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江苏省阜宁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江苏省阜宁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江苏省阜宁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江苏省阜宁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 冷冻麻醉 B一氧化碳 作燃料 C稀有气体 做电光源 D干冰 用作人工降雨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A、液氮冷冻麻醉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使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 B、一氧化碳作燃料,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
2、正确, C、稀有气体做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的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是物理性质,故选 B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表示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 表示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 C 表示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表示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图像题,应抓住三点一走势,三点即起始点(一般表示反应的开始)、转折点(表示反应的结束)、终点,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并不能改变稀硫酸的酸性,
3、所以 PH无限地接近 7,并不能大于 7,错误, 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先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再发生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刚开始加入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过段时间才产生气泡,正确,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 水中加入氧化钙,由于氧化钙会与水反应,使得饱和溶液中的水分减少,溶质析出,所以溶液质量减少,错误, 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起催化剂的作用,质量不变,错误,故选B 考点:图像题的解答 一包混有杂质的 Na2CO3,其杂质可能是 Ba(NO3)2、 KCl、 NaHCO3,
4、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 10.6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混有 NaHCO3 B样品中一定混有 NaHCO3,可能有KCl C样品中混有 NaHCO3,也有Ba(NO3)2 D样品中混有 KCl,也可能有NaHC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采取中间取值法,首先取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可排除Ba(NO3)2,因为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 C错误 ,再假设 10.6g样品是纯净的碳酸钠,根据化学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中 Na2CO3与 CO2的质量关系 106:44,故 10.6g碳
5、酸钠可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4g,即意味着另一种物质要不不与盐酸反应,要不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应小于4g,所以可假设 10.6g样品是纯净的碳酸氢钠,根据化学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中 NaHCO3与 CO2的质量关系 84:44,故 10.6g碳酸氢钠可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5.6g4g,所以 A错误,说明一定含 KCl,故选 D 考点:物质共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氢气 氯化氢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
6、过过量浓硫酸 C 锌粉 铁粉 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氯化钾溶液 碳酸钾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的除杂有 2 个原则: 1、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方法只能除去杂质,2、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既可以物理手段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A、除去 CO2( CO),由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通过点燃的方法行不通,错误, B、除去氢气中氯化氢,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能将氯化氢气体反应掉,再通过过量浓硫酸,即可除去水分,正确, C、除去锌粉中铁粉,通过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铁弱,无法除去,错误,D、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碳酸钾,
7、加入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CaCl2+K2CO3=CaCO3+2KCl,虽然能除去,但由于是过量,所以引入新的杂质,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 物都是有机物 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 H2O,所以蜡烛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C元素和 H元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却不一定是碱的溶液,还可能是盐溶液,如
8、碳酸钠溶液,错误,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而构成物质有三种,除了分子,还有原子、离子,错误,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但有的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却不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虽然含碳元素,但所以无 机物,错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 H2O,可推出蜡烛的组成里一定含有 C元素和 H元,正确,故选 A 考点:碱溶液、碱性溶液,化合物的概念,构成物质的微粒,有机物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洁净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
9、逐渐变蓝色 B加热饱和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在氨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把洁净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反应:2AgNO3+Cu=Cu(NO3)2+2Ag,现象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正确, B、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加热饱和石灰水,溶质氢氧化钙析出,故出现白色浑浊,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D、紫色石蕊遇碱溶液变蓝色,而氨水是一种碱,所以在氨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正确,故选 B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10、随温度变化情况,燃烧现象,指示剂变色情况 大多数染发剂中含一种着色剂 对苯二胺 ,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并有致癌作用,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 C6H8N2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3: 4: 1 C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8 D对苯二胺能通过皮肤被吸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根据对苯二胺分子结构式,可知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 C6H8N2,正确,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根据右小脚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个数,所以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3: 4: 1,错误, C、根据对苯二胺的 化学式为
11、 C6H8N2,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26+18+142=108,正确, D、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并有致癌作用,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说明对苯二胺能通过皮肤被吸收,正确,故选 B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 (用 X表示 )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X+6O2点燃 4CO2+SO2+2H2O,则噻吩 X的化学式为 A CH4S B C2H6S C C4H4S D C6H6S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可以推出 X的化学式为 C4H4S,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为测定
12、a、 b、 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将金属 a、 b、 c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b溶解并产生气泡, a、 c不反应;另将 a放入 c的硝酸盐溶液中, a表面析出 c。据此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b、 a、 c B c、 b、 a C b、 c、 a D a、 b、 c 答案: A 试题分析: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利用: 1、金属与酸反应, 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将金属 a、 b、 c 分别放 入稀硫酸中, b 溶解并产生气泡, a、 c 不反应,说明 b的活动性最强,将 a放入 c的硝酸盐溶液中, a表面析出 c,说明 a的活动性排在 c的前面,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
13、到弱的顺序为 b、 a、 c ,故选A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某试验田的玉米叶色淡黄并有倒伏现象,应施用的化肥是 A CO(NH2)2 B KCl C Ca(H2PO4)2 D KN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抗旱抗寒,促进作物提早成熟,根据玉米叶色淡黄并有倒伏现象,说明缺 N、 K,故应施用的化肥是 KNO3,故选 D 考点:化学肥料的作用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3个钠离子 3Na1+ B硫酸铁 FeSO4 C 2个氧原子 O2 D 1个
14、氮分子 N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离子符号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 1时,省略不写,所以 3个钠离子 3Na+,错误,B、铁的化合价可显 +2、 +3,其中 +2价的铁为亚铁, 故 FeSO4为硫酸亚铁,错误, C、表示原子个数,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所以 2 个氧原子: 2O,错误,D、表示分子个数,在化学式前面加数字,所以 1个氮分子: N2,正确,故选D 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测溶液的 pH B稀释浓硫酸 C加热液体 D取用液体试剂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测溶液的 p
15、H: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 滴在 pH 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 pH(读数为整数),不能把 PH 试纸直接放到待测液中,错误, B、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的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总容量的 1/3,错误, D、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 ,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错误,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了解并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来水厂常用 ClO2消毒, ClO2中氯元素的化
16、合价为 +2 B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人适量的明矾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 D 5mL水和 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 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根据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所以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错误, B、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人适量的明矾,正确, C、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正确, D、 5mL水和 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 1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正确,故选 A 考点:化合价的一般规律,水的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江苏省 阜宁 九年级 学期 第二次 模拟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