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百天仿真冲刺卷五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高考语文百天仿真冲刺卷五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语文百天仿真冲刺卷五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高考语文百天仿真冲刺卷五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A高等教育在教育模式上有欠缺,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诸多不足,加之要偿还基础教育的欠债,因此难免左支右绌。 B目前,中国排协正紧锣密鼓地选拔中国女排主教练,呼声最高的郎平,对是否参加女排主教练选拔一事讳莫如深。 C当中产阶级以暴力应对房产跌价、文人以暴力对待观点分歧时,要求小贩和城管相敬如宾,就显得有点儿幼稚了。 D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们要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以古人为楷模,焚琴煮鹤,磨炼坚强的意志。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2、的一组是( ) 朴学又称考据学。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_, _, _; _, _,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 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 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 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 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 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 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许多国际品牌成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可面对纠纷时采取的 “双重标准
3、 ”与 “傲慢底气 ”让消费者很受伤。 B解禁不能只算 “环保账 ”, “经济账 ”更要算,在解决降解技术难题和建立完整回收体系之前,解禁会让 “白色污染 ”更严重。 C食品安全、国五条等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它们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两会的意义在于解决民生问题。 D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办法,即高压静电除尘和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但两种办法都不能完全清除甲醛。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德国大气化学家以微米为单位,把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分为三类:艾特肯粒子,半径小于 0.1微米的浮粒;大粒子,半 径在 0 1-1微米的浮粒;巨粒子,半径
4、大于 1微米的浮粒。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主要是大粒子在起作用。 这些在空气中漂浮的浮粒并不只是无所事事地在天空中漫游,它们的存在对于大气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浮粒常常在全球气象灾害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浮粒,整个地区会被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也马上降低,气象学上的 “霾 ”便是这样的效果。在工业尚未发达的过去,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但是在工厂处处的今天,人工过程使会产生大量的浮粒,结果是在 大都市地区通常都有大量浮粒,不只能见度降低,连市容也变得丑陋不堪。 最可怕的是,大量的浮粒会严重干扰太阳光到达地球的过
5、程。浮粒中大粒子的大小接近可见光的波长 (0.4-0 7 微米 ),这使它们会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而太阳的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波段,也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如果大量的大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的话,太阳可见光会被严重散射回太空中,地球就会 “吃不饱 ”能量,最终气候变冷,并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 不可一世的侏罗纪恐龙为何会灭绝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表面遭 到巨大的彗星或陨石的撞击,以致扬起遍布全球的巨大尘云。这些尘云就由浮粒悬浮而成,它们千年不傲,逐渐形成了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它们散射阳光,使地球进入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的冬季景况,
6、恐龙们连同大量草食动物最后只有饿死而灭绝。此外,人们担忧核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核爆炸会给全球带来气象灾难。 20世纪 80年代,美国及前苏联各贮有可以互相毁灭对方好几次的核弹头。科学家们推算,哪怕只是所有核弹中 10的核弹爆炸,扬起的尘云也会带来 “核子冬天 ”的寒冷气候,其后果甚至会超过恐龙灭绝的灾难。 云是降水的前提,但是 浮粒却常常使干旱地区的降水成为泡影。我们知道,首先必须有浮粒存在,作为凝结核来形成水滴,或者作为冰核来形成冰晶,从而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也就是说要是大气中没有浮粒,白云则无从产生与存在,然而当前地球上空大气的问题却是,因为人类肆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和焚烧木材,使烟尘浮
7、粒太多。当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也就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结果在水汽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些小水滴或冰晶由于没有足够多的水分而长不大,从而因重量太轻而降不下来,结果是天空阴云密布却无降水,大地干旱肆虐。 【小题 1】下列对于 “大粒子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粒子是半径在 0.1-1微米的浮粒,它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起主要作用。 B在工厂遍布的今天,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并且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 C大粒子可借自己与可见光的波长尺寸接近的条件,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 D大粒子如果在大气中大量悬浮,地球就可能会 “吃不饱 ”能量,最终气候变冷。 【小题 2】下列理
8、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按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其中,艾肯特粒子和巨粒子也会在空气中漫游,并对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B气象学上 “霾 ”的效果,就是一个地区被空气中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降低。 C工业尚未发达以前,空气中的浮粒还不足以形成 “霾 ”的现象,但今天的大都市地区,通常有大量浮粒,市容变丑。 D太阳的可见光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它与生物生存的关系极其密切。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观点认为,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千年不散,最终
9、使侏罗纪恐龙连同大量草食动物饿死而灭绝。 B 人们担忧核战争会给全球带来 “核子冬天 ”,一旦出现 “核子冬天 ”,地球上可能会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 C浮粒的存在是形成水滴或冰晶的先决条件,大气中有了浮粒,才有可能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才谈得上有降水。 D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而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水分促其长大,也不能形成降水。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 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10、 ”,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 “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 ”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 “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 逯 校 庠诓 姥 酥胁 薜诙 恕保 毖浴敖 昀矗 诔鱿指魇礁餮 拇笫 壹鞠哿中哪恐械拇笫 褪撬 ! br 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 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 “南社 ”,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对饶宗颐来说, 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
11、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到了 18岁,他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 “五四 ”一代知识分子 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 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 1982 年, 65
12、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 “三重证据法 ”,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 “二重证据法 ”。到了 2003年,饶先生进一步指出,要尽量运用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作为第三重证据的 主要依据,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新出土的文物,详细考察其历史背景,最终将 “三重证据法 ”扩展为 “五重证据法 ”。 “五重证据法 ”,从文明传承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进入新世纪,年逾 90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并没有停止他探索的脚步。 2006年,饶先生发表了中国西北宗山水画说,独到地提
13、出了中国山水画 “西北宗 ”论。他以比较的视野,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通过探讨古代的 “地中 ”观念,确定了 “西北宗 ”论的艺术地理区域。饶宗颐先生从汉唐以来的 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大西北风景的绰约风姿,犀利地指出: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即董其昌所创的山水画 “南北宗 ”论,并不能涵盖包括大西北在内的中国山水的风景世界。饶先生通过旷远、窍远、荒远 “新三远 ”的艺术理论,指出传统 “三远 ”的平远、高远,深远已不足以描摹西北峰峦、丘壑的壮美。他还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饶先生不仅在理论上系统地阐逆了中国山水画 “西北宗 ”论,更是身
14、体力行地参与到了中国山水画 “西北宗 ”论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以西岳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世佳作。 2011 年, 饶宗颐被授予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华艺文奖 “终身成就奖 ”。饶先生在获奖致辞中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向以来,不论在学书还是艺术的追求上,我都坚持着三点,连就是 求真 求是 及 求正 。这三点,对于一个做学问或是做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态度。 ”正是这样的学问、人格、胸襟、气魄,共同铸就了饶先生的学术、艺术成就以及横贯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视野。 (删改自光明日报 ) 【注】鸯远: (距离 )遥远。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15、 A文章以时间与相关事件为线 ,记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饶宗颐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的生命历程。 B文章首尾两处引用饶宗颐先生自已的话,既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传主的内心世界。 C饶宗颐在青年时期得到了 “五四 ”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使他为华夏文明做出了贡献。 D饶宗颐认为,研究复文化要尽量以出土文物的文字记录为主要依据,还要深入考察,详细研究这些记录的历史背景。 E.对中国传统文化,饶宗颐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却能深入地进行理论研究,这充分表现出他自强不息 的高尚品格。 【小题 2】阅读第 - 段,概括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的
16、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小题 3】第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小题 4】饶宗颐能 “独步中华,独树一帜 ”,与他 “推陈出新 ”和 “涉猎广泛 ”两方面有关,请结合第 段内容,就对其中一方面的理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答案: 【小题 1】 ABC 【小题 2】 18岁完成了父亲的遗作潮州艺文志,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的各地方志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29岁写下楚辞地理考,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 提出 “三重证据法 ”,最终扩充为 “五重证 据法 ”,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小题 3】 从绘画等学术角度评价饶宗颐在当代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 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高考 语文 仿真 冲刺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