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四位科学家的名字都用作物理量的单位:电阻的单位是用德国物理学家欧姆表示,功的单位是用英国物理学家焦耳表示,功率的单位是用英国的物理学家瓦特表示,压强的单位是用法国的物理学家帕斯卡表示,力的单位是用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表示,等等,故本题正确选项是 A。 考点:物理学史 江南特种玻璃厂生产的电控调光玻璃,具有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玻璃透明度的功能,光照增强,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玻璃透明度下降;光照减弱,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升高,玻璃
2、透明度上升已知光敏电阻 Rx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强而变小, R0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则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C、 D光照强度变化时,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是错误的;光敏电阻 Rx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强而变小, R0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均保持不变,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R0两端电压变大, Rx两端电压变小,而光照增强,施加于玻璃两端的电压降低,玻璃透明度下降,故本题应选 A。 考点:电路的动态变化与分析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 的冰内能为零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 50 的水的
3、内能一定比 10 水的内能多 答案: B 试题分析:温度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它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及分子数目的多少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热量指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它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以及温度变化有关,故本题正确选项是 B。 考点:温度、热量及内能的关系 如图所示,是游玩海底世界时,小华观察到的鱼吐出气泡上升情景,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的压强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浮力、压强均变小 B浮力、压强均变大 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D浮力、压强均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而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图知:气泡上升过程中深度变小,气泡内气体的压强变小;同时,气泡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故本题正确选项是 C。 考点:影响液体压强、浮力大小的因素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宇宙是由于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中;物质又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
5、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并不是最小的微粒,故选项 C是正确的。 考点:分子动理论,物质的结构 如图所示,光滑轨道 MNP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NP段是水平的一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 P点的过程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M到 N的过程,势能不变 B M到 N的过程,动能减小 C N到 P的过程,势能增大 D N到 P的过程,动能不变 答 案: D 试题分析: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大小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M到 N的过程,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N到 P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动能不变,本题应选 D。 考点:影响动能和重力势
6、能大小的因素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中,用手转动风扇时,灯泡发光,说明有电流产生,产生的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说明的是发电机工作原理,是正确的; B说明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C说明的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说明的是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本题应选 D。 考点:电磁联系 由于不遵守交通法规酿成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国家加大了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处罚力度,关于汽车安全行驶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汽车最大行驶速度,是为了减小汽车的惯性 B安全带主要是在汽车突然启动时对驾乘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C冬天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轮胎上装防滑链
7、,是为了减小摩擦 D严禁酒后驾车主要是因为饮酒后驾驶员反应迟钝,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答案: D 试题分析:限制汽车最大行驶速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具有的动能,而惯性的大 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选项 A是错误的;安全带主要是防止汽车突然刹车时驾乘人员由于惯性而向前倾倒,起到保护作用,选项 B是错误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冬天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轮胎上装防滑链,是通过使接触变粗糙来增大摩擦,选项 C是错误的;饮酒后会造成大脑反应迟钝,严禁酒后驾车主要是因为饮酒后驾驶员反应迟钝,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故选项 D是正确的。 考点:惯性,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如图所示
8、,能正确的描述冰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固体按其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是否 有固定的温度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由于冰是晶体,由图可知,本题正确选项是 C。 考点:晶体的熔化图像 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40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3s D两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 1N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 18 25 ,选项 A是错误的;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 m/s,选项 B是错误的;中学生脉搏 1
9、min跳动约 72次,选项 C是错误的; 1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由 G=mg知,两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 1N是正确的,本题应选 D。 考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最近,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关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政策,以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各组能源中,均为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 B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C核能、潮汐能、风能 D核能、水能、太阳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能源是否可以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得到,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 质能等;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如化石能源、核能等。
10、故本题正确选项是 A。 考点:能源的分类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 340m/s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波不是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A选项是错误的;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和在接收处减弱噪声,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选项是正确的;声速的大小与传声介质和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选项是错误的;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人们能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
11、音, D选项是错误的,本题选 B。 考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 实验题 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 ”的实验中 ( 1)王轩同学按计划将蜡烛依次置于下图中的 a、 b、 c、 d、 e五点进行探究在蜡烛置于 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 的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 ( 2)为满足教学需要,张老师自制了一个 “平行光源 ”如图所示,在一个用开有细缝的纸罩扎住的圆筒里安有凸透镜和可前后移动的灯泡,调节灯泡,当灯泡的灯丝处在凸透镜的 的位置时,从细缝中射出的光才会是平行光 答案:( 1) c 投影仪(或幻灯机);( 2) d(或焦点) 试题分析: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 ”的实验中,成实像时,
12、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减小;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也增大。由图知,在蜡烛置于c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生活中的投影仪(或幻灯机)是利用这一成像 特点制成的。(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由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知,当灯泡的灯丝处在凸透镜的 d(或焦点)的位置时,从细缝中射出的光才会是平行光。 考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 ”的实验,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 费尔和彼得 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如图甲),微弱的磁 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
13、被命名为 “巨磁电阻效应 ”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 “巨磁电阻效应 ”组成三层膜的两 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 “巨磁电阻效应 ” 进一步研究表明, “巨磁电阻效应 ”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 R0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 R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 R与 R0之比与膜层厚度 d(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乙图所示 1994年 IBM公司根据 “巨磁电阻效应 ”原理,利用铁、铬组成的复合膜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 ”,将磁 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
14、化来读取信息 ( 1)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 “巨磁电阻效应 ”的是 A铜、银 B铁、铜 C铜、铝 D铁、镍 ( 2)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 2.2nm时,这种复合膜电阻 (选填 “具有 ”或 “不具有 ”) “巨磁电阻效应 ” ( 3)丙图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 1表示有磁区域, 0表示无磁区域,将 “新型读出磁头 ”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丁图中的 答案:( 1) B;( 2)不具有;( 3) D。 试题分析:( 1)更多的实验发现,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
15、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如铝、铜、银等),才可能产生 “巨磁电阻效应 ”,由此知应选 B;( 2)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 ”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由图乙知膜层厚度是 2.2nm时,这种复合膜电阻不具有 “巨磁电阻效应 ”;( 3)由丙、丁知,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开始 0表示无磁区域,电阻大电流小,接着 11表示有磁区域,电阻小电流大,最后 00表示无磁区域,电阻大电流小,故应选 D。 考点:通 过阅读收集物理信息来解决问题 ( 6分)小刚小组探究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后,联想斜面也是一种机械,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刚猜想斜面的机械
16、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萌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于是他们将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所示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的有关数据 ( 1)在第 1、 2、 3次实验中,选用玻璃、木板、毛巾作为斜面表面的材料,是为了改变接触面的 ( 2)在第 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 总功是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3)分析第 1、 2、 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其它条件一定时, ( 4)若通过分析第 1、 4、 5次实验数据,得出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大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是: ( 5)实验中还发现,斜面材料相同时,斜
17、面倾角越小,越 (选填 “省力 ”或“费力 ”) 答案:( 1)粗糙程度;( 2) 6 58.3;( 3)斜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或越小),机械效率越低(或越高);( 4)没有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5)省力。 试题分析: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实验探究可得,斜面越粗糙,倾斜程度越小,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倾斜程度越小,越省力。则( 1)在第 1、 2、 3次实验中,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选用玻璃、木板、毛巾作为斜面表面的材料,是为了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在第 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 W 总 =Fs
18、=6.0N1m=6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W有 /W 总=3.5J/6J=58.3%;( 3)分析第 1、 2、 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或越小),机械效率越低(或越高);( 4)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时,前提是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若通过分析第 1、 4、 5次实验数据,得出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大,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5)实验中还发现,斜面材料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小,越省力。 考点: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 6分)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
19、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 1)分析以上数据 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 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入射角 i 时,反射能量达到 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 3)由表格数据可知:图线 (选填 “a”或 “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 4)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选填 “大于 ”或 “等于 ”或 “小于 ”)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则 (选填 “能 ”或 “不能 ”)发生全反射现象 答案:( 1)折射角
20、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增大, 41.8;( 3) a;( 4)小于 ,不能。 试题分析:(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的增大而增大;(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 i41.8时,反射能量达到最大 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入射角i41.8时,发生了全反射,不存在折射光线,所以图线 a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4)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则不能发生全反 射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昆山市 九年级 学期 教学质量 调研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