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辽宁省鞍山市第26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辽宁省鞍山市第26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辽宁省鞍山市第26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辽宁省鞍山市第 26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填涂答题卡使用 2B铅笔, 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石墨 B金刚石 C二氧化锰 D铅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石墨较软,是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故选 A; B金刚石非常硬,常用作钻头,切割玻璃,故 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常用作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故 B不符合题意; D铅是一种金属, 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不是铅,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石墨、金刚石、二氧化锰、铅的物理性质。 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是人体中
2、含量最多的物质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不是化合反应 C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17:32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3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由图可知丁是水,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 A 不符合题意;B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叫化合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不是化合反应,故 B不符合题意;根据图可得化学方程式为 4NH3 + 3 O2 = 2 N2 + 6H2O, C 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51:96,故选 C; D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3,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2011年 10月 “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 ”
3、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 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办法。关于封存 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CO2分子间有间隔 B CO2气体较易液化 C 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大气中 CO2 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分子间有间隔,所以 CO2分子间有间隔,故 A不符合题意;B CO2气体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较易液化,故 B不符合题意; C SO2和 N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O2不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 C;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所以大气中 CO2 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隔
4、绝空气情况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B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D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答 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木条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C + 2CuO 2Cu + CO2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小,故 A错误; B因为反应后的固体只有铜,所以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故选 B; c反应中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12:160,所以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不相等,故 C错误; D 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和碳元
5、素的质量,故 D错误。 考点: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点燃混合气体,使一氧化碳转变 成二氧化碳 B把混合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C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容器倒入另一容器 答案: C 试题分析: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含量低不能完全燃烧了,故 A错误;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把混合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是除去二氧化碳,故 B错误;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能将小量的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 C;虽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小,但是
6、把混合气体从一容器倒入另一容器也不能除去一氧化碳,故 D错误。 考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B我承认 “温室效应加剧 ”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一氧化碳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二氧化碳没有毒,故选 A;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所以二氧化碳承认 “温室效应加剧 ”主要是我惹的祸,故 B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二氧化碳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 C不符 合题意;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
7、能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炭雕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如右图),其主要成分是木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 B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 C摆放炭雕必须远离火种 D将炭雕的下脚料研成粉末,与氧化铜粉末共热,不能发生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故 A不符合题意; B因为木条具有吸附性,所以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故 B不符合题意; C因为碳具有可燃性,所以摆放炭雕必须远离火种,故 C不符合题意; D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8、所以将炭雕的下脚料研成粉末,与氧化铜粉末共热,能发生反应,故选 D。 考点: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若 5g CO与 2g O2混合点燃,则生成的 CO2的质量一定是 7g B 5g 硫和 5g 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 10g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 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若 5g CO与 2g O2 混合点燃,参加反应 CO的质量为 3 5g, O2的质量为 2g,则生成的 CO2的质量一定是 5 5g,故 A错误; B因为参加反应硫和氧气的质量比 1:1,所以 5g 硫
9、和 5g 氧气都参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10g,故选 B;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变化,故 C错误;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就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日照市盛产茶叶, “雪青 ”“清润茗芽 ”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 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 76个碳原子、 52个氢原子和 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82623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 26个氢
10、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 A不符合题意; B一个单宁酸分子由 76个碳原子、 52个氢原子和 46个氧原子构成,故 B不符合题意;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76:52:46=38:26:23,故 C不符合题意; D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 52个氢原子,故选 D。 考点:利用化学式计算。 据报导,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 ) A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答案
11、: D 试题分析:因为用湿毛巾捂住嘴能够防止热空气烫伤呼吸道,又因为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所以要低姿势前行,故选 D。 考点:温度对气体密度的影响。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点燃后发生的反应为: 2KNO3+S+3CK2S+N2+3CO2。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 A硫 B氧 C碳 D氮 答案: B 试题分析: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0价降为 -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为 -2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 0价升为 +4价,氮元素的化合价由 +5价降到 0价,故选 B。 考点:元素
12、的化合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色满园,花香四溢 ”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组成 CO、 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春色满园,花香四溢 ”是花的分子在空气中不断的运动,所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 A; B空气是混合物,它由主要由氮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故 B错误; C组成 CO、 CO2的元素种类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 C错误; 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 D错误。 考点:分子的性质。 填空题 已知
13、A、 B、 C、 D、 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的转化关系。其中 A、 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 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试回答: ( 1)写出 D、 E两种物质的名称: D E ( 2)写出 BD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 D物质的一种用途: 答案:( 1)二氧化碳 ;甲烷 ( 2) C+O2 CO2。合理均可 ( 3)灭火 (或气体肥料或人工降雨或化工原料等) 试题分析:( 1)因为 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 E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图中转化关系, A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水,所以 C是水, D是二氧化碳,( 2) C+O
14、2 CO2 (答案:合理均可);( 3)二氧化碳的用途有灭火(或气体肥料或人工降雨或化工原料等) 考点:物质的推断、二氧化碳的性质。 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A水的电解实验 B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C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 1) A实验玻璃管 中产生的气体是 ; ( 2) B实验如果实验数据小于 21%,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 ( 3) 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答案:( 1)氢气(或 H2) ( 2)装置漏气(或加热时间短,反应不充分;或铜的量太少,氧气没完全反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 ( 3)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试题分析:( 1
15、)电解水的实验中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1,所以玻璃管内气体多的是氢气,故 A实验玻璃管 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或 H2);( 2)装置漏气使注射器内减小气体的体积小于 21%,加热时间短,反应不充分;或铜的量 太少,氧气没完全反应;注射器内减小气体的体积小于 21%,故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或加热时间短,反应不充分;或铜的量太少,氧气没完全反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等);( 3)稀盐酸加入石灰石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电解水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16、。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 1)以上从 AE 中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利用改正 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若要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块状固体药品为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 ( 3)将 CO2和 CO的混合气体通过 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 b,打开活塞 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时从导管 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 a,打开活塞 b,将分液漏斗中的
17、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 。 答案:( 1) A 导气管应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 ( 2) A 、试管口处未放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 、大理石(或石灰石)、CaCO3+2HCl=CaCl2+H2O+CO2 (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CO 、 CO2 试题分析:( 1) A 导气管应露出橡皮塞太长,不便于气体排出,故改正 A 导气管应露出橡皮塞少许即可;(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 A,因为高锰酸钾溶于水呈浅紫红色,故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从实验操作角 度分析其原因是试管口处未放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辽宁省 鞍山市 26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