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中考网上阅卷适应性调研(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中考网上阅卷适应性调研(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中考网上阅卷适应性调研(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中考网上阅卷适应性调研(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中空气的质量约为 20Kg B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 1.25104帕 C家用电视机工作电流约为 5A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m s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空气的密度约为 1.3千克 /米 3,教室的长约为 8m,宽约为 5m,高约为 4m,则教室的容积: ,教室里空气的质量: 故不合题意 B、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500N,双脚的面积大约是 500cm2,则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接近实际,符合题意 C、电视机的功
2、率约 200W,由 得 不合题意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m s不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压强;电流的大小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如图甲所示的热熔胶枪是一种装修工具,用于材料涂胶。它的内部有 2只相同的 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加热元件,其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扣动扳机能 使固体胶条向前挤压,联动开关 S 同时掷向 A、 B,枪口冒出胶液,松开扳机,联动开关 S同时掷向 B、 C。单只 PTC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关于 PTC元件的工作情况,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扣动扳机,两只 PTC元件串联在电路中 B松开扳机,当温度为 180 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1210 C松开扳机,当温度为 80 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55W D扣动扳机,当温度为 180 时, 1min电路消耗的电能为 4800J 答案: D 试题分析:( 1)扣动扳机时,联动开关 S同时掷向 A、 B,分析电路图得: 两只 PTC元件并联在电路中,当温度为 180 时, , 1min电路消耗的电能: 故 A选项错误, D选项正确 ( 2)松开扳机时,联动开关 S同时掷向 B、 C,两只 PTC元件串联在电路中,当温度为 80 时, , 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当温度为
4、180 时 , 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故 B、 C选项错误 故选 D。 考点:电功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读懂电路图中开关对元件的控制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 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第 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B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木块两次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相等,
5、拉力相等不符合题意 B、木块两次运动时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符合题意 C、由乙图看出第二次速度小,动能减小不符合题意 D、两次的拉力相等,第 2次速度减小,根据 ,拉力功率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功率大小的比较;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点评:本题通过图象可以判断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判断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判断机械能的变化,根据 P=Fv 判断功率大小的变化 关于 “8V 4W” 的灯 L1和 “4V 2W”的灯 L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6、A L1的电阻大于 L2的电阻 B两灯均正常工作时, L1较亮 C两灯并联时,两端最大可加 8V电压 D两灯串联在 12V电源两端时都正常发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因为 , ,所以 R1R2,所以 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 L1的额定功率大于 L2的额定功率,所以 L1比较亮,故 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并联电路两端电压都相等,为了确保每个灯泡都不会烧坏,所以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较小的,即 4V,故 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 , ,即 I1=I2,所以两灯串联后都能够正常发光,且电压为 ;故 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 用;
7、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 用钉子做腿的小桌、 海绵、 砝码、 木板、 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 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们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择 用钉子做腿的小桌 砝码 装有沙的容器小桌放在沙子上,观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在小桌上再放砝码,再观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把小桌的桌面朝下,小桌上放砝码,再观察桌面陷入沙子的深度不符合题意 B、选择 海绵
8、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瓶口拧紧,瓶子正放和倒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瓶子正放时,瓶子中有水和空瓶分别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不符合题意 C、选择 海绵 砝码 木板木板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凹陷程度;木板上再放砝码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砝码放在海绵上,再在砝码上面放木板,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不符合题意 D、选择 砝码 木板 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没有明显发生形变的物体,无法显示压强大小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点评:( 1)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 2)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 3)能设计压强大小影响因
9、素的实验 2012年 11月 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歼 -15战斗机,在 “辽宁舰 ”成功进行首次起降飞行训练。歼 -15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可遂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飞行性能良好,配挂多型精确 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关于歼 -15战斗机在起降过程中能量变化是 A起飞时,势能增加、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降落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C起飞时,势能增加、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降落时,势能减小、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舰载机离机起飞过程中, 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机械能 =势能
10、+动能,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所以机械能增大 降落时,与起飞时相反。 故选 C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点评: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会正确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注意物体不发生弹性形变时不考虑弹性势能 如图所示,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对物体加热,下列描述中与实际吻合的是 A甲图中,加热时磁铁吸引铁钉的数量将增多 B乙图中,对沸腾的水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不断增大 C丙图中,对电阻丝加热,灯泡将变暗 D丁图中,用完全相同的装置给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花生油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得快一些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甲图中,加热时磁铁的磁性减弱,其所能吸引的铁钉
11、变少,故错误; B、乙图中,对沸腾的水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故错误; C、丙图中,对电阻丝加热,其阻值变大,故通过其的电流变小,灯泡变暗,故正确; D、丁图中,用完全相同的装置给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花生油加热,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故水温度升高的慢,故错误 故选 C 考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比热容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考查了物体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液体沸腾的特点、导体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及水的比热容最大 的应用,是一道综合题 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使用测电笔时,手要与笔尾金属体接触 B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人拉开 C开关安
12、装在电灯和零线之间 D雷雨天气躲在大树底下避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使用测电笔时,手要与笔尾金属体接触,正确; B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断开电源, B错误; C开关安装在电灯和火线之间, C错误; D雷雨天气躲在大树底下避雨更容易被雷电击中, D错误。 故选 A。 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体开关接在电灯和火线之间是为了在换电灯时防止发生触电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水中塔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 “折 ”枝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属于折射现象; C、镜中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
13、光的反射现象; D、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 D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倡导 “节能环保 ”“低碳生活 ”的今天,人类特别重视太阳能的利用 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 C卫星导航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磁波 D光纤具有抗干扰、信号衰减小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信息传输 答案: B 试题分析:超导体的电阻为零,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所有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设备
14、都不能用超导材料制作故超导材料不能应用于电饭锅超导体的电阻为零,也就避免了内能的损耗,适合制作远距离输电导线 ACD说法正确。 故选 B 考点: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电的应用;超导体的特点;光纤通信;太阳能的利用 点评: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方面的应用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熔化 B用久了的 灯泡钨丝变细 凝华 C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 升华 D水烧开时,壶嘴出现 “白气 ” 汽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比饮料温度低,冰块吸收热量变成了液态,属于物体
15、的熔化现象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B、灯泡钨丝变细是一部分钨丝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物体的升华现象对应错误,不符合题意 C、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湿衣服里的水吸收热量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对应错误,不符合题意 D、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遇冷放热凝结成了小水珠,就是我们看 到的 “白气 ”,属于液化现象对应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中的 “高 ”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16、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 “跳舞 ”,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的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担心打扰天上人这里的高指声音大,响度大符合题意 B、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能面对面讲话,依靠无线电话讲话不符合题意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 “跳舞 ”,说明声能传递能量,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不符合题意 D、不同的乐器振动的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根据音色不同来分辨物体声音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声音的
17、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个知识点:声能传递能量、传递信息;声音的三个特征以及声音三个特征的含义 实验题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 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物理量 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 h/m 测力计数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 s/ m 机械效率h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 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 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
18、读数。 ( 2)第 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_。(结果保留整数) (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 2 次实验是用 _图做的。(选填 “a”、 “b”或 “c”) ( 4)分析第 1、 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 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 1、 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5)分析第 3、 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选填 “有关 ”或 “无关 ”) 答案:( 1)匀速 ( 2) 74% ( 3) b ( 4)增加重物、( 5)无关 试题
19、分析:( 1)在测绳端拉力时,需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测力计 ( 2) ( 3)由数据知第 2 次实验中, s 为 h的 3 倍,所以滑轮组由 3 段绳子承担物重,而被提升的物重为 6N,其它 3组为 4N所以第 2次实验是用 b图做的; ( 4)分析第 1、 2次实验,两次所用滑轮组相同,但第 2次物重大于第 1次物重,机械效率也大于第 1次的机械效率,所以可得使用同一滑轮组,提高物重可 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第 1、 3次实验,两次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第 3次实验的动滑轮较重,而机械效率较低,所以可得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20、 ( 5)第 3、 4次实验只是改变了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机械效率没变,所以可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点评:此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主要考查了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以及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被提升的物重和动滑轮的重力被提升的物体越重、 动滑轮的重力越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小月同学们想测量家中热水瓶中软木塞的密度,于是切下一块干软木,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用天平测出软木块的质量 m,示数如图甲所示;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乙所示 读出水的体积 V1; 用细
21、线系住软木块和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 V2; 将软木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丁所示,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块的总体积 V3. 请回答以下问题: ( 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软 木块的质量为 g,软木块的体积为,软木块的密度为 kg/m3。 ( 2)小红同学发现在上述步骤中,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这个步骤是 _(填序号) ( 3)同学们经过评估交流后,发现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则所测密度应 _ (大于小于)实际密度 ( 4)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 答案:( 1) 12, 300 ( 2) ( 3)大 ( 4)排沙法 试题分析:( 1)软木块的质
22、量为 ,软木块的体积为 cm3,软木块的密度为 。 ( 2)实验中第四步,测水的体积是多余的 ( 3)同学们经过评估交流后,发现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则所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应大于实际密度 ( 4)改进方法:用排沙法,或放入水中吸足了水后,再用排水法测体积,或薄膜包住再用排水法测体积。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点评:此题是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但考查的是不沉于水的固体的密度测量,关键在于测物体的体积时要使用重物助沉法要对此方法有所了解,会恰当运用 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 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23、 (选填 “缩小 ”或 “放大 ”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的原理(选填 “照相机 ”或 “投影仪 ”)。 ( 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填 “凸 ”或“凹 ”)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选填 “近视 ”或 “远视 ”)。 答案:( 1)光屏 , 缩小 , 照相机( 2)凹 , 近视 试题分析:( 1)光屏的高度明显大于左边的两个,所以需要调整的是光屏。从图看出 物距大于像距,所以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县 九年级 中考 网上 阅卷 适应性 调研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