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名师猜题卷(一).doc
《2019版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名师猜题卷(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名师猜题卷(一).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名师猜题卷(一)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 页,其中加试题部分为 30 分,用【加试题】标出。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生物中不含核糖体的是( )A.噬菌体 B.大肠杆菌C.酵母菌 D.蝴蝶解析 噬菌体是细菌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不含核糖体。答案 A2.人群的 ABO 血型由三个基因 IA、I B、i
2、 控制,I A、I B这两个基因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C.共显性 D.相对显性解析 I A、I B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答案 C3.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B.衰老细胞内 RNA 含量降低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而不受环境影响D.细胞衰老和凋亡即个体的衰老和凋亡解析 衰老细胞已高度分化;细胞衰老时,蛋白质的更新减缓,通过转录得到的 RNA 减少;任何生命活动均会受环境的影响;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个体的衰老和2凋亡是两回事。答案 B4.下列关于叶
3、绿体内光合色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B.叶绿素 a 吸收的光能可在类囊体膜上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C.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 aD.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它大量吸收绿光,几乎不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解析 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是改变的,如叶片衰老后,叶绿素的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升高,A 错误;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光合色素是胡萝卜素,C错误;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它吸收绿光最少,大量的绿光被反射,D 错误。答案 B5.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 DNA 复制是染色体形成两条染色单体的过程B.转录产
4、物 RNA 必须在细胞核中经加工成熟后,才用于蛋白质合成C.劳氏肉瘤病毒能以 RNA 为模板反向合成 DNA,这也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D.间隙期的细胞内 DNA 含量明显上升解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存在染色体;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转录产物 RNA 必须在细胞核中经加工成熟后,才用于蛋白质合成;间隙期是指 G1期、G 2期,S 期细胞中的DNA 复制,DNA 含量加倍。答案 C6.生物变异不仅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人类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一些应用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单倍体育种培育的目的是获得单倍体植株C.多倍体育种目前
5、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D.转基因技术实现了种内遗传物质的交换解析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单倍体育种先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然后再用秋水仙素溶液诱导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最后选择出所需品种;转基因技术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获得表达,实现了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答案 C37.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B.异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产生的是能够适应新环境的物种C.自然选择导致适应,但不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D.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解析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答案 C8.下列有关人体
6、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雄激素具有增强代谢,影响人的行为等功能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生长激素的分泌没有反馈调节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D.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原因是由于激素被特异性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解析 雄激素具有增强代谢,影响人的行为等功能;各种激素的调节均存在反馈调节;激素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由于只有靶细胞或靶器官才具有与激素相匹配的受体,所以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但会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答案 A9.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会吞噬多种入侵的病原体B.血液中的 T 淋巴细胞可被细胞外的
7、抗原直接激活C.成熟的 B 淋巴细胞最多能与两种抗原结合D.淋巴干细胞在脊髓中增殖分化为 B 淋巴细胞解析 T 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呈递在抗原MHC 复合体上的抗原;成熟的 B 淋巴细胞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人的淋巴干细胞可能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 B 淋巴细胞。答案 A10.下列有关群落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A.植被的分层结构适于预测鸟类的多样性B.水生群落的层次性是由光的穿透性决定的C.陆地上大多数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D.温带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这就是群落的季相解析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4答案 B11.下列关于人类与环
8、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人口是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温室效应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C.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等能够引起水体污染D.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因此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解析 温室效应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答案 B1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空间结构多样,血红蛋白像一个表面光滑的球B.蛋白质需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出细胞C.鸟的羽毛和人的指甲主要是同一种蛋白质组成的D.蛋白质变性后结构被破坏,与双缩脲试剂不再发生紫色反应解析 血红蛋白像一个表面粗糙的球;蛋白质
9、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不能够通过主动转运进出细胞;蛋白质变性只是破坏了空间结构,肽键未断裂,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 C1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呼吸B.厌氧呼吸不需氧气参与,不属于氧化反应C.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D.人体生成 ATP 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解析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需氧呼吸,但能进行厌氧呼吸,A 错误;厌氧呼吸也属于氧化反应,B 错误;葡萄糖酵解发生在细胞溶胶中,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C 错误;人体 ATP 产自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厌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
10、溶胶,D 正确。答案 D14.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的染色体结构与正常细胞相比可能存在差异B.癌细胞可在适宜条件下无限增殖5C.癌细胞表面因存在过多的粘连蛋白而容易发生转移D.某些病毒可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畸形分化解析 癌变可以由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等因素所致,A 正确;癌细胞最大的特点便是无限增殖,B 正确;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因此容易发生转移,C 错误;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而某些病毒可能成为致癌因素,D 正确。答案 C15.某同学为探究酶的专一性,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试管 1 2 3 4 5 61%蔗糖溶液/mL 3 3 3
11、2%淀粉溶液/mL 3 3 3新鲜唾液/mL 1 1 蔗糖酶溶液/mL 1 1本尼迪特试剂/mL 2 2 2 2 2 2A.1、2 号试管应各滴加 l mL 蒸馏水B.4、6 号试管可换用碘碘化钾溶液作为检测试剂C.所有试管应置于 37 恒温水浴中保温D.1、2 号试管用于检验淀粉、蔗糖能否与检测试剂发生反应解析 实验应遵循等量原则,从 36 号试管可知,1 号和 2 号试管是对照组,需在试管中各滴加 1 mL 蒸馏水,A 不符合题意;碘碘化钾溶液遇淀粉变成蓝色,试管 4 和 6 的底物都是淀粉,4 号试管加入唾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分解淀粉,6 号试管加入的是蔗糖酶,无法分解淀粉,4 号试
12、管中的淀粉无法确定是否分解彻底,因此 4 号试管和 6 号试管可能都会出现蓝色,另外,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有酶的种类或者底物种类,那么其他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综合各组实验,该实验只能用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检测,B 符合题意;实验用到唾液,其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 37 ,因此该实验所有试管应置于 37 恒温水浴中保温,C 不符合题意;1、2 号试管是对照组,用于检验淀粉、蔗糖能否与检测试剂发生反应,D 不符合题意。答案 B16.若下图表示哺乳动物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过程,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6A.线粒体外膜上也存在该种载体蛋白B.将红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将发生渗透失水C.葡
13、萄糖的运输方向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此相同解析 葡萄糖在细胞溶胶中酵解,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外膜上不存在该种载体蛋白,A 项错误;将红细胞置于清水中,因红细胞质的浓度大于清水,细胞将发生渗透吸水,B 项错误;图示的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易化扩散,易化扩散的物质转运方向是从高浓度的一侧到达低浓度的一侧,即葡萄糖的运输方向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C 项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转运,与此不同,D 项错误。答案 C17.在生物学相关的很多实验中都用到了显微镜,以下关于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需使用显微镜,且可观察到橙
14、黄色的油脂分布在细胞内和细胞间B.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间期细胞可以看到核仁和松散状态的染色质C.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无需染色就能看到液泡周围不均匀分布的叶绿体D.科学家研究质膜时,在电镜下看到的两条线是脂双层外面的两层蛋白质解析 染色质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B 错误;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C 错误;科学家研究质膜时,在电镜下看到的两条线是两层磷脂分子,D 错误。答案 A18.用 32P 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不含 32P 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由大肠杆菌的 DNA 编码B.亲代噬菌体 DNA 连续复制 3 次产生的
15、DNA 中,含 32P 的 DNA 占 1/8C.合成子代噬菌体 DNA 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噬菌体 DNA 与大肠杆菌 DNA 的(AC)/(TG)的值不同解析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噬菌体的 DNA 指导下表达的结果,A 错误;亲代噬菌体 DNA7连续复制 3 次产生的 DNA 中,含 32P 的 DNA 占 1/4,B 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 DNA 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C 正确;噬菌体 DNA 与大肠杆菌 DNA 都是双链的,(AC)/(TG)的值都等于1,D 错误。答案 C19.某同学对野生果蝇(2n8)的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 DNA 相对含量、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
16、建立如下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过程中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B.丙时期的所有细胞含有中心体、纺锤丝和同源染色体C.甲时期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与丁时期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相同D.丙乙过程中可发生等位基因分离解析 丙时期的核 DNA 相对含量、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分别为 2n、n、2n,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该时期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 B20.如图是“以 32P 标记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有含 32P 的物质,以便用 32P 标记噬菌体B.过程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C.若只有 C 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
17、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D.实验中 B 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8解析 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 32P 标记,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不含 32P,A 错误;过程为搅拌,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 正确;若只有沉淀物 C 中含大量放射性,可证明噬菌体的 DNA 侵入了大肠杆菌,但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必须还要再设计一组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实验进行相互对照,C 错误;若实验 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或培养时间过长,造成部分大肠杆菌裂解,D 错误。答案 B21.生长素的发现应该追溯到达尔文父子
18、,他们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是对照组,是实验组B.的结果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C.的结果不能证明幼苗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D.根据该一系列实验结果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解析 由图可知是不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是实验组,A 正确;的单一变量是否有尖端,有尖端的弯向光源生长,无尖端的直立,该结果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B正确;的结果能证明幼苗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C 错误;根据该一系列实验结果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从而影响其生长,D 正确。答案 C22.某科研小组研究稀土元素镧和 2,4D 对富贵竹短穗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CK 为
19、空白对照组)。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La(NO3)3和 2,4D 对富贵竹不同发育阶段插条生根率的影响(1 为基部茎段,2 为中间茎9段,3 为顶端茎段)A.镧和 2,4D 对三种茎段的生根都具有促进作用B.镧和 2,4D 一起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佳C.自然扦插的情况下,只有基部茎段才会生根D.2,4D 对顶端茎段生根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解析 根据图示实验结果可知,处理组比对照组生根率都高,说明镧和 2,4D 对三种茎段的生根都具有促进作用,A 正确;据图可知,对基部茎段来说,镧和 2,4D 一起使用与单独实验效果一样,B 错误;由对照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自然扦插的情况下,只有基部茎段
20、才会生根,C 正确;由图中 2,4D 处理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4D 对顶端茎段生根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D 正确。答案 B23.如图是某自然水域中草履虫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是 600 只B.当草履虫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自然增长率一直为 0C.影响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资源和空间有限D.在 10 天后,若草履虫因为其天敌而发生数量变化,则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解析 环境容纳量指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因此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在 500600 只;逻辑斯谛增长是指在资源、空间和受到其他生物的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高分 突破 模拟 试卷 名师 猜题卷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