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 “世飨堂 ”的两块牌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B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 C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 D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的宗祠牌匾就形式而言反映了宗法血缘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就内容来说体现了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心理和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所以 A B C三项表述符合题意和史实, D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故答案: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点评: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具体内容:本题主要考察
2、宗法制的具体内容,解题的关键就是必须牢固掌握教材中有关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对于宗法制内容的考察,高考中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宗法制的内容和影响,尤其是影响与现当代生活还紧密相关,例如,祭祖,同姓寻根等。 下列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2001年成立,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宣言,形成了 “上海共识 ” B它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C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D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
3、立宣言,与会各国协商一致同意了以 “上海精神 ”以解决各成员国间的边境问题,所以 A项说法不够准确, 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A。 考点: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点评: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性国 际组织的创建;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领友好合作关系,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这些内容需要牢记。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是 A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 “九二共识 ” B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两岸实现了 “三通 ” D连战率 “和平之旅 ”访问祖国大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4、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 “九二共识 ”,即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所以答案:选 A, B项出现在 1981年, C项在 2008年得以实现,D项发生在 2005年。 考点:两岸关系的发展 点评: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 30年来的真正停火; 80年代以来, “通邮、通航、通商 ”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1992年,在 “海峡两岸均坚持只有一个中国 ”原则上达成共识; 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2002年, “十六大 ”再次强调 “一
5、国两制 ”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2008年,两岸实现 “三通 ”。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 “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 ”这里 “很大的成就 ”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 ”是指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和平谈判,尽管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6、,但会议还是取得了一定的重大成果,即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说法不符合上述史实特征。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重庆谈判 点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 牍膊 惩 竦痴谥厍旖 辛宋 3天的和平谈判,史 称重庆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 1945年8月 29日开始,至 10月 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 “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
7、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 ”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 “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 皇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 ”。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打破了 皇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 ”描述了平型关战役的重大影响,抗战初期中国八路军取得了首次对日战争的胜利,即平型关大捷,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勇气和信心,所以答案:选 B, A项战役以失败而告终, C项发生在抗战中期, D项是国民党取得抗战之后最大规模的胜利战争。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中中
8、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同日寇展开了浴血奋战,取得了几次比较辉煌的胜利战役,其中中共领导组织的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是最突出的事例,国民党方面是台儿庄大捷,对此学生必须牢记,尤其是百团大战的战争特点是高考中的常考对象。 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他把中国共产党提高到了生气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批驳了所谓中共不过是从属于莫斯科之傀儡的看法,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 “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 ”的局面开创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 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土生土
9、长的共产主义 ”是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指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这种现象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既已出现,即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产生,所以答案:选B, A项毛泽东思想尚未形成, C D两项毛泽东思想分别处于成熟和进一步发展时期。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 泽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 有人认为 “五四 ”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 “现
10、代与西方 ”、 “传统与中国 ”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都已经提出了。下列观点与该说法一致的是 A “五四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五四 ”彰显了彻底的反传统精神 C “五四 ”是探索的延续 D “五四 ”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五四运动提出的时代问题在在晚清时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都已经涉及,这能反映出五四运动继承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探索精神,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含义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
11、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鲁迅说: “至于 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应该说有的,但绝非 以夷制夷 ,倒是 以夷制华 。 ”近代中国由 “以夷制夷 ”向 “以夷制华 ”的转变,反映了 A民族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B清政府逐步成为西方侵华的工具 C列强侵华策略的重大改变 D中国外交自主性、独立性完全丧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自强派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试图通过 “以
12、夷制夷 ”的手段实现国家的独立;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 “以夷制华 ”的情形,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工具,所以由 “以夷制夷 ”向 “以夷制华 ”的转变反映了清政府逐步成为西方侵华的工具趋势,故答案:选 B, A C两项与上述史实特征的含义不符, D项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辛丑条约的签订 点评:八国联军侵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清政府被迫与西方 11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产生最重要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其二,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这成为此后中国革命必须面对的现实国情。 费
13、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 帝国主义侵略 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 半殖民地 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 “趋势 ”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
14、,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展开,所以从此角度出发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答案:选 D, A B两项是从阶级斗争史观得出的结论, C项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 点评:从不同的史观角度重新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为这首先涉及到对常见史观内涵的理解,常见 的六大史观分别是: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生态史观和社会史观。其次,从某种史观剖析重大历史现象和运动又涉及到历史评价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建议学生们在平时多做相关的练习实践以增强对该内涵的理解
15、和把握。 对下列三幅图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美国 1787年宪法 法国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这是三部能够体现启蒙思想原则的法律文件 B这三部法律文件的执行效果不同 C这三部法律文件都能体现主权在民思想 D这三部法律文件都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三幅图片分别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美国 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的理论纲领 人权宣言和中国辛亥革命的产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这是三部能够体现启蒙思想原则和资产阶级革命理念,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实行五权宪法而非三权分立,所以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C三
16、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D项。 考点:西方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 点评:高考对西方有关法律知识的考察有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和拿破仑法典,因此应对 此项内容作系统的归纳。当然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献的考查更是重中之重: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1787年美国宪法以及法国 1875年宪法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文献,他们都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产物。高考对其的考查一方面涉及到这些法律的实质问题,另一方面主要考查该国法律与政体之间的紧密关系。 史记记载: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 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
17、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秦因留楚王,要以剖巫、黔中之郡。 ”对以 上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 B郡、县多设于诸侯的直属领地或新征服的地方 C秦统一中国以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 D秦统一中国以前,已经出现诸侯国与郡县并存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郡县设置已经出现,但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时才普遍推行郡县制,所以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含义,故答案: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 郡县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郡县制相关内容 的理解能力。郡县制发端
18、与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是指社会底层人员也可通过科举考试的办法进入仕途,科举制的出现有利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社会流动,所以答案:选 D,A B C三
19、项的选拔标准与科举制有明显不同。 考点:科举制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的影响的分析,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一种重要制度,不等同于教育制度,其最主要的职能是为中央集权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科举制的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和作用 科举制的演变。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专制程度的加强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最主要条件 D武力夺取政
20、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说明了梁启超重在论述影响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程度的逐步强化因素,从中不难发现专制程度的加强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国家统一的基础在于经济文化的统一而非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也是建立在特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考点: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最突出的特点,这一制度与以古希腊民主政治为首的西方政治制度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原因在于 两地生产方式的不同。在中国这一制度在秦代正式确
21、立,此后随着王朝的更迭不断得以强化。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就会想起那些缔造这个帝国的人们。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 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就像为她的节日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礼物。 ”材料中伯利克里强调的是 A平民政体 B公民意识 C法律至上 D权力制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 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 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 ”说明伯利克里强调的是公民意识对维护城邦安全的重要意义,
22、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出来。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高考改革中高度关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有关内容,就本题而言主要考察古希腊民主政治发生过程中两次重大改革的比较: 梭伦改革奠定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伯利克里时期古希腊民主达到顶峰。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对罗马法作了这样的阐述: “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 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这种法治观不包括 A法律是公共
23、意志的体现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重视法律程序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国家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 ”说明了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能够说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 A B D三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 C项说法材料中并未体现,故答案:选 C。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内容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如下几项特点: 以维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体系宏大,内容细致; 发展过程复杂但能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无锡市 下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