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佛山高明区九年级上学期课堂教学质量抽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广东佛山高明区九年级上学期课堂教学质量抽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广东佛山高明区九年级上学期课堂教学质量抽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广东佛山高明区九年级上学期课堂教学质量抽测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的制取和应用都是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范畴。物质的运动状态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范畴;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选 A。 考点:化学学科研究的范畴。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学科研究的范畴,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 下列图像能正确
2、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一直保持不变;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将先变大,后高锰酸钾分解结束,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保持不变;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随着金属的加入,酸逐渐减少,最终反应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应该相等;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将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 1.选 D。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
3、物质质量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分析物质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关系,要根据反应的进行,逐 步分析其中物质的质量变化趋势,最终得出合理的图像。 铁粉、铝粉的混合物 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则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为: A 0.15g B 0.30g C 0.50g D 0.75g 答案: BC 试题分析:( 1)设 5.6g金属全部是铁,则 Fe+H2SO4=FeSO4+H2 56 2 5.6g X 56: 2=5.6g: X X=0.2g ( 2)设 5.6g金属全部是铝,则 2Al+ 3H2SO4= Al2( SO4) 3 + 3H2 54 6 5.6g Y 54: 6=5.6g
4、: Y Y=0.62g 由( 1)、( 2)得,铁粉、铝粉的混合物 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因该处于 0.2g和 0.62g之间,故选 BC。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本题要考查金属组分的质量区间,可以采用极限计算的方法,从而得出混合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区间,进而得出合理答案:,本题难度较大。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正确的是 A利用元素周期表,查出某元素的原子序数 B利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元素的化合价 C利用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确定原子的中 子数 D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能否发生置换反
5、应 答案: AD 试题分析: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出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中文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利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确定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能否发生置换反应。选 AD。 考点: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金属活动性。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中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外面的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
6、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在 4A+5B=4C+6D的反应中,已知 34gA和 80gB完全反应,生成了54gD ,若已知 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0,则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7 B 34 C 32 D 68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 34gA和 80gB完全反应, 生成了 54gD ,则生成 C的质量为 60g。 设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 4A+5B=4C+6D 4X 120 34g 60g 4X: 120: 34g: 60g X=17.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首先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出 C的质量,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A的相对分
7、子质量。 如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依照此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示意图 、 、 、 表示的全部是原子结构 B示意图 的核电荷数 x=12 C示意图 若表示的是离子结构,则它的最外层电子数 y=7 D示意图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所以它是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中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示意图 是离子结构示意图, 、 、 表示的全部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的核电荷数 x=12;示意图 若表示的是离子结构,则它的最外层电子数 y=8;示意图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是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选 B。 考点: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8、,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外面的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质子数大 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阳离子;小于核外电子数的是阴离子;等于核外电子数的原子。 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时,调零后将该物质置于右盘上,而砝码置于左盘,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读数为 9克,游码读数为 0.8克,则该物质的实际质量为 A 9.8克 B 8.2克 C 9克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时,调零后将该物质置于右盘上,而砝码置于左盘,则平平衡时,该物质的实际质量为砝码减去游码的读数。就 9g-0.8g=8.2g。选 B。 考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点评: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时,应该遵
9、循 “物左码右 ”的原则。 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可见光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据此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在此过程中作 A吸附剂 B干燥剂 C催化剂 D消毒剂 答案: C 试题分析:纳米二氧化钛在可见光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纳米二氧化钛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作催化剂。选 C。 考点:催化剂。 点评: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下列有关物质制取及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不稳定的气体 B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磷 C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产生氧气 D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
10、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 答案: D 试题分析:氧气能和大多数金属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很活泼的气体;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给氯酸钾加热,若不加二氧化锰则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但也能产生氧气;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将红磷换成木炭实验会失败,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气压变化不大,液体不会形成倒流现象。选 D。 考点:氧气的性质;磷的燃烧;催化剂;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点评: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个重要的考点,实验中,使用的可燃物燃烧后不能有气体产生;一般用红磷,且红磷要足量;装置不能漏气;要等到装置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
11、常用的思维方法。某同学所做的以下四个推断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氧、氢等元素所以空气是化合物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变化都是燃烧 D物质与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氧、氢等元素,但这些元素都各自或者相互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物质,所以空气是混合物;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
12、、放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不都是燃烧,如电灯发光放热就不是燃烧;物质与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氢气 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 D。 考点:氧化物;混合物与纯净物;燃烧;氧化反应。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要注意有关概念的区别,如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别的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元素组成上可以看出,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 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
13、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因为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使之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选 C。 考点:灭火的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灭火的方法及其应用,难度不大,灭火的方法有: 1、撤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读取液体体积 C过滤 D加热 答案: D 试题分析:铁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预先放些水或者细沙,防止燃烧的 生成物炸裂瓶底;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遵守 “一贴二
14、低三靠 ”的原则。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用酒精灯外焰均匀加热,手握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接触短柄。 选 D。 考点: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点评:识记内容,牢记即可,只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火星大气是纯净物 火星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 火星上钢铁容易生锈 火星上一定存在生命 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这些说明火星大气是混合物;火星与地球大气成分
15、相去甚远;火星上钢铁不容易生锈,因为缺乏氧气;火星上不一定存在生命,因为没有液态水;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因为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温室效应明显。选 C。 考点:空气的组成;铁的锈蚀、二氧化碳的性质等。 点评:本题借助火星大气的成分来考查地球大气的组成,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铁的锈蚀、温室效应等内容,难度中等。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B有白色固体生成 C看到耀眼的白光 D铝箔消失了 答案: B 试题分析: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有白色固体生成。发光、放热等只能作为判断化学反应的参考条件。选 B。 考点:化
16、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点评: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下列有关日常生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CO B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 C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D用木炭除冰箱异味 答案: A 试题分析: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CH4;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若是硬水就会产生较多的沉淀,泡沫少;用木炭除冰箱异味,因为木炭具有吸附性。选 A。 考点:天然气;石墨;软水和硬水;木炭的吸附性。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硬水 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不利,生活中通常使用加热煮沸
17、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下图是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个数之比为 1: 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D图中生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中的反应图示可知:反应中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个数之比为1: 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即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变 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图中生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N2。选 B。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化学反应中分子的个数比;单质;置换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读懂图示是解
18、题的关键,另外可以通过将图示反应转变成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方法解答题目。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有的原因有: 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没有进行预热其中与之有关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有的原因有: 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没有进行预热。选 C。 考点:试管破裂的原因;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点评:加热试管时,要注意有关事项,只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原
19、子论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你认为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且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B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有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都在不停的运动;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选 B。 考点:分子和原子。 点评:微观概念,比较抽象,分子有原子构成,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但个数不一定改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种类、个数等都不会改变。 填空题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你在打扫卫生,清理出下
20、列物品: A.废纸 B.矿泉水瓶 C.易拉罐 D.霉变的蛋糕 E.生锈的铁钉 其中应放入 “可回收垃圾箱 ”的是 (填字母 );废品收购人员发现金属铝做的易拉罐 “不生锈 ”,而铁生锈最厉害。你认为易拉罐 “不生锈 ”原因是 。 (2)废旧电池中含有汞,如果随意丢弃,会造成污染,威胁人类健康。汞在常温下的状态是 _,常温下 (填 “能 ”或 “不能 ”)与稀盐酸反应。 (3)垃圾通过燃烧可以发电,成为了再生新能源。垃圾被送入发电车间前首先要除去一些不能燃烧的物质,下列垃圾中的物质: A.碎玻璃、 B.废纸屑、 C.干电池、 D.食品残留物。必须去除的是 (填字母 );你认为垃圾焚烧发电与直接堆
21、放或填埋相比较带来的优点是 。 答案: (1)A B C E 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表面 (2)液态 不能 (3)AC 节约土地资源、废物利用等等 试题分析: (1)下列物品中: A.废纸 B.矿泉水瓶 C.易拉罐 D.霉变的蛋糕 E.生锈的铁钉;其中应放入 “可回收垃圾箱 ”的是 A.废纸、 B.矿泉水瓶、 C.易拉罐、 E.生锈的铁钉;废品收购人员发现金属铝做的易拉罐 “不生锈 ”,而铁生锈最厉害。铝制的易拉罐 “不生锈 ”原因是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表面。 (2)汞在常温下的状态是液态,常温下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3)下列垃圾中的物质: A.碎玻璃、 B.废纸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广东 佛山 高明 九年级 学期 课堂 教学质量 抽测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