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学科检查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学科检查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学科检查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学期 9月学科检查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15分) 山间小路 龙应台 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 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 “哲学家小径 ”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 颍 跹裘鳎 笞谔模 荚 腔玻 有【对短鳎 梢酝 懦晨某浅睾筒 饬颁俚南娼 br 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
2、,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9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 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 蚧崦妗 驼 蛎娑悦娴靥致邸吨杏埂防锕赜谥泻偷母拍睢礁鋈瞬唤鏊较虑写瑁 夜 惭 缏邸? 彩保 耙皇庇呗碇 冢 厮 浴!敝煺帕饺硕上娼 椿氐牡胤骄捅焕习傩栈轿 煺哦伞 br 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 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
3、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 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可是这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 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 “枭首朝市 ”。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以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 “四书 ”注解而爱不释手, “恨不与之同时 ”,于是 “逆党 ”变成大师,于是“伪学 ”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也许因为天气
4、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 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 赫曦 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 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朗朗,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泉轩,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 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 细读书
5、院史,就 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 “学 ”与“问 ”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 譬如书院在 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 “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起 ”,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个什么人呢?身为礼官。 “秦桧欲迫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不论是对秦桧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 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6、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注:形而上,即抽象的。 【小题 1】第一段写海德堡 “哲学家小径 ”的作用是( 2分) ( 1) ( 2) 【小题 2】理解下面这些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4分) ( 1)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 ( 2)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 【小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第 段中 列举的人物中哥德是英国作家,朱熹是中国明代著名文人。 B “山间小路 ”其实指的就是岳麓书院。 C “舆马争饮 ”这个著名的历史
7、故事,说的是朱熹和张 虻囊怀 ”缏郏 得鞯笔鄙缁嵋讯钥蒲 种厥印 /td D文章结尾段感情真挚,首尾呼应,耐人寻味。 E这是一篇游记,表明作者游踪的是第 这几段。 F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叙事简明,描写生动,议论深刻。 【小题 4】抓住特点,描写一条自己熟悉的小路, 80字左右。( 4分) 答案:【小题 1】 (1)引出东方的哲学家小径一一岳麓 书院 (2)衬托岳麓书院的伟大。 【小题 2】 (1)讽刺热衷游乐,忽视传统文化的时弊。 (2)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小题 3】 BD 【小题 4】这是我早上散步走的一段路。近处,路两旁碧绿发亮的小树茂盛地排列着,向我提供清新
8、的空气,提供养眼的深绿色。远处,蜿蜒的群山上,满眼森林覆盖着,一片绿色,和浅蓝的天空辉映,给人感到舒心。 【小题 1】 试题分析:一篇文章中,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点题,与题目呼应,也可以是引出中心内容;另一个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此题可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要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上下文,第一句中两个 “也许 ”,第二句中的 “有个六岁大的女孩 ”都是考虑答案:的关键词语。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
9、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内容分析,需要逐项阅读,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排查,作出判断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其实是一道写作题目,需要 根据平时的语言积累的能力,把握 “抓住特点,描写一条自己熟悉 ”这个要求。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15分)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 “驼 ”。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
10、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 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 问者曰:
11、“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 “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 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 问者曰: “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 ( 1)名我固当( ) ( 2)莫能 如 也 ( ) ( 3) 苟 有能反是者 ( ) ( 4)而木之性 日 以离矣 ( )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12、列句子。( 2分)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小题 3】与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中的 “以 ”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2分)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C梅以曲为美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题 4】从句式特点的角度看与其它句子不同的是( )( 2分) A故不我若也 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而卒以祸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 5】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类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5分) 答案:【小题 1】的确 比得上 如果 一天天 【小题 2】所有长安经营园林游览的富豪人以及做水果买卖的人,都争相把他接到家里奉养。 【小题
13、3】 B 【小题 4】 C 【小题 5】通篇类比的手法:以养树类比治民,以他植者扰树类比俗吏扰民,以扰树的结果 “木之性日以离矣 ”类比扰民的结果 “故病且怠 ”,( 3分)将抽象的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形象化,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可根据句子大意推断出正确的解释,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
14、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 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凡、取养、者字结构解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例句中的 “以 ”,可译为 “来
15、 ”; A项, “以 ”与 “为 ”是一个词, “认为 ”义; B项 “以 ”可解释为 “来 ”; C项, “以 ”与 “为 ”组成一个词;D项, “以 ”因为。做此类题目,要着眼 “意义 ”和 “用法 ”两点, “意义 ”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 ”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 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中, C项是状语后置句,而其余几项是宾语前置句。 考
16、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可以读出,全文是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至于作用,应是将抽象的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形象化,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据此作答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参考译文】 郭橐驼, 不知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有伛偻病,耸着背脊,弯着腰,脸朝下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 “驼 ”。橐驼听到后说: “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当然很恰当。 ”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 ”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种植花木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上海市 金山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学科 检查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