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 B公田的大量抛荒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商鞅变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认为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C 项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是指生产工具的进步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 ABD三项均不符合这一观点,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商鞅变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
2、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B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殖民地半殖民地出现民族工商业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必然导致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二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不仅要求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还要求向海外输出剩余资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是 D 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 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 “19世纪 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清末 “新政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洋务运动从 19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在中国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到19世纪 90 年代失败,没有使中国富强。 B、 C、 D三项都是政治运动,与材料不符,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思想 解放的潮流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对中国
4、近代化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 B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 C兴办新式学校,派遣学生出国学习 D建立了一支近代海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引进的新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抵制外国资本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洋务运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
5、设厂的限制 B清政府设立商部积极推动工商业 C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促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商企业(帝国主义资本)和洋务企业(官僚主义资本)的刺激多为压抑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无法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BD三项均可作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原因,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37 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这说明 A官僚资
6、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 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 C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 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A项互利双赢说法与低价收购和控股的史实不符, B 项仅凭一家公司的例子不能代表整个民族工业,D项说法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民族工业主动依靠官僚资本,反倒是被迫收购,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统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现代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
7、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 A项错误;只从表格数据看不出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B项错误;维新变法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项错误;注意表格中工人人数的增加,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战期间,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发展迅速,到 1921年就获得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这说明影响其发展的最主
8、要因素是 A国内的市场 B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中国,因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史称 “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下面是大公报的一则征婚广告: “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礼仪悉照文明通例 ” 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A 19世纪中期 B 20世纪初期 C 20世纪中期 D 20世纪后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9、,由题中 “大公报 ” “征婚公告 ”“通晓中西学术 ”等字眼可判断出这是在戊戌变法( 1898)以后的事,发生在 20世纪初,因为此时中国大量的接收来到西方的思想 观念 习俗。如提倡婚姻的自由。而 C项 20世纪中期则不可能,因为此时的中国人还是回到了相对保守的时代,不可能上报征婚。 D项 20世纪后期 虽然有少数,担不是最早,可排除。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 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 B华冠儒服 C男女礼服 D列宁服 答案: A 试题分析: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B项是中国的传统服装, C项是西方的服装, D项是苏联的服装。中山装是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西装样式,亲自主持设计一种服装式样;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鸦片战争后吸收了西装的优点,成为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所以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装的变化 “斯大林模式 ”的主要表现有 “计划就是法令 ” 以市场引导经济 给集体农庄庄员一片自留地 让农民为工业化交纳 “贡税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
11、力, 两项属于 “斯大林模式 ”的内容, 属于后期改革的相关举措,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上述美国民谣反映 A经济危机的爆发 B胡佛下台 C示威者与警察冲突 D “工业复兴法 ”的实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梅隆 ”、“胡佛 ”、 “华尔街 ”等字眼都指向 “19291933 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胡佛敲起钟 ”说明胡佛未下台, BD两项错误; C项材料无法反映。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
12、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罗斯福新政 据估计,今 天在美国有 6000家公司推行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使得公司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趋势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B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D “新中间阶层 ”不断扩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导致职工拥有大量股票,出现股票分散化的趋势,人们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
13、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的共同点有 改革都导致了苏联政治局势的失控 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了改革 改革中都提倡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要求学生据基本史实进行比较。选项 是指戈尔巴乔夫改革,选项 仅仅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故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B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C新产品大量涌现 D科技发展与工业生产的迅速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科技发展与工业生产的迅速结合。 D项更能体现出突出特点,故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马克思说: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表明 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
15、的标志 B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蒸汽和机器的发明 C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原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生产的商品远远的无法满足市 场的需要,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故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马克思说: “英国 (在印度 编者注 )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文中所说的 “工具 ”是指 A推动了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传播了新
16、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导致了印度民族起义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的 “革命 ”是指工业革命,而印度属于殖民地地区,题目设问是 “工具 ”即方式,而 ABD三项均是结果(影响)不属于方式的范畴,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男耕女织 ”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 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答案
17、: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否与经济形式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更准确地说,小农经济形式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结构的稳定发展,小农经济属于一种生产劳动关系,跟家庭结构没有什么牵扯。 ABC三项均说法正确,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商业的发展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所反映生产方式属于 A劳动者集体劳动 B小农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 D个体农业经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 “井田制 ”。这种土地的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山东济南 中高 一下 期期 质检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