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校高二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 “和 ”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孟子、荀子 D庄子、孔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诸子思想的理解。孔子的 “以和为贵 ”,以及他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苟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庄子提倡 “无为而治 ”认为人与天
2、 “不相胜 ”,因此人应该顺应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老子比较倾向阴阳,注重阴阳对立概念的倚伏变化,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朴素辩证法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庄子、孔子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 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 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答案: A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科技内容,同样的科技在不同国家中地位不同取决于社会环境。鲁迅的话反映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不同作用。在中国,由于小农经济和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四大发明没有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宋元时期,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当时正值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欧洲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制度的变革。这说明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4、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墨子从节俭,孟子和商鞅从土地的角度出发,因此他们的立论 不同排除 A和 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为考虑,只是各有不同的论点及做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 南怀瑾在谈历史与人生中认为 “儒道
5、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不但 兼济天下 与 独善其身 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的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 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 ,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理念。 ”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极力盛赞儒家文化对塑建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B崇尚道家自然本真,注重个人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C认为儒道两家的文化离异而对立,但又相互补充而协调 D儒道两家的文化有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但扬儒抑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儒道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 ”说明了儒道两家的文化
6、离异而对立, 兼济天下 与 独善其身 、 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 又说明了儒道相互补充而协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孟儒学 观察下侧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他的书法体现了 A运笔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B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C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表达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 D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平庸无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宝塔碑,此碑是颜真卿 44岁时书,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
7、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历代书法特点总结: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晋人尚韵 -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唐人尚法 -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 -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 书凤,正是在 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 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 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
8、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 根据题干中的 “唐朝 ”这一时间信息也可得出答案: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书法成就 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小篆和汉隶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B汉字发展为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C汉隶古朴凝重、魏碑挺拔有力、草书飞舞飘逸、楷书从容工稳 D宋明书法注重法度而忽略个性 答案: D 试题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宋人尚意 -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凤,正是在 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 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所以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
9、艺术 书法成就 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受社会环境和政治的影响,下列叙述不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A北宋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 B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描绘对象以江南风光为主,构图不追求对称 C元代的山水画体现了南方士人在国家统一后的舒畅淋漓 的心态 D明代朱耷的笔下的鱼是 “瞪眼鱼 ”,鸟是 “伤心鸟 ”,表现明亡之后的悲情愤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人化于元代 ”,是元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元是十三世纪后半叶以蒙古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南方士人社会地位低下。特殊的政治氛围导致了一大批遣民画家的崛起,文人画的发展更为
10、迅速,以至成为画坛的主流。元代山水画则把它当作移情寄兴的手段,借以表现画家的自我人格与个性,表达了冷眼观世的超然心态和在自然中寻求一方净土的诉求。所以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绘画成就 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看图选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本质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基本上唐朝形成,以王维
11、为代表。所以选王冕的墨梅图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 艺术 绘画成就 两宋时期风俗画出现并且日益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画家要摆脱隋唐的画风 B受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影响 C宋徽宗大力倡导的结果 D商业和城市发展导致市民阶层扩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两宋时期形成绘画特色的原因。经回忆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绘画特色出现的原因是商业和城市发展导致市民阶层扩大。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两宋绘画成就 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 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 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
12、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联系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与史料矛盾。 1840年刚刚开放,交流不会太深; B项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此属于印象画派。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环境不同; C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传统的重农抑商和重义轻利,以及封建地主观念,并没有促进文化上的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带来了大机器时
13、代,是环境恶化,人们反而向往美好环境生活。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明清绘画成就 中唐时期的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他所强调的是 A文章必须记载历史 B文学艺术必须真实 C诗歌要反映民生疾苦 D希望得到皇帝赏识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为时而著 ”,是说创作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事而作 ”,指创作要
14、缘事而发,于事有益、突出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真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唐代文学成就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 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拜金主义盛行 C商品经济发展 D轻商思想淡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又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为基础的。明代中叶以
15、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小说本身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优势,与时代具有契合性,因而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据载,三庆班于 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据此,京剧兴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受统治阶级的推崇 C融合吸收了多个剧种曲调 D京剧艺术的
16、大 众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为基本常识题,考查的是 “京剧的出现(同光十三绝) ” 等考点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选择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清代戏剧 中国古代戏曲舞台上,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从一部戏曲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和捕捉到:社会经济、阶级结构、文化特征、统治政策、社会心理。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城市经济繁荣发达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元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又没有恢复科举制度。元
17、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密切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 表述不准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艺术成就 戏剧 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 “中国雪 ”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中国雪 ”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由材料中的 “(它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可知指的是火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火药在13世纪传到欧洲,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发挥
18、了重大作用,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里的 “先天不足 ”是指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 “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 ”是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兴经济发展力量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9、要求,由于这种经济力量本身的弱小,尚不足以完全推翻封建的生产方式,反映在思想层面上就是这些思想家们尚不能提出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案,而只能倡导改革封建制度中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项错 误,出现早起启蒙思想的根源不是知识分子力量是否强大; C、 D项并非根本原因,都未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明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明清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
20、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 度 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是并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来,还是固守封建的政治制度。因此 B 项错误,故选 B。“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公其是非于学校 ”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虽未提出近代的社会方案,但是也提出了提高相权制约君权的思想,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也具有进步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思想
21、文化的发展 明代思想文化 论语 述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体现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鼓励学思结合 B启发式教学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答案: B 终孔子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种思想能否被重视要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 A选项说法本身不正确, “无为而治 ”的思想是庄子的思想。孔子创立
22、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所以 B选项说法错误。 D选项说法也错误,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这种政治上的不得意,才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 道德经载: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 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辽宁 沈阳市 东北 育才 校高二 上期 第一次 段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