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四地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卷.doc
《2010年福建四地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福建四地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福建四地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卷 其他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孟子谓万章曰: “一乡之善士 ,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 ,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 ,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 论古之人。颂 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尚:同 “上 ”。 颂:同 “诵 ”。 (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又尚论古之人 “的意思是:又向上追论古代人物。 B “是尚友也 ”中的 “尚友 ”指的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C通过对如何交友的阐述,孟子提出了读书要 “知人论世 ”的见解。 D
2、孟子以层层推进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 ( 2)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 3分) 答: 答案:( 1) C(不是针对读书 ) ( 3分) (2)这其实就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的思想。孟子认为,只有和你相类似的人你才知道他的思想,也才会有共同语言。( 3分) 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 l00字左右 )( 5分) ( 1)请简述子夜中吴老太爷在上海受到的刺激。 ( 2)简述玛丝洛娃不小心毒死商人的过程。 答案: (1)答:吴老太 爷为避乱,从老家来到上海。一到上海, “机械的骚音,汽车的臭屁和女人身上的香气,霓虹电管的赤光 一切梦魇似的都市的精怪,毫无怜悯地压到
3、吴老太爷朽弱的心灵上,直到他只有目眩,只有耳鸣,只有头晕! ”可怜的吴老太爷终于忍受不住这现代性的刺激一命呜呼了。 (2) 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 (1 分 )茶房 (卡尔金庚 )和使女 (勃契诃娃 ),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 (1分 )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 (1分 )骗她说是安眠药。 (1分 )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 (1分 )结果商人被药死了。 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 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 2)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4)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KS*5U. ( 5)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 6)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 7)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 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 9)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 10)会桃花之芳园,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答案:( 1)吞声踯躅不敢言 ( 2)岩扉松径长寂寥 (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4)乾坤日夜浮 ( 5)石破天惊逗秋雨 ( 6)画船听雨眠 ( 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9)三顾频烦天下计 ( 10)序
5、天伦之乐事 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 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介词,表被动) C比得软脚病(近来) D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答案: B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吴来太爷从家乡带来太上感应篇。他死后感应篇成了他孙女蕙芳的精神慰藉。后来有一天吴荪甫带蕙芳出去欧洲游玩,感应篇掉到河里毁坏了。(子夜) B吴荪甫最后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杜竹斋的最后倒戈。杜竹斋是吴荪甫的姐夫,是一个十分有实力的金融资本家。他性格谨慎而又惟利是图,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吴荪甫的旧情人刘玉英的背叛。(子夜) C聂赫留朵夫
6、返身回到法院脱下大衣,走上楼去。他在第一条走廊里就遇见了法纳林。他拦住律师,说有事要 同他商量。玛丝洛娃被判刑后,聂赫留朵夫认为法庭作出的判决是不公正的。他去找律师法纳林,准备把案件告到高级法院。(复活) D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复活) E吴荪甫面临三线作战:第一条战线是公债市场,对手是最大的敌人赵伯韬。第二条战线是他的主业实业,即他旗下的一系列工厂的运作。第三条战线,是他家庭,他要应对杜
7、竹斋等人的勾心斗角。(子夜) 答案: AE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3分)( ) 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B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洎牧以谗诛 D赵尝五战于秦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 答案: C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项王军壁垓下 良庖岁更刀,割也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函梁君臣之首 A B C D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8、 题。 这么近,那么远 刘 璐 我坐在窗前写东西。拎着纸和笔走过城市的每个角落,不停地写。因为我知道,城市就要完全变样,这种改变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地侵蚀原本该有的宁静和安详。 眼前一切熟悉的陌生着,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房间后面的一片旧民房在不久前市政府的 “消灭城中村 ”活动中终于全部被拆掉了,此时我坐在窗台前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不过,要不了多久,一定会有一群又一群的勘察人员来到这里,然后是一队又一队的建筑工人,最后就是一排又一排的高楼大厦。高楼的下面会开起各种各样的商店,从酒吧到舞厅。夜晚,这里会亮起炫目的霓虹,那是一种和纯朴无关的奢华夜景。街上会走来形形色色的男女,他们在深
9、夜的疯狂嘶吼将搅乱我原本安然的梦境。 我感到有什么东西从我的生活中突然地抽离了,或者什么东西突然地袭入 了我的生活。我感到深深的恐惧。 窗口吹来的风弄乱了原本 安静地躺在鬓角的发丝,我腾出手整理前额。微抬起头的那一瞬间,我看见一把又一把的标尺侵入我的视野。这跟我预想的毫无差池。我再也听不见窗台前面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声音,天黑时他们的母亲焦急却又慈爱的呼唤声。 总有一天,一切都会面目全非,我知道。 学校门口的河水,已经由浅绿变成了深绿。水藻如同学生们课桌上的试卷般疯长,刺鼻的气味也从校门口蔓延至整个校园。而城西的造纸厂依旧日夜不停地生产出洁白的纸张。 城市缄默的往昔,沉入斑驳的流光中,化做一缕青烟
10、。 拥挤的街道上 “爬 ”满了如同蚂蚁般的汽车,从轿车到大卡,从大众到宝马。倚在车窗宽大的玻璃上,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想起小时候坐在爸爸的 “凤凰大卡 ”上的那些日子。那时候的天似乎总是很蓝,空气也好得让人感动,就连那叮叮的车铃声也异常的清脆动听。而我总是快乐地唱着歌,或者幸福地听着爸爸讲故事。可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都回不去了。我只能一脸茫然地继续倚在车窗宽大的玻璃上,在这个到处都是立交桥的城市 “爬 ”上去又 “爬 ”下来,机械而又无奈。 我不禁在想,是否真的有一天,这个城市会变成由几百层的高楼和无数的立交桥组成钢筋水泥的森林?到那个 时候,是否会有许多 “可怜 ”的人 “可怜 ”到从来到
11、这个世界到告别这个世界都未曾见过阳春三月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不得而知。 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历史的脚步不会因为怜悯而驻足。除了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只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依然会柔软地想起那个曾经温暖过你的小城,熟悉而又陌生 (选自读写月刊 2009年 1-2合刊,略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作者虽然对拆成废墟的旧民房感到惋惜,但是又对将要建成的排排高楼大厦充满了深深期待。 B在 “爬 满了汽车 ”的情境中追忆坐在 “凤凰大卡 ”上的快乐日子,表现了作者对过去那种简朴而又幸福的生活的眷恋。 C文中最后一段 “熟悉而又陌生 ”,既与第二
12、段的 “熟悉的陌生着 ”相互照应,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D面对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的侵袭,作者感到 “恐惧 ”,写下此文,意在表达能够回到过去那种宁静、安详、纯朴的生活的愿望。 E文章标题 “这么近,那么远 ”言简意丰,短短六字,概括地揭示了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的侵袭及其引发的困惑和忧虑。 【小题 2】文中画横线处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分) 答: _ 【小题 3】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虽然带给人们诸多的便捷和舒适,但同时也造成了新的问题。 请结合文本,探究现代文明有哪些负面影响。( 6分) 答:_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文中划横线处采
13、用的是对比的写法( 1分),通过洁白纸张的不停产出与刺鼻味道不段蔓延之间的对比( 1分),突出表现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 1分),却严重的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1分) 【小题 3】结合文本可以看出,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破坏了宁静、安详的的生活氛围;疏远了亲近、温情的人际关系;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 (“抽离 ”袭人 ”);损害了和谐共存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上四点,能答出三点即可,少一点扣 2分;如从其他角度答题,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 1】 A 项错在,从下文 “那是 一种和纯朴无关的奢华夜景 ”“深夜疯狂的嘶吼将搅乱我原本安然的梦境 ”看
14、,作者对 “高楼大厦 ”所代表的 “文明 ”,从感情上是排斥的,不存在 “深深期待 ”的情感; D项错在,从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清楚地了解,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的侵袭,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虽然从感情上不能接受,但却也只能去 “面对 ”。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哥本哈根协议 失败中的胜利 这是二战结束 60多年来罕见的一幕,在哥本哈根峰会的最后 12个小时,全球主要强权国家的领袖以及最贫穷落后国家的领袖穿梭会面,为了一个共同 的目标:行动起来,对抗气候暖化。最后的结果虽不完美,但在某种意义上,带来地球生存的新希望,其重要性不亚于
15、二战的胜利和冷战的结束。 毫无疑问,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总理温家宝是这次峰会的两大巨星。他们代表两个不同展阶段的国家阵营,代表两个不同的体制,代表两个不同的发展模式,甚至代表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但是,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所以必须携起手来,带领全球共抗温室气体效应。 这次峰会, 10 天的时间,争论没有一刻停止过,以致于最后国际社会已经悲观,预言这次峰会将流产。但在最后,美国和中国领袖果断拍板,各自让步, 结束了被媒体称为 “中美较量相持不下 ”的局面,奥巴马总统宣布,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领袖们达成一个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却切实可行的方案。 美国同意带领西方国家每年筹措 1000亿元援助
16、贫困国家对付气候暖化,直到2020年。这等于承认西方贪婪的发展,是气候暖化的一个历史原因,也需要为此负责并作出补偿,这是真正走出西方中心论、西方正确论的关键一步。 同样,中国同意国际社会对其落实减排目标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监督确认,等于承认中国作为大国需要遵守国际认同的透明标准、科学标准,这是真正走出中国特殊论、走出心理锁国的关键一步 。 当美国走下神坛、中国走进世界的时候,全球化运动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共同对付金融危机,到哥本哈根峰会,全球化的主题,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终于超越战争、意识形态、宗教纷争,成为世界最关注的话题。这可能是人类送给自己的最佳新年礼物。 回顾峰会的胶着原因,不是各国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福建 高二下 学期 第二次 联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