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就在人们为陕西镇坪县有无野生华南虎而争论时,湖北竹溪县也传出发现华南虎的消息。对这些 流言飞语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很不以为意。 B齐白石画展在开幕后,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 趋之若鹜。 C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 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D丢弃了 孤芳自赏 的梦呓和我行我素的执拗,国产大片开始在与人的心灵对视中,回归到 “讲故事 ”的传统做法上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的 “流言飞语 ”
2、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不符此句语境。 B项的 “趋之若鹜 ”多用贬义,在此处使用不当。 C项的 “万人空巷 ”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 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 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矿泉水、方便面等填肚子
3、,后来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发烧等症状。 D由于王熙凤出生于高贵而复杂的大家庭,小时候曾被当做男孩子教养,使她接触广泛,见识丰富。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运用此法不难发现, B项, “站在 ”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 “小康 ”后加 “的高度 ”; C项,“食品 ”与 “方便面 ”等不能并列; D项,句子成分残缺,应删除 “由于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 “科学 ”的意义上说本
4、不可用( “学无分中西 ”),作为一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 “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 “缓行 ”,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 目前所讲的“国学 ”,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 ”,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 “中国学 ”或 “汉学 ”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
5、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 “古学 ”、 “旧学 ”或 “国故学 ”,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 “四部 ”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 “六艺统四部 ”,“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 “通人之学 ”,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 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 ”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 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 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
6、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 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 “子部 ”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 “医家 ”,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种,说它是 “一座山 ”,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
7、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 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料积累的丰富,理论和方法的成熟,国学古为今用的任务可能还会不断有所调整和发展变化,在重建国学的过程中出现认识分歧和 “百家争鸣 ”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把包括古典文献、出土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祖先的丰厚馈赠保护好,保存下来,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 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
8、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题 1】下列关于 “国学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的学者建议暂时不要用 “国学 ”的概念,因为它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笼统、模糊而且外延边界不清。 B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从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的角度界定的,也是多数学者所达成的共识。 C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 “中国学 ”或 “汉学 ”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D作者认为,国学是个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它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总称。 【小题 2】下列说法不属于 “国学内涵丰富 ”
9、的内容的一项是 ( ) A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既可以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 “四部 ”之学,也可以是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 B国学内容宏博,仅四库全书总目的 “子部 ”就分为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C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一万三千余种历代中医古籍,因此说国学是 “一座山 ”,没有任何夸张。 D因为在学术内涵方面,国学和现代学科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因此国学与文、史、哲是并列的一级学科。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它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就是从
10、它转型发展而来的。 B “通 ”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 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 “通人之学 ”,它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 通等。 D对于国学,我们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心存敬意,又要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与合理利用,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分条与原文对照,辨别句子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不同点要特意关注。题中, C项错误在于,与原文 “除了中国传
11、统学术文化之外 ”对比,表述中缺少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的内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通过对照原文可知, D项错误在于,国学与文、史、 哲不是同一级别的学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通过对照原文可知, B项错误在于: “通 ”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 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
12、香 2010年 12月 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 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 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 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我读得很慢很认真,前后读过三遍,这篇文章里,史先生用平实的文字平静而低调地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
13、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他平静地 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便决定活下去试试。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 ”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 ”他 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 “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
14、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 中了魔了,那时我完全是为了写作活着。 ”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 史先生说: “左右苍茫时,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于是他过上了 “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 ”的生活,我对他的全部了解来源于他的文章。读我的轮椅后,我知道他身边有一位不离不弃的守候天使希米小姐,后来,略知他的生平,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6岁初中毕业, 18岁响应号召去延安地区的清平湾下乡插队。 21岁住进医院,从此双腿瘫痪再也没有站起来。 28 岁发表
15、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30 岁患上严重的肾病,这样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却在病榻上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等优秀作品相继面世,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活着的事、写作的事、病隙碎笔和我的丁一之旅无不深具哲思。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16、,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实最恰当的评价。 史铁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 生活的苦难酿成生命的馨香。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从他的字里行间里,我们看到了高尚灵魂的绝美舞姿,倾听到崇高心灵的歌唱。 “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
17、,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带着无数读者的眷恋与景仰。他永远在我们身边, 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将继续温暖我们的心灵。 【小题 1】试分析第 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6分) 【小题 2】请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 1)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 2)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小题 3】依照文本,请分条概括出第 自然段中 “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的具体内涵。( 4分) 【小题 4】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
18、,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发。( 8分) 答案: 【小题 1】这段文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渲染了一种肃穆凝重的气氛 (3分 ),寄托了作者的哀思。 (3分 ) 【小题 2】( 1)史铁生为了避开现实世界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迷茫、绝望、苦恼等,到地坛去寻找生命的慰藉。( 3分)( 2)史铁生通过他充满睿智的哲思的作品,照亮我们日益颓废的心灵世界,使人反省,振作。( 3分) 【小题 3】 与读者分享的真切的心灵感悟。 从自身经历出发,升华出的对心灵的真正探索与诘问。 追索人的价值和光辉。 豁达的人生态度。 【小题 4】 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我们不仅要有直面挫
19、折的勇气, 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点亮别人的心灵。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先明白题目要求。此题要求分析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作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至于作用,可从该句在文本中的位置及其对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这句话写的是景,用于听到史铁生逝世的消息之后,于是易知这是用的借景抒情的方法。这句话在全文开头,因此可从渲染气氛、烘托情景、抒发感情等方面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要分析 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不仅要从分析该句结构入手了解语句的意思,还要从该
20、句所处位置分析。题中,第( 1)句,写史铁生摇着轮椅到地坛去的目的,是因为他把地坛认为 “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这里的 “一个世界 ”即现实世界, “另一个世界 ”即可以慰藉生命的世界。因此这句话的含义是:史铁生为了避开现实世界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迷茫、绝望、苦恼等,到地坛去寻找生命的慰藉。第( 2)句,写史铁生的作品的作用,其中的 “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指当代人们日益颓废的心灵世界。因此这句话的含义是:史铁生通过他充满睿智的哲思的作品,照亮我们日 益颓废的心灵世界,使人反省,振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
21、分析:回答此题,要在文本中仔细筛选有关信息。文本中有 “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 ”一语,这就是 “馨香 ”之一。文本中有 “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 ”一语,这就是 “馨香 ”之二。文本中有 “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这就是 “馨香 ”之三。文本中有 “他不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 ”, 这就是 “馨香 ”之四。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该明白,题目中所谓 “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甘肃省 武威市 第六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