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就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张謇的企业发展较快,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侵略造成的;而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张謇的企业无力与之竞争,故很快走了下坡路,这整体上是由于中国没有取得完整的独立导致无力保护民族工业造成的。故正确答案:为 C项。 A项错误,民族工业发展缓慢曲折主要是外国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
2、 BD项是 C项表现。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战后发展却摔落下来。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无法独立的顺利的发展民族工业。与此相关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他时期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国名 B国民权利 C政体 D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发生变化了,辛亥革命后国家名称为中华民国; B项发生了变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提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项发生了变化,从君主专制政体到
3、共和政体。社会矛盾并未发生变化。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都未发生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 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历史事件是 ( ) A镇压 “二次革命 ”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D改 “中华民国 ”为 “中华帝国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项都能够体现出袁世凯的反动性,暴露了妄图破坏民主政治建立帝制 的野心,但是
4、不是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的标志。 C项是从法律上确保了自己权利世袭,至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D项错误,袁世凯并未将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 考点:袁世凯独裁 点评: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采用暴力的手段刺杀了宋教仁。孙中山在迷梦中猛醒。主张武力讨伐袁世凯,这就是二次革命。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会后,又修改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为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彻底暴露了独裁的嘴脸。 促使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特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国家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 特区采 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 特区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备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79年开始建立经济特区以
5、来,经济特区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特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家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特区采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特区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备。因此 都是特区快速发展的原因。故选 D。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兴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的政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90年代开放浦东,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 ) 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两者的主要区
6、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两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 根本任务没有变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分为两 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的不同,分别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走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但是二者的根本任务都是反帝反封,任务没有发生变化。因此 正确,故选 D。 考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点评:此题考查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工人阶级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从此中国的革命有了新的阶级的领导,决定了中国的革
7、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 ( ) 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十月革命的推动 D无产阶级的壮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性质转变及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故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 B。 ACD三项都未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这
8、是中国近代社会变化进步的最根本的力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同时,无产阶级力量得到提高增强,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中国国民党的性质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B官僚资产阶级政党 C无产阶级政党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答案: D 试题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中国国民党的性质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是以联俄联共扶住农工为三大政策的。故选 D。AC 项表述都不准确; B项是在 20世纪 30年代出现的,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20年代。 考点:国民大革命 点评: 1924年国民
9、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实现,进行了大革命运动,当革命顺利前进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民党的性质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革命最终失败。这个我们留下了两个血的教训: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发展 自己的武装。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共三大的功绩、北伐战争等都需要了解。 大革命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得到最深刻的教训是 ( )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中共始终坚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和共产党纲领和主张,因此 B、 D不
10、正确。 A、 C相比, A更准确,大革命失败给我们留下了两个血的教训: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发展自己的武装。 考点:国民大革命 点评: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 国共合作实现并进行了北伐战争,当革命顺利前进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革命最终失败。这个我们留下了两个血的教训: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发展自己的武装。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政策等都需要了解。 下列各项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 A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 B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制度 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主张用西方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因
11、此 A项正确, C项不符合洋务运动,故选 C。 B项正确,洋务派创办的一些民用企业为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作用; D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是在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下产生的。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使中国走向富强。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 A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B清政府出兵援助朝鲜镇压起义 C丰岛海战 D黄海海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
12、。 1894年 7月,日军袭击清政府运兵船,甲午战争爆发。故选 C。 A项是导火线; B项是清政府应邀帮助朝鲜镇压农民起义,中日之间并未发生战争; D项是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 考点:甲午战争 点评: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爆发的标志。甲午战争,虽然出现了大批的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但是依然是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非舰队的实力。甲午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以下对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 19世纪 70年代前后 B始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C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两面性 D最初
13、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是由官僚和地主等投资兴办民族工业而产生。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既有反抗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因此 ACD均正确。 B项错误,在反对外国侵略中,民族资产阶级是联合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 考点:民族资产阶级与民族工业 点评:民族工业产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严酷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局面。这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既有革命的一面,也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与此相关的民
14、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需要掌握: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太平天国从全盛时期到战略防御的转折点是 A北伐失 败 B天京变乱 C安庆失守 D天京陷落 答案: B 试题分析: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京变乱让清政府出现了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局面,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故选 B。 A项并未动摇太平天国的元气; CD项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卫战争。 考点:天京变乱 点评: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反映了农民阶级
15、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最终取得成功。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纲领、失败的原因、意义等都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在历次考试中经常出现。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是在 ( ) A大连 B旅顺 C花园口 D威海卫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是在旅顺口。故选B。日军在占领了朝鲜以后 ,于 1894年 10月 24日兵分两路对中国发动进攻,进犯大连和旅顺。在旅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C项是在抗战时期日军制造的惨案; D项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基地。 考点:甲午战争 点评:日军在占领了朝鲜以后,于 1894年 10月 24日兵分两路对中国发动进攻
16、。第一路在山县有朋大将率领下,从朝鲜义州攻击清军的鸭绿江防线;第二路以陆军大将大山岩为司令官,由海路在辽东半岛东岸的花园口登陆,进犯大连和旅顺。 11月 18日,日军开始进攻旅顺。 22日,旅顺失陷。 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罗斯福新政具体措施的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其一切措施都是服务于这一目的。 B、 C两项不符合历史实际, D项主要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此题考查的内容在教材
17、中没有明确叙述,可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运用排除法进行判断。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新政中,率先建立和恢复银行信贷体系,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为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调 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的运行。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推翻了统治中国 260多年的清王朝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
18、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掌握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准确理解 “封建君主专制 ”和 “封建制度 ”的区别。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只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而封建制度的废除是到解放以后才完成。因此 A正确 B错误,故答案:为 B。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从而也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 CD项正确。 考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点评:辛亥革命是 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结束了封建专制,建立了共和,颁布了约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 们的称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辛亥革命也带动了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 判断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其主要理由不包括 A革命派在政权内占有大多数 B以革命手段夺取政权 C颁布了反封建的法令措施 D政府不向帝国主义妥协 答案: D 试题分析:资产阶级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曾主张承认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订的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效。因此 D 项错误,故选 D。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府主要是从革命派在政权内占的比例和通过暴力的方式夺取的政权等角度进行分析。因此 ABC 都是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政府的理由。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革命党人组建了临时政府,革命党人占有多数席位。革命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
20、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政府内部也有大量的守旧势力和立宪派和旧官僚,他们的存在预示着革命政府重重危机,也反映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下图货币的发行,说明( ) A欧洲一体化开始 B欧洲联盟建立 C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形成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图反映的是欧元的诞生。欧元是欧洲一体化 加深的标志,是 1999年由欧盟发布的。故选 B。 A 项错误,欧洲一体化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的;C项错误,是迷惑项,无实际意义; D项是在 20世纪 70年代。 考点:欧洲一体化进程 点评:本题结合时政材料,考查学生对欧盟的发展过程和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欧元
21、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从此,欧洲的一体化由政治家的推动变成了民众自下而上的行为,极大地加强了欧洲内部的联合。欧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建设需要特别关注。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外,美洲的区域集 团化、亚洲的区域集团化也需要了解。 下列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使中国人民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B使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使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主要矛
22、盾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为主要的矛盾。因此 C 项说法错误; A 项正确,中国的主要矛盾额的变化决定了中心任务的变化;B项正确,中国逐渐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项正确,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点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进程被打断,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侵华国家中都有英国 B侵略方式主要是军事侵略 C侵略
23、者都抵达过天津白河口 D侵华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为最佳选择题,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意图是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当然是以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为主要意图。故选 D。 ABC三项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但是不是最佳选项。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是列强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侵略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材料主要说的是继续,而扩大主要体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的范围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明显扩大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 步加深。 社会主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吉林省 吉林 中高 上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