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河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根据物质的分类知识判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茶饮料 B矿泉水 C纯牛奶 D蒸馏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A、 B、 C中都由水和其他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 A、 B、 C错误; D、蒸馏水 H2O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D正确;选 D。 考点:物质的分类 金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学习化学后,相信你对金属及其合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B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好 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用塑料水管代替铁水管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
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合金的硬度比组分金属的大,黄铜是铜的合金,故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 A正确; B、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故 B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 C错误;用塑料代替铁可减少铁的使用量,有效保护金属资源,故 D 正确。选 C。 考点:金属 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Zn、 Cu、稀硫酸; Zn、Cu、 MgSO4 溶液; Zn、 CuSO4溶液; 将 Zn、 Cu分别加入到 FeSO4溶液中。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 A仅有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比较金属活动性,常用
3、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来难。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锌、铜的活动性都比镁的弱,都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故正确的是 C。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2009年 3月 22日是第十七届 “世界水日 ”,3月 22-28日是第二十二届 “中国水周 ”。我国纪念 “世界水日 ”和开展 “中国水周 ”活动的宣传主题为: “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推动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 B大力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方
4、式 C水中 Ca2+、 Mg2+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D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度比较快而且充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 C、水中 Ca2+、 Mg2+的增多会使水的硬度增大,故 C错误;选 C。 考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节约用水、硬水、水的用途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贮存时要阴凉密封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D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溶液是指一种或多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
5、溶液是蓝色溶液。 考点:溶液的性质 A、 B、 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 时, A的饱和溶液 65 g中含有溶剂 50 g B将 t2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时,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 t2 , A、 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当 A中含少量 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答案: C 试题分析: t1 时, A的饱和溶液 65 g中含有溶剂为 ,x=50g, A正确;B、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 t2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时, C 溶液中溶质
6、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 正确; C在 t2 , 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 C错误; D、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故当 A中含少量 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D正确。选 C。 考点:溶解度 油条是北方人非常喜欢的一种食品,在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 A NaOH B NaHCO3 C Ca(OH)2 D NaCl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钠能与酸反应,但不产生气泡,故 A错误; B、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故 B正确; C
7、、氢氧化钙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产 生气体,故 C错误; D、氯化钠不能与酸反应,也不能产生气体,故D错误。选 D。 考点:酸、碱、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胃酸过多的病人在空腹时最好多喝一些柠檬汁 B用 pH试纸伸入某溶液中测定其 pH C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D吃松花蛋时,为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柠檬汁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不宜多喝,故 A错误; B、用 pH试纸测溶液的 pH时,不能将试纸伸入溶液中,故 B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含量高时会危及人体健康,故 C错误; D、松花蛋是
8、用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制作的,氢氧化钙能与酸反应,故 D正确。选 D。 考点:溶液的 pH、溶液 pH的测定、二氧化碳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原子序数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材料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 C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D从空气质量报告中查阅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 C、元素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该元素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总数等,不能判断中子数,故 C错误。选 C。 考点:元素周期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原子结构示意图、空气质量报告 当地
9、时间 2009年 12月 5日深夜俄罗斯彼尔姆市一家夜总会在举行店庆活动时发生火灾,目前已导致二百余人死伤。调查发现该夜总会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 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泡沫、海绵是易燃物,着火点较低,故 B错误。 考点:燃烧与逃生方法 浙江舟山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两年对舟山市民 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碘营养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海岛居民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为 33%,且甲状腺癌的发
10、病率也比较高。 他们认为沿海居民日常以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为主,说明沿海地区居民的碘含量是充足的。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 “2NaI Cl2=2NaCl I2”是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碘单质的反应方程式,它属于(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反应由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属于置换反应。选 A。 考点: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1L氢气和 1L氧气反应生成 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
11、加反应,就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1.2g碳与 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 4.4g二氧化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质量守恒定律是指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不是指体积不变,故 A错误;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等于燃烧的蜡烛的质量,故 B错误; C、所有物质的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如果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也能直接观察到天平保持平衡,故 C错误; D、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时,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 12: 32: 44,故 1.2g碳与 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 4.4g二氧化碳,D正确;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
12、用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用蜡烛制取炭黑 C CO2溶于水 D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制作叶脉书签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后除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还有未燃烧完的碳粒,属于化学变化,故 B错误; C、二氧化碳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 C错误; D、氢氧化钠能腐蚀叶肉,使其变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A、通过蒸馏的方法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 A正确;选 A。 考点:物质的变化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
13、体药品 B检查气密性 C取用固体药品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滴管伸进了试管中,故 A错误; C、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故 C错误; D、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王老师正在做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实验,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是:观察到蓝紫色火焰,嗅到一股刺激性气味,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判断老师做的实验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C硫在空气中燃烧 D硫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 A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生成大量白烟,故 B
14、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C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D正确;选 D。 考点:物质的燃烧的现象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C 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水产品 D铁制品表面涂 “银粉 ”(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C、甲醛有毒,对人体健康有害,故不能
15、用于浸泡水产品,可以用于制作标本,故 C不正确。选 C。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归纳与比较 ”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 CO2与 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 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 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 1个氧原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石灰水反应;都能燃烧等。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 ”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会造成 “温室效应 ”; 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
16、的气体;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故 B错误。选 B。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故 A错误;选 A。 考点
17、: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达菲 ”是目前世界上预防甲型 H1N1流感的良方之一,近段时期,我国准备了大量的达菲作为应对甲型 H1N1流感的储备用药,已知达菲的化学式为C16H31N2PO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菲中含有 16个碳原子、 31个氢原子、 2个氮原子、 1个磷原子和 8个氧原子 B每个达菲分子中含有 1个氮分子 C达菲是由五种元素组成 D使用达菲后就没有必要再研发新的抗流感药物了,且达菲在人体内完全反应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一个达菲分子含有 16个碳原子、 31个氢原子、 2个氮原子、 1个磷原子和 8个氧原子;故 A错误; B、每个达菲分子中含有
18、2个氮原子,故B错误; C、达菲由 C、 H、 N、 P、 O五种元素组成,故 C正确; D、不种的病需要用不同的药物治疗,达菲分子中含有 P元素,完全反应后不可能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 D错误;选 C。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下图中的三个实验都是课本用来说明分子的有关性质的,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 ) A实验 1只为了说明分子有质量 B实验 2只为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实验 3只为了说明氨气能够使酚酞变红 D三个实验都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实验 1说明了分子有质量和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 A错误; B、实验 2 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和分子是很小的,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河北省 中考 模拟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