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罗 绮 ( q)叱 咤 ( ch)吟 啸 ( xio)面面相 觑 ( q) B j惶( q ) 纶 巾( ln)罪 愆 ( qin)还 酹 江月( li) C遥 岑 ( cn) 伺 机( s)甘 霖 ( ln) 浑 水摸鱼( hn) D古 刹 ( ch) 晌 午( xing)钓 叟 ( su )繁文 缛 节( r)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渲泄天堑暮蔼门可罗雀 B缥缈蟊贼帐目莫名其妙 C家俱箫瑟坐落成绩斐然 D谄媚敲诈狼藉前合后偃 答案: D 下列
2、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都市委明确提出要把天府新区的建设摆在全市工作的龙头位置,为此新津县委出台了不少与建设 “天府新区新津分区 ”休戚相关 的政策。 B食品是人们生活 必需 的产品,食品安全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任何时候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和懈怠。 C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 不绝如缕 。 D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 礼尚往来 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介绍,发改委正
3、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预计很快将会出台查处结果。 B根据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巨制金陵十三钗在全国公映以来好评如潮,该片代表中国内地参加了第 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C在欧洲看 “蒙娜丽莎的微笑 ”,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的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华语乐坛天后王菲 2012重庆演唱会在重庆奥体中心举办。王菲那独特的舞台风格以及天籁般空灵清透的歌声让她的歌迷们大饱耳福。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们会过得快乐吗? 。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就像在沙
4、漠中迷路的骆驼, , 。之所以说是生活目标而不是人生目标, ,而我们很多人短时间内实在弄不明白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为一年的生活定下目标就可以叫做生活目标。 迷茫和绝望会充满了心田 快乐的第一要素是有生活目标 不再给快乐留下丝毫的空间 但是我们想清楚一年之内到底想干什么还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是因为人生目标是一辈子的事情 A B C D 答案: C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戏剧按作品内容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和诗剧。戏剧的三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和人物台词。 B词是兴于唐代盛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词根据
5、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为中调, 91字以上为长调。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 “苏辛 ”。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分别是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8分) 赖宁雕像的回归 8月 18日,备受公众关注的赖宁雕像被迁回原址 山西太原东仓巷。次日,当地还举行了回迁仪式。如果没有社会舆论的介入, “失踪 ”了好几个月的赖宁雕像,恐怕仍将处于 “失踪 ”状态。 今年 5月,和东仓巷居民朝夕相处 20年的赖宁雕像
6、,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8月上旬,热心的居民开始自发地四处寻找雕像下落,随后,当地媒体也加入寻找队伍。后来得知,雕像是街道办事处移走的,因为雕像所在的干休所要进行整修,本打算将雕像摆进学校或公园,但均遭到拒绝,只好将其放至一个偏僻的山村。如今,对这样的安置当然可以说是 “暂时寄放 ”,但若没有社会舆论的压力,或许雕像永远 “暂时寄放 ”于偏僻的山村也未可知。 赖宁,曾经是许多 “70后 ”、 “80后 ”的学习榜样。 1988年 3月 13日,年仅 14岁的赖宁为了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 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同年 5 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 “英雄
7、少年 ”光荣称号。赖宁的故事被媒体广泛报道,赖宁的事迹进入了课本,照片也被挂在了中小学校园,赖宁迅速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符号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是否该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行为,社会上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 2004年,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北京全面实施, “少年英雄 ”赖宁见义勇为的精神不再被提倡,赖宁的照片被从校园的墙上摘下,其英雄事迹也从教科书上悄然消失。 2006年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未成年人类似赖宁救火的英雄举 动,已被法律禁止。 这些都被很多人理解为赖宁只是一个过去时代的精神符号,赖宁精神已经过时。但也有人针锋相对地指出,不管赖宁的精神是否应该提倡,舍己为人的牺
8、牲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赖宁雕塑的被 “冷落 ”,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过分追逐物质和功利的结果。 现在,虽然赖宁雕像回归了,但是由此引发的思考仍没有结束,也不应该结束。 赖宁雕像、赖宁画像到底有没有永久性的价值?回答是肯定的。对于众多 “70后 ”、 “80后 ”的人来说,赖宁作为童年岁月中珍贵的记忆也许永远无法抹去。河北传媒学院大二学生齐玲玲告诉记者,即使是作为一名 “90后 ”,她也希望人们能够重新看待赖宁精神, “重拾赖宁精神对于当下这个超男超女盛行、信仰迷失到竟为侵华日本开拓团立碑的社会行径会是清醒的一击 ”。 许多公园和学校拒绝接受赖宁雕像,他们事后遭到了社会舆论的谴责。事实上
9、,他们都是根据当今的主流价值观看待这件事,这种思想行为,只是当今时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表现而已。时至今日,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做无谓的牺牲,成了新的主流价值观,赖宁之所以成为英雄的价值 基础发生了改变,但是如何看待赖宁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今年 3月,西安儿童公园面临改造,赖宁雕塑是否保留一度引起争议。原因是“这个英雄少年是因为救火而牺牲,如今提倡保护少年儿童,不提倡少年儿童见义勇为 ”。幸运的是,在众多市民和政协委员的呼吁下,雕像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在一片树木掩映中,这个 1974年出生的少年,还是他 14岁牺牲时的样子,挥着树枝奋力扑火,大幅度的形体动作呈现出一种强劲的向前的力。三
10、三两两的孩子们从 “赖宁 ”身边走过,或蹦或跳,或停下观看,或视若无物地走开。而赖宁仍然站在那里,默默地做着扑火 的动作,奋力向前。 2011年 8月华商报,有删节 【小题 1】请说明题目中 “回归 ”与第一段中 “失踪 ”的含义。( 4分) 【小题 2】第二段写居民们自发寻找雕像,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 3】赖宁雕像回归了,但作者为什么说 “由此引发的思考仍没有结束,也不应该结束 ”?( 4分) 【小题 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为新闻时评,你认为这样写合适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小题 1】 “回归 ”指赖宁的雕像重新放回原地,他的精神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与
11、思考; “失踪 ”指有关单位偷偷移走雕像,事先和事后都没有告知 公民。 【小题 1】说明群众依然没有忘记赖宁;群众对有关部门移走雕像的行为表示不满。 【小题 1】如何处理赖宁雕像、画像的问题,目前依然有分歧;如何对待赖宁自我牺牲精神的问题应持怎样的态度,如何去评价,依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所以对此的思考不会停止。 【小题 1】第一问:表现了作者对赖宁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以及因当前社会漠视赖宁精神而产生的伤感与困惑。 第二问:这样写合适。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感染读者,唤起人们去纪念英雄;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对读者起到价值观的引导作用,鼓励保护集体、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 神。 (第二问也
12、可答:不合适。新闻媒体应当给公众对赖宁精神的价值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不应给予太多的引导。可酌情给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评分标准:每点 2分。 【小题 1】评分标准:每点 2分。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评分标准:每个要点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 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
13、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评分标准:第一问 2分,每点 1分;第二问观点 1分,理由 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每题 3分,共 9分) 2012年的日历已经翻开,与以往的新年相比,这崭新的一年似乎更有着特殊的意味。不知是因为古玛雅文明留下的末日预言令人印象深刻,还是因为近年来全球
14、频发的自然灾害越来越令人恐惧,抑或是两年前风靡全球的大片 2012的视觉冲击太过惊人,总之, 2012这个年份的的确确因为与 “世界末日 ”产生了某种联系而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于 “世界末日 ”说,大多数人的态度是理智的。然而,有人却宣称,除了玛雅文明外,几乎所有古老文明中都有末日预言,且都和 2012有关 有人从圣经里破译出了 “2012末日预言 ”的密码,有人从神秘预言家诺查 丹玛斯的预言书中找到了证据,甚至还有人从中国的推背图里发现了这一 “天机 ”。 在这些言之凿凿的话语的推波助澜下,人们的心态是否会发生微妙却危险的变化? 众所周知, 2012末日预言来自于古老的玛雅文明。 2012
15、年 12月 21日,本是玛雅文明中长计历中一个周期的结束日,一个循环的最后一天而已。然而,一个世纪以来,它却被预言家们和 “世界末日 ”一次次地牵强附会、阴错阳差地联系到一起。 追根溯源, “末日预言 ”也与基督教文化中的 “末日审判 ”有着分割不开的联系。基督教思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将在最终一刻得到上帝的公平裁决 ,善的被接引到天堂,恶的就要打入地狱,圣经 启示录里便详细描述了末日景象。但显然,宗教情感和宗教内容需要分开看待。在现实社会中,宗教情感倾注的对象即宗教内容,应该经过理性的检验。然而,一代又一代基督教预言家们在狂热情感支配下,一次次作出各种各样的末日预言。在他们口中,世界 “曾经
16、 ”的末日有公元 156年、公元 500年、公元 800年、公元 2000年等等。它们无一应验,但仍然层出不穷。 当然,在 “末日预言 ”的历史中,自然少不了占星家、易学大师甚至科学家们的贡献:有着艺术史和美学博士学位的高级巫师阿奎勒斯、畅销书 作家卓思宁、西方 “预言家之王 ”诺查丹玛斯、号称推背图作者的李淳风 就连一般人认为与迷信绝缘的宇宙学和物理学学者,也用 “同化银河系 ”和 “天体重叠 ”等所谓的 “科学术语 ”,来为 2012 的末日预言 “背书 ”。这一幕幕大戏,让人目不暇给,叹为观止。 “末日预言 ”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甚至能够蛊惑人心,首先是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不适感,
17、以及对世界和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可控感,使得普通人对未来充满了惶惑。 “末日预言 ”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枯燥而平凡的日常生活。当你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工作,当你心灵悬空无所寄托 时,有什么比 “世界末日 ”更能打破我们这种单调的生活,更能让人逃避无处不在的生存压力呢?这些平凡的人心,就是 “末日预言 ”发酵和传播的最好土壤。只要掌握了预言的三要素及其设置方式,一则像模像样的预言就能顺利炮制并广为流传。 然而,末日预言毕竟是缺乏理性的谎言。 2012年的到来,最终也将会击碎“2012世界末日说 ”的荒谬。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人类不能够勇敢面对现实问题,一味地 “掠夺式 ”发展下去,终有一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四川省 成都市 协作 体高二 下学 期期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