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 (试剂和酒精灯省略 )的图示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振荡试管中的液体,应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试管口部位,靠手腕的抖动来振荡;固定加热固体的装置时,铁夹不可反放,应该夹持试管靠近管口 1/3处,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选 B。 考点:振荡试管;固定加热固体的试管。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难度不大,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细节,只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右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2、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3: 2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这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这不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有单质分子变成了化合物,故其中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部分元素的化合价 变化了。选 C。 考点:置换反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分子个数比;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根据图示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是考试的常见方式,关键在于读懂图示信息,将图示信息与化学反
3、应的过程联系起来,若能将其转化为化学方程式就更好了。本题难度较大。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鉴别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后产生的气体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布和涤纶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鉴别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后产生的气体,则没有明显现象,只有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鉴别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后产生的气体,才能看到试纸变蓝的现象;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若出现较多的沉淀物且泡沫少,则是硬水,否则是软水;用灼烧
4、的方法鉴别棉布和涤纶,通过燃烧产生的气体气味和灰烬的不同,可以区分棉布和涤纶。选 B。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鉴别物质是重要的考点,且难度较大,鉴别物质的关键是要有不同的现象, 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来区分物质。 下图中 A、 B、 C、 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B、 C、 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得粒子是 A、 B B 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C D粒子中 X=8 D从 E图中我们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0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B、 C、 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
5、种元素得粒子是 A、B,因为 AB的质子数相等,都是 8; 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 AC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都 是 6; D粒子中 X=8,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8=2+8+8;从 E图中我们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选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 点评:这是个难点,也是个重要的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外面的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
6、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右图是 A、 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 t3 降温到 t2 ,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B A的溶解度都大于 B的溶解度 C t2 时, A、 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t1 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 A、 B饱和溶液中, A的质量比 B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A、 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 t3 降温到 t2 ,析出的晶体不一定等量,因为两者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明; A的溶解度在 t2 摄氏度以前不大于 B的溶解度; t2 时, A、 B的溶解度相等,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相等;
7、 t1 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 A、 B饱和溶液中, A的质量比 B小。选 C。 考点: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点评:溶解度曲线图直观的表明了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而变化的关系,图中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在该点是相等的,溶解度是中考必考内容,同学们务必要掌握。 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三氧化硫显 +6价 B 4H: 4个氢元素 C Na+: 1个钠离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 D FeSO4:硫酸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三氧化硫显 +6价: ; 4H: 4个氢原子; Na+: 1个钠离子带 1个单位正电荷; FeSO4:硫酸亚铁。选 C。 考点:化合价;元素符号;离
8、子表达式;化学式。 点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不但要识记,还要理解其中的数字、符号等的意义,这是常考的知识点。 青少年过多摄入蛋糕里的人造奶油会产生一种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为 C18H34O2。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式脂肪酸由 54个原子构成 B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反式脂肪酸属于有机物 D反式脂肪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9:1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反式脂肪酸的化学式为 C18H34O2可知:每个反式脂肪酸分子由 54个原子构成;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反式脂肪酸属于有机物;反式脂肪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9、为 18: 2=9:1。选 A。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物质的化学式给出了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等信息,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同学们要充分掌握,本题难度不大。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小苏打可做面粉发酵剂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用于制造导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升华会吸热,使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铜用于制造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这些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小苏打可做面粉发酵剂,因为小苏打能与发酵面团中产生的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做出的面食喧软
10、多孔,这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性质。选 B。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如图是一种叫 “干水 ”的物质。每个 “干水 ”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 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是金属单质 B “干水 ”是氧化物 C “干水 ”就是 “干冰 ” D “干水 ”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硅是非金属单
11、质;干水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属于混合物,不是氧化物;干水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而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两者组成成分不同,不是同种物质;干水吸收二氧化碳 的能力比普通水高 3倍,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而达到缓解温室效应的目的。选 D。 考点: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氧化物;干冰;温室效应。 点评:本题中判断氧化物是个难点,要充分理解氧化物的概念才行,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 PM2.5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 B用煤作燃料 C汽车排放尾气 D水力发电 答案: D 试题分析:露天焚烧垃圾、
12、用煤作燃料、汽车排放尾气都因有固体小颗粒产生,而增加了空气中的 PM2.5含量,而水力发电不会有固体颗粒物产生,故不会增加了空气中的 PM2.5含量。选 D。 考点:空气污染与防治; PM2.5。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空气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 有许多福建游客去西藏旅游时怕不适应当地饮食,就准备了一些方便面以备不时之需,但发现密封良好的方便面带到青藏高原时,包装袋鼓起,这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 A体积增大 B质量增大 C间隔增大 D个数增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包装袋内的气体因外界气压减小而出现间隔增大的现象,故而 方便面包装袋出
13、现胀鼓现象。选 C。 考点:微粒的性质。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微粒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乏铁元素容易引起贫血等症状 B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水会显蓝色 C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铁元素是组成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人体缺乏铁元素容易引起贫血等症状;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水会显蓝色;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其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则水体将被严重污染,故没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
14、排放的做法是错误的;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 1,选 C。 考点:元素与人体健康;淀粉的检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电解水。 点评:本题以识记内容为主,难度不大,其中电解水是考试的要点,同学们应该加深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能力训练。 填空题 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若甲、乙、丙依次是氢气、水、硫酸。 ( 1)写出丙 甲的化学方程式: _ _。 ( 2)乙 丙时所需另一种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和 _ _元素。 若甲为氢氧化钠,丙为硫酸钠。 ( 3)乙可以是 _ _。 已知难溶性的碱受热会分解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若
15、甲是氧化铜,乙的水溶液呈蓝色,丙属于碱类。 ( 4)甲 乙还需要的试剂可以是 _ _。 ( 5)写出乙 丙的化学方程式: _ _,属于 反应。 答案:( 1) H2SO4 + Zn = ZnSO4 + H2;( 2)硫;( 3)碳酸钠;( 4)硫酸; ( 5) 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 复分解。 试题分析:由图中物质的转变关系可知: 若甲、乙、丙依次是氢气、水、硫酸。 ( 1)丙 甲的化学方程式: H2SO4 + Zn = ZnSO4 + H2。 ( 2)乙 丙时所需另一种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和硫元素。 若甲为氢氧化钠,丙为硫酸钠。 ( 3)乙可以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福建省 福州 延安 中学 九年级 中考 模拟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