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二下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是沿 P地 (40N,11630E)和 Q 地 (30N,12015E)所作的一幅地形剖面图,图中河流 R1、 R2、 R3、 R4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占全国年径流量的 0.8%、 2.1%、1.8%和 37%。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R1、 R2、 R3、 R4四条河流的名称分别是 ( ) A黄河、钱塘江、长江、珠江 B松花江、黄河、海河、长江 C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D黄河、淮河、长江、珠江 【小题 2】对以上河流的整治工作,首要任务都是 ( ) A发电 B防洪 C灌溉 D航运 答案: 【小题
2、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 P地到 Q 地的地形剖面图结合经纬位置及年径流量的比例,可判断出 R1、 R2、 R3、 R4的河流名称。 【小题 2】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都处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加之地势低平,河道排水不畅易出现洪水。河流的整治工作,首要任务都是防洪。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开发利用方向等问题。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即可作答。另外,本类题目还可借助流域局部地形图、土地利用状况图、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基本信息考查流域的地理特征与流域的综合开发等知识点。 读黄河干支流
3、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判断题。 【小题 1】有关 、 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 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 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 净化能力强 D 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小题 2】从 河段到 河段,黄河干流( ) A平均流量明显加大 B地势逐渐降低 C含沙量显著增大 D结冰期逐渐变短 【小题 3】最适宜对乙地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直接监测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数字地球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技术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
4、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两区域的水质状况都为超 V类水,即水质都较差,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 处为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其水质差应与灌溉农业的发展有关,而该地区气候较干旱,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 处河段附近有钢铁工业城市 包头,为内蒙古主要的工业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会污染河水。故水质较差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染。 【小题 2】结合图示从 河段到 河段流经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故水量逐渐减少, A错误;河流总是自高处向低处流, B正确;该区域为黄河上游,含沙量较小, C错误;由于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故结冰期变长, D错误。 【小题 3】监测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可利用遥 感
5、的影像资料获得。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河流特征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分析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解答时需结合具体区域来进行分析。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小题 2】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答案: 【小题 1】
6、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应处于季风区。分布有丘陵地形房屋背山面河而建,而且屋顶为尖顶,是明显的南方住宅特点。 【小题 2】我国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因此该聚落位于丘陵的南坡地带。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 点评:本题通过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考查聚落形态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解答时紧密结合图示的具体信息来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对应知识点。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 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 187 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 17 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 36 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 9个省区,占
7、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99,据此回答以下题。 【小题 1】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省区简称 )( )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 【小题 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 【小题 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小题 4】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
8、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信息,并结合我国的行政区域地理面积来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我国的荒漠土地面积大小排序。 【小题 2】冻融荒漠化主要就是因为寒冷而导致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高寒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小题 3】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化主要分布于绿洲边缘,故防治荒漠化主要措施是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小题 4】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目标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
9、态环境问题和建设、治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属于知识性试题。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高目标,故可以把试题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学生即可简单作答。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信息,判断我国的荒漠化分布的差异,并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环境分析。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读 “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布图 ”,回答以下题。 【小题 1】新疆一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完成设计的课题,分两组进行实验探究:甲组直接在地里种植西瓜,乙组在地上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西瓜。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可能是 ( ) A西瓜品质与农药残留的关系 B西瓜品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C西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D西瓜品质
10、与昼夜温差的关系 【小题 2】新疆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 ( ) 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气候恶化,沙尘暴危害加剧 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地下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的实验主要改变的就是地表性质。在地上覆盖一层砾石一方面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另一方面就是砾石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聚。所以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可能是西瓜品质与昼夜温差的关系。 【小题 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降水少,所以限制该地农业发展的条件是水资源不足。大规模发展
11、特色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沙尘暴危害加剧,气候恶化。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答时根据新疆的地理位置分析该区域 的地理特征及环境问题。另外学生需明确地表形态的改变加剧了当地的昼夜温差的变化幅度从而有利于糖分的积聚。 读图,回答以下题。 【小题 1】 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小题 2】有关 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 区域北部为重要
12、的粮棉产区 D 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 为德国,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为我国湖南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 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故选 B。 【小题 2】 为湖南,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为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其南部电子工业不发达。故选 C。 考点:主要考查了德国和我国湖南省地理区域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只要熟练掌握德国和我国湖南省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即可作答。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右图中 0点为 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
13、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 (109E,34N)向正西偏 531 km,向正北偏 448 km。 P1, 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 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回答以下题。 【小题 1】图中 O 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面积锐减 D生态用水紧张 【小题 2】关于 1980年到 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心从 0点移到 P。点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B重心从 0点移到 P:点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C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D在气候和某种
14、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向正西 531 km,相当于 5到 6个经度,即102E附近,向正北 448 km,相当于 4个纬度,即 38N 附近。根据以上坐标可知 O 点大致位于我国甘肃河西走廊,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小题 2】重心向 P1点移动是因为气候变暖,东部地区降水增多引起的,而向P2移动不仅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 ,还有其他的人为影响因素,如南方地区的封山育林等;由图可知,气候的影响强度大于某种人为因素,在这两者共同作用下,重心将向东北移动。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5、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土地覆盖重心的图示含义及向 P1、 P2点迁移的影响因素。答题时结合相关的地图知识明确 O 点的地理坐标进而分析其环境问题及重心迁移的影响因素。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 )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小题 2】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景观图可以看出该地位于我国的草原牧区,草原牧区风能资源丰富
16、,其因地制宜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途径是利用风力发电。 【小题 2】由于该地区的过度放牧,使荒漠化程度加剧。最有效措施是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防风固沙。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区域典型建筑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环境问题和荒漠化治理措施。 自然地理环境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巴黎将在其北部建一卫星城,其城市规划布局将采用上图 D区域的布局模式,主要考虑的环境要素是 ( ) A河流的流向 B地形的起伏 C人们的审美观念 D主导风向 【小题 2】该卫星城建好后,某出租车公司要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安徽 涡阳 中高 下期 第一次 质量 检测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