天敌;天敌的视觉越来越发达为了能捕捉到昆虫;这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过程。 考点: 自然选择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自然选择 科学家发现某地某种蝴蝶在 1863年和 1963年不同体色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 B
4、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逐渐产生生殖隔离 C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进化成中间体色个体 D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1863到 1963年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被淘汰,中间体色个体适应环境,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存活下来。选 D 考点: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学会用自然选择来解释实例 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这种方式不需要下列哪一环节的作用 ( )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 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 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
5、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种形成一般步骤: (原材料) (定向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新物种) 故选 B 考点: 物种形成的方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物种形成的步骤 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种就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种群, 错; 正确; 生殖隔离是新
6、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正确 物种形成标志达到生殖隔离,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形成,比如同地物种的形成(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 错误 选 B 考点: 物种与种群的区别;物种的定义、形成条件。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物种和种群之间的关系 鲸和鱼是不同纲的动物,但它们具有相似的体型,是由于( ) A自然的偶然巧合 B进化方向相同 C相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D有共同祖先 答案: C 试题分析:鲸和鱼是流线型的身体都是为了适应水生环境而非进化的方向相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 C 考点: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起到决定作用。 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在生
7、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 ) A易发生变异的个体 B体型高大的个体 C结构复杂的个体 D具有适应环境形状的个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故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是具有适应环境形状的个体 考点: 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 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由于( ) A适者生存的结果 B遗传变异的结果 C生存斗争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适者生存:适应环境变化
8、的存活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符合题意。 考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 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蟹类捕食海洋蜗牛,外壳较薄的个体容易被捕食,较厚的不易被捕食,存活下来,故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考点: 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解释。 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 a 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
9、a1 和 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 b和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 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 a2同域分布,向 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和 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 c和 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 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 b和 d是同一物种 D 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 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 c和 d是不同物种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中 b和 d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 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错误 B中由于 b和 c是不同物种,故可能 c和 d也是不同物种,即存在生殖隔离 正确 C、 D中判断
10、两个种群是否是同一物种,要看它们之间有没存在生殖隔离,与原来群体的基因频率无关。 C D错误 考点: 物种形成的条件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识记物种形成的标志 在一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基因 A和基因 a的频率为( ) 基因型 AA Aa aa 比例 18 % 78 % 4 % A 18 %, 82 % B 36 %, 64 % C 57 %, 43 % D 80 %, 20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AA%+1/2Aa%=18%+78%=57% a%=“1-“ A%=“43%“ 选 C 考点: 基因频率的计算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已知
11、基因型频率如何计算基因频率。 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 BB、 Bb 为灰身, 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 80%为 BB的个体, 20%为 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 Bb 的比例是 ( ) A.25% B.32% C.50% D.64% 答案: B 试题分析: 80%为 BB的个体, 20%为 bb的个体,群体随 机交配即 80%BB既可以是父本也可以说母本, 20%bb也是。 棋盘法: 母本 父本 80%BB 20%bb 80%BB 16%Bb 20%bb 16%Bb Bb%=“32%“ 选 B 考点: “随机交配 ”的理解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
12、学生应区别 “自交 ”和 “随机交配 ”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才能导致生殖隔离 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基因交流 D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不能交配,或者是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物种的形成有两种: 渐变式:可以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达到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 骤变式:用秋水仙素处理,比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就是不同的物种,这个不需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故 B错误 考点: 隔离的定义
13、、分类、物种形成的条件。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隔离的定义。 水母发光蛋白由 236个氨基酸构成,其中 Asp、 Gly和 Ser构成发光环,现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基因。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 (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基因作为标记基因,而标记基因的作用就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选 C 考点: 标记基因的作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熟悉基因工程的步骤、原理。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 能自主复制
14、不能自主复制 结构很小 成分为 蛋白质 环状 RNA 环状 DNA 能 “友好 ”地 “借居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质粒是一种环状 DNA,基因工程中常常作为运载体,因为它结构很小、能自主复制并能 “友好 ”地 “借居 ”;即选 C 考点: 质粒作为运载体的优点。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质粒作为运载体的原因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组 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为重组质粒受体细胞是因为质粒易进入细菌细胞且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答案:
15、C 试题分析: A中运载体不是工具酶;错误 B中的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点核苷酸序列,不是说所有的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错误 C基因工程的结果是让目的基因完成表达,生产出目的基因的产物,选择细菌作为受体细胞的重要条件就是能够快速繁殖。正确 D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错误 考点: 基因工程的具体过程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并识 记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 南瓜的果实中白色 W对黄色 w为显性,盘状 D对球状 d为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下面各项中,杂交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是( ) A WwDdwwdd B WWDdWWd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省 宿松县 复兴 中学 第二次 月考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